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3-04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国际会议是科研工作者同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很多创新的想法、概念往往都是从国际会议上迸发出来的。我国的国际学术会议较多,在EI(工程索引)检索和ISTP(科技会议索引)检索的所有国际会议文章中,来自中国的国际会议的文章数分别占到12%和26%。但在我国近几年出现了很多低水平的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的组织者以发表EI检索或者ISTP检索文章为诱饵,以赚钱为目的,由于这些会议的质量很差,因此,可将其称为“垃圾国际会议”。
广泛地通过群发邮件向科研工作者投放广告是“垃圾国际会议”的一大特点,仅在过去的一年内,本文作者便收到超过3000封国际会议的广告邮件。从这些国际会议的广告中,可以总结出“垃圾国际会议”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会议的主题很大,接收文章的范围很广。比如“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社会科学国际会议”等。在这些国际会议中,参加者的专业相差甚远,相互之间做的工作不同,很难进行有效地交流。不能否定国际上有像著名的“国际环境大会”或者“国际复合材料大会”这样主题较大的国际会议或大会。但这样的大的国际会议或大会按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分会场,甚至是子会议,使学术交流效果彰显。相较而言,这些“垃圾国际会议”庞大的主题却只是想吸引更多的人投文章、交会议费。
二是会议没有主办单位或者是由一个虚无缥缈的学会来主办。比如以“某国科学与工程学会”、“香港某某中心”做主办单位,实际上这些单位基本不是正规的学术组织或机构,而正规的国际学术会议往往是由国际学术组织或大学、研究机构主办。而现在的某些垃圾会议甚至不再设立主办单位。从国内外拼凑几个教授组成会议学术委员会,就可以发广告,征募稿件。
正是因为“垃圾国际会议”有以上特点,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样的国际会议发表的会议论文的质量。我们以2012年发表的EI检索的学术文章为例,从其它国家举办的国际会议文章与中国国际学术会议文章中分别随机抽选了100篇文章分析其被引用次数,其中EI检索学术文章平均被引次数为8.4,其他国家举办的国际会议所发表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为2.02,而中国国际学术会议文章平均被引次数仅为1.4,其中有58%的文章从没有被引用过,95%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数低于EI平均水平。而通过对2012年发表的ISTP检索的学术会议文章的被引用次数进行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分别随机选取了100篇文章后,来自全世界国际会议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数约为2.9,而中国国际学术会议文章的被引用次数仅为1.08,其中有65%的文章从未被引用。
“垃圾国际会议”文章之所以质量很低,究其原因是,“垃圾国际会议”的组织者,不会对会议收到的论文进行认真地审稿,基本上这类会议对论文是来者不拒,全部接收,以达到赚取会议注册费的目的。从很多会议的论文投稿程序就会看到这一点,这类会议接收文章的截止日期距离开会一般都很近,有的在会议召开的半个月前还可以接受文章,怎么可能有时间审稿呢?这样的会议又如何能保障所发表文章的质量呢!
那么,这样的会议组织者为什么还能正常地举办“国际会议”呢?这是因为这类“国际会议”能够给一些人提供发表论文被EI或者ISTP检索的机会。很多大学和研究单位对于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便是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尤其是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检索的文章数量,这就导致一些人不再扎扎实实地在科研上下功夫,不再把科研成果投给正规的学术期刊,而是投机取巧地投向这些“国际会议”,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容易发表和容易被检索。同时,这也就衍生出一些人通过组织会议,与国际上一些不负责任的期刊或者国外国内出版社合作出版会议论文集,然后送交EI及ISTP检索机构——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进行检索。然而这两家机构并不负责地对论文进行审查,把很多质量不高的科研论文也进行了检索。在我们接收到的国际会议通知中,有很大一部分会议的广告上就写着:“保证会议论文百分之百EI或ISTP检索”,“不检索退费”的字样,可以看出会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垃圾国际会议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科研环境是有着坏的影响的。垃圾国际会议的存在,不仅会使我国现行的以检索文章数为科研水平评价指标的评估结果产生更大的偏差,还将逐渐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科研风气。所以,学术界必须抵制这样的“垃圾国际会议”。
首先,在对科研工作者进行考核时,应取消对于EI和ISTP检索的会议论文(CA)的要求。这并不是说中国在考核中完全去除对文章检索的要求,而是应该区分对待。正如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科学主任CarlosCruz 2012年在Nature上所说:“推进科技水平需要对研究的质量予以保障,而且高质量的研究必须得到在学术职位和研究经费上的认可与奖励。”尽管对SCI论文有不同的看法,但SCI文章都是经过了国际学术同行评审后才能发表,学术质量是有一定保证的。同样,EI检索的学术期刊论文(JA),无论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都是需要同行评议后才能发表,因此论文质量也还是有保证的。但是会议发表论文的质量就相对要低一些。国际会议论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举办的国际会议,一般其论文审稿没有期刊严格,导致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其总体质量水平是不能与同在学术期刊发表的SCI或EI检索论文相媲美的(一些会议特约报告除外)。所以,我国在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可以取消对会议发表的EI和ISTP检索论文的考核要求,也可以为以后取消SCI论文数量考核做探索。
其次,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两家机构也需要真正发挥检索系统应起到的作用,需要改进现行的EI和ISTP论文检索的质量体系。美国土木工程教授JohnButer Johnson在1884年创立EI。在他的回忆录里,他写道他在作为工程教授的生涯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缺少对于工程文献的了解,因此他开始记录并索引那些具有永久价值的文章(articlesof permanent value)。而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立于1978年的ISTP,专门收录世界各种重要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会议。但现在的EI和ISTP对于会议文章的检索似乎偏离了创立时的初衷。如果他们在进行EI和ISTP论文检索时,能够更加认真、更加负责,真正树立起EI和ISTP论文检索的威望,对那些“垃圾国际会议”送交的论文集不予检索,那么“垃圾国际会议”也就难以生存了。同样的包括国际上的一些学术期刊和出版社,若能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完全以赚钱为目的的期刊不予出版,“垃圾国际会议”也就办不起来了。
最后,科研人员在抵制“垃圾国际会议”问题上应该起到关键的作用。树立起端正的学风,严谨求实地做学问,不去参加“垃圾国际会议”,自觉抵制这种学术投机取巧的行为,那么“垃圾国际会议”就不会有生存的土壤了!
感谢博士生解会兵同学对此文的贡献!
《环球时报》2015年03月04日
[科学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