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11-10
科技日报讯(记者吴佳珅)“最重要的是应全面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当被问及如何改善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环境时,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教授章梅芳建言。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把性别因素纳入方针政策制定的各个层面。就科研领域来讲,社会性别主流化应充分考虑到男女科研人员的不同,从而在政策制定方面做到有差异,有倾斜。作为一种策略方法,社会性别主流化使男女双方的关注和经验成为设计、实施、监督和评判政经和社会领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男女双方受益均等。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载人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容易介绍,我国目前有2100多万女性科研人员,占到科研人员总数的40%左右。
而与男性相比,女科研人员面临一些来自社会传统性别观念的不利因素。章梅芳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依然是今日许多人眼中较为理想的性别分工模式。其次是教育的性别化定型依然存在,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尤其是接受自然科学高等教育并最终走上科研岗位的女性少之又少。
根据中科院相关数据显示,中科院女性院士所占比例目前约为6%。中科院所公布的2013年度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391人中女性人员共有23人,年龄在43岁—74岁之间。无独有偶,中国工程院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工程院女性院士所占比例约为5%。
章梅芳说,这就是常说的科技界的金字塔型结构,在科技领域占很少比例的女性,大部分集中在这个金字塔的底端。“这一结构的形成,与科学的精神气质、奖励制度、马太效应均有关系,对女性而言,更与社会的性别文化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
在章梅芳看来,在政府科技政策层面,目前国内已有诸如科研基金申请时放宽年龄限制等一些好的做法。我们国内中青年科学家里有非常多出色的女性。从性别文化角度看,目前在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和性别角色定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从事科研依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从科技政策角度来看,性别盲视现象依然存在,“那些不顾家庭的女强人是不太受男性欢迎的”。
“女院士的比例远远低于女科研人员的比例这个现象,不仅是我国独有的。”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科学领域的性别分层亦是十分普遍,女性科研人员在科研和成果承认方面会受到一些性别偏见的影响。国外在制度层面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可够借鉴。比如,欧盟的第五框架计划就将“促进女性参与科学”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一个最为重要的、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是将性别议题全面纳入各个不同层面的科技政策之中。”章梅芳说。
章梅芳阐述了具体措施。“比如设置性别测评和监督机构,保证女科学家在科技决策领域的合理席位,加强女科学家合作网络平台建设等等。”
[中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