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7-15
□ 杨雪
千言时评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约为5000种,约占全国现有期刊总数的50%,数量仅次于美国。但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弥补质量上的不足,有业内人士直言,科技期刊整体水平不高,几成中国科技体系中的突出短板。在此情况下,“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尽量送到国外发表”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反过来又导致期刊质量下降。
业内多数人士大概都认同,国内科技评价、职称评聘、奖励制度等皆以外国科技期刊马首是瞻,这种导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科研成果和智力资源的流失。因此有专家呼吁,对国内外期刊要一视同仁,不能采用双重标准。然而,国内科技期刊不仅整体水平偏低,而且“门道”错综复杂,让优秀论文何以为家?
评价体系、论文外流和国内期刊质量三者之争,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论证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似乎有些困难。但能够理清的是,要求评价体系对国内外期刊一视同仁,就得做到国内外期刊在质量上不相伯仲。
在质量上,优胜劣不汰是国内期刊一大“特色”。由于有关部门一直实行期刊审批制,刊号成了稀缺资源,有刊号就有生存武器。那么,做得不好的期刊,就可以利用版面寻租,达到生存甚至赢利的目的。再加上国内职业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价体系对论文发表的要求,形成了期刊版面的刚需,质量差的期刊不仅可以存活下来,而且可以活得好过质量高的期刊。这在国外科技期刊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种刚需不仅能养活许多质量低劣的期刊,而且还滋养了“雨后春笋”般的假冒伪劣期刊,形成了一个造假行业,给本来就令人有些迷离的期刊业更添几分乱。如是,国内一些高质量的期刊也就淹没在乱象丛生的洪流中,被扣上“国内期刊质量低”的帽子,难以翻身。
评价体系中不合理的论文“门槛”和监管体系中不合理的刊号“终身制”,联手打造了“国产期刊”的悲剧。改写这个悲剧,是拯救优秀论文外流的第一步。
《科技日报》(2013-07-14 二版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