“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矿目前的开采方式不合理,钍和稀土等宝贵资源被大量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近日,徐光宪、师昌绪等14位院士紧急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限制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的开采量,增加西矿开采量。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钍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最主要的稀土和钍矿在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现在两矿作为铁矿已开采了40%,但其中的稀土利用率不到10%,钍利用率则为零。白云鄂博矿是以铁、稀土、钍、铌等为主的多元素共生矿,主要矿体是主矿、东矿和西矿。主矿和东矿有探明矿石6亿吨,平均品位含铁约34%,稀土约5%,钍约0.032%。西矿有探明矿石8亿吨,是以铁(33.15%)为主的低稀土、低钍、低磷、低氟的矿床,适宜作为铁矿开采。同时,钍对包头地区和黄河造成放射性等“三废”污染,如再不采取措施,过35年将全部被采完,并进一步加剧对黄河的污染,形势紧迫。
能源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国际上对石油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核能发电是大势所趋。钍是重要的核能资源之一,我国已查明的钍工业储量为286335吨(二氧化钍),钍资源储量仅次于世界第一的印度(343000吨),其中白云鄂博矿储量为221412吨,占77.3%。美国国防部和日本防卫厅都把钍、铀、钚和除钷以外的16种稀土元素定为战略元素,法律规定国家要有一定量的储备。
至2003年底,全世界共有核电反应堆440座,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法国的核电占法国总发电量的75%以上,我国台湾省占26%,而我国大陆2003年只占2.2%。中央决策要积极发展核电,“十一五”计划将新建8个核电站,使核电比例达到4%,但未达到16%的全世界平均水平。核电的发展将加大对核资源的需求,钍是未来重要的核能源。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的印度非常重视钍核能的研究开发,最近已有突破;以色列科学家也对钍反应堆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专家希望我国大力加强快中子堆研究,并在研究用快中子堆增殖铀燃料的同时,考虑钍的核能利用,应积极开展以钍为核燃料的反应堆的技术开发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包钢开始建厂,白云鄂博主、东矿被设计为单纯的铁矿,未考虑稀土和钍的综合利用。自1958年包钢投产以来,主、东矿已开采2.5亿吨,尚余3.5亿吨。现在开采量达每年1000万吨,照此开采下去,主、东矿不到35年就开采完毕,我国将成为稀土和钍的资源小国,重蹈钨矿的覆辙。包钢“三废”排放含有放射性钍的废气、尾矿飞尘、废水和废渣,不但严重污染包头地区,而且也是黄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钍的回收、尾矿坝的保护和“三废”治理不可再延缓。
现在,包钢公司向国家交纳的矿产资源开采费,是按照矿区每平方公里500万元收取。目前,主矿和东矿占地3平方公里,由包钢公司开采,每年向国家缴纳开采费1500万元;西矿占地42平方公里,若开采每年要交纳2.1亿元,现因包钢未交开采费,所以无权管理西矿。然而,西矿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矿山管理存在漏洞。如果国土资源部收取白云鄂博矿开采费时按照开采矿石量计费,如每年开采1000万吨,交纳1500万元。这样包钢以开采西矿代替主、东矿,可不必增加开采费。
为此,徐光宪、师昌绪、王淀佐、赵忠贤、李东英、王大中、何祚庥、王乃彦、方守贤、郭慕孙、欧阳予、费维扬、刘元方、杨应昌14位院士和唐孝炎、顾忠茂建议国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限制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的开采量,增加西矿开采量。主、东矿2004年实际开采1000万吨,建议从2005年起逐年减少,至2007年底减少到500万吨,2009年减少到300万吨,2012年起停止开采,把主、东矿封存起来,用尾矿坝提供稀土的需要,并恢复植被,保护环境。(本报记者 易蓉蓉)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