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20
本报柏林7月15日电 (记者 顾钢) 当1991年印度尼西亚的皮纳托伯火山爆发时,喷发出的火山灰携带的硫磺多达1000万吨,含硫的浓烟遮天蔽日,导致在半年时间里,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下降了0.5摄氏度,直至火山喷发后的第5年,还能测出这一后果。据此,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森教授建议,利用火山喷发导致大气温度下降的原理,来对付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
根据克鲁森教授的设想,人们可以利用高空气球和火箭,每年向10千米至50千米的高空散发500万吨硫磺,这样硫磺颗粒在同温层中就能形成一个反射屏障,遮挡阳光的照射,使低空中的大气温度可以下降。克鲁森认为,这样可以迅速解决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但为此每年要花费250亿至1250亿欧元。
这位出生在荷兰、目前在德国马普化学所从事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将在8月份的《气候变化》专业杂志上发表他的建议。在他的文章发表前,克鲁森教授的建议已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许多专业人士对采用这种方法解决气候变暖提出批评,批评者最担心的是有害的硫与臭氧层物质的结合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不过也许谁也没有克鲁森本人更了解这一方法带来的负面效果,因为克鲁森就是因为发现臭氧层,而在1995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
对克鲁森的建议批评最厉害的是德国汉堡马普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伦阿特·本特森,他说,“这个建议令人担忧,因为根本没有考虑不可预料的后果”,谁知道这么多的硫磺和大气中的其它物质作用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德国波茨坦气候研究所专家斯蒂芬·拉姆斯托夫对克鲁森的建议也不看好,他说:“这可能需要许多代人来跟踪硫磺带来的后果,否则地球可能会突然地迅速变热。”另外他认为,克鲁森的建议并没有解决温室气体导致海洋酸化的问题。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气候学家斯蒂芬·布吕曼更是怀疑这种方法能降低大气温度,他甚至说:“地球并不需要在所有地方都降低温度,我还希望东北欧的温度能有所升高。”
尽管批评的声音不在少数,但支持克鲁森教授建议的也大有人在,其中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主席拉尔夫·西斯内罗、德国汉堡大学的气候学专家汉斯·施托奇,后者表示:“克鲁森肯定不是愚笨脑子,人们至少该对他的建议有所考虑。”
克鲁森教授自己也明白他的采用硫磺的建议涉及到了“禁区”,但尽管如此,他认为向大气投放有害物质来解决气候变暖,总要比极地融化、海平面升高带来的危害小。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