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舍弃如花生命 青少年自杀率为何逐年攀升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09-08
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自杀率逐年上升,其中青少年占有相当比例。有资料表明,西安青少年的自杀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 面对青少年自杀率攀升的现实,实施预防防护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先把心理疾病较严重的那部分人挑出来,对其重点预防防护。 自杀的连锁反应 我们不妨追溯得远一点。20世纪80年代,上海某街道在很短时间里竟有8位退休老人相继自杀。他们生前不存在任何物质方面的困难,让他们选择死亡的原因仅仅是“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活着没意思。” 还是让我们回到当代生活中来吧。今年暑假前,西安某中学一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习及各方面的压力,从五楼跳楼自杀了。7月份暑假刚开始,另一学校一学生因无法忍受酷热中的补课安排也自杀了。事实表明,在这种有着同病相怜感觉的人中,如果一旦有一人选择了自杀,其他人便很可能会跟进。对于这种自杀“传染”的连锁反应,专家们普遍认为,有时心理医生也无能为力,真正能改变他们的只能是他们自己的意识。 大凡自杀者无外乎理智型和激情型两种,上面提到的前一个事例属于前者,后两个青少年则应列入激情自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在神志完全清醒,甚至可以说是比平时更具思考力的前提下,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激情”地结束自己的一生呢?研究心理学30余年的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郭霖老师做了这样的解释。青少年的自杀往往是对某种事物的逃避或失望而引起的,在逃避仍不起作用或者当无法逃避时,他们就会选择这种最极端的方式。至于为何易形成连锁反应,一部分原因是心理或现实问题,另外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第一个自杀者事实上的刺激。 爱情背后的自杀阴影 爱情,古往今来多少人不遗余力地赞美她、讴歌她,但她的苦涩人们也不能不咀嚼。 2002年9月初的一天,西安某大学二年级女生高某与男朋友因一琐事闹矛盾后,从学校广播站跑回两人在外租住的“家”里。也许是情绪过于激动,也许是想吓唬一下男朋友,总之稀里糊涂拿起自己平时一直在吃的一种消炎药,一下子吃下60片。然后,很平静地打电话告诉男朋友,她服药了。男朋友和另一位同学匆匆赶来,把高某送往附近的一家条件还算不错的医院,该医院的处置措施竟是让高某喝大量矿泉水然后到卫生间去呕吐。吐出一些东西后,医院就让高某和男朋友回家了。次日,高某感到极不舒服,后来就晕倒在地。男朋友将她送到开始那家医院,住院期间,高某的病情很快恶化,因为她服下的那种消炎药对肾脏有严重的损伤作用,不到一星期,高某就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了。第7天的时候,该医院决定将其转到另一家医院,转院途中,高某永远地离开了她的亲人和朋友。 如此为爱而自杀,算得上是最具悲剧性的自我炫耀,也应验了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的话:“如果有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有一天突然发觉他们之间的隔膜消失了,彼此非常的接近,感到有结合为一体的强烈要求,那么这种亲密相融的瞬间将是他们一生中最激动、最兴奋的时辰。”因为这种炽热来得太快、太强烈,一旦变淡或突然消失,就可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创伤,创伤越大自我否定越大,自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是因为这个“原理”,现实生活中因失恋而导致自杀的比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女性居多。在西安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差不多都是女生。某大一女生赵某旅游时结识了本校一大二男生孙某,两人一见钟情,短短一周时间感情迅速达到“炽热”地步。但返校后,不知什么原因,孙某态度突变,拒绝再与赵某来往,赵某绝望至极。刚开始时整日哭泣、不思茶饭,最后连课也不去上,整天在校园里游走,希望遇到那个男生。没办法,同学只得将赵某送到心理医生处寻求帮助,赵某不但不听劝,反而要求心理医生来帮她找孙某,口口声声说:“哪怕见他一面,看他一眼,我死也甘心。”赵某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自杀未遂,最后导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在西安一家大公司当文员的李某,今年刚满25岁。3月份,与之相恋两年有余的男朋友不顾李某的乞求分了手。当天晚上,李某在宿舍服了大量的安眠药,所幸的是,被朋友及时发现,送到附近医院抢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某苏醒后竟然大发雷霆:“谁叫你们把我送到医院的?你们知道现在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多痛苦吗?你们知道我的心里正在滴血吗?你们能想到当一个女人的一片真情实意换来的竟是一个戴着假面具的负心汉时,会是何种感觉?”李某甚至连医生也不放过:“我并不感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因为你们要我继续承受创伤的痛苦,让我生不如死。” 对于这一个案,专家们的分析是:儿童式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儿童的天真会慢慢消失,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不会完全改变,有的人甚至会保持一辈子,李某就是一例。处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的人容易把爱当成一种交换,一旦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便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采取一些过激行为。 形形色色的自杀现象 为爱而自杀在青少年中诚然比较普遍,但现实生活中的自杀现象却千差万别。 2003年中秋节的前一天下午,在西安某大学家属院,一位刚刚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高中生洪军强(化名)跳楼自杀了。自杀前的一个小时洪某还和他母亲去外边逛了一圈,可回来没多久就跳楼了。当时洪某并没有死亡,只是内出血非常明显,但其家人却拒绝为抢救手术签字,两个小时后洪军强安静地“走”了。也许洪军强的自杀只是为了刺激家人,但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危险。其家人可能也有部分的心理疾病,想以不管不顾的方式来刺激孩子。其实,人是社会的动物,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但现实生活中,似乎越来越多的是这种冷漠处之的“报复”心理。 蓝田县一位27岁的少妇,只因与丈夫吵了一架就喝农药自杀了。这位少妇虽出身农村,但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细胞”的人,上高中前已经经常应邀在某文化单位参加演出。本人一心想跳出农门,只是命运不济,最终只好与同村一青年农民结了婚。去年出事那天,她把丈夫关在门外,大喊着不活了。喝完农药开门让她丈夫进来,丈夫焦急得脸都发白了:“喝啦?”她平静地说喝了。丈夫要送她去医院,她死活不同意:“你就让我安静地走了吧。”然后断断续续地向其丈夫交待后事,言语中充满对只有两岁的亲生骨肉的爱怜。听到其死讯后,邻里都有些吃惊,说像她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人怎么会突然间想不开呢? 与这位少妇相比,城区某大型企业职工霍某在青少年自杀者中则属于少见的“理智”者。去年秋季,霍某选择了一个被大多数人所遗忘的小仓库,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霍某是地道的西安人,婚恋一直不顺,29岁了一直未能成家,自杀的前几天曾告诉一位同事不想活了。有意思的是,霍某的自杀现场很特别:自杀前,在地上铺好报纸,换上全新的衣服,连鞋子也是崭新的,旧鞋、旧衣服则在旁边整齐地放着。 预防青少年自杀路漫漫 在美国,全国有几千个自杀预防中心,而中国只有几个。就是在这仅有的几个中,前几年上海市自杀预防中心的一位主任也自杀了,这一“戏剧”性的事件让人不得不对这仅有的几个自杀预防中心的成熟度产生怀疑。在大学仅有的10家心理学系中,只有杭州大学是用于预防的。 那么,是什么使日见增多的青少年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呢?专家告诉记者,除一部分遗传因素外,就是个人的心理问题了。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精神上的疾病,只是正常人的发病频率和程度较之精神病人要少得多、弱得多。而自身的承受力及性格又对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性格开朗之人很少会选择这种极端方式的原因。 面对青少年自杀率攀升的现实,实施预防防护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先把心理疾病较严重的那部分人挑出来,对其重点预防防护。在心理学上,一般将自杀分为现实的绝望的自杀、理想的利他的英雄的自杀、无意识的姿态的自杀、观念的形学的自杀、泄愤的幼稚的自杀、失望的逃避的自杀、否定自身的自杀7类。根据上述分类及个人的具体情况,就可制订出不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治疗。 事实上,对于企图较为明显的青少年自杀者,不能只是一味地劝说和心理疏导,还应当强制用药,待其情绪平稳后再加强营养调理。因为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自杀者是因其自身的强迫症引起的,自杀只不过是其自身明显或隐藏的强迫病的极端表现方式。在现代条件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意欲自杀者效果是最好的。曾有一位27岁、家住西郊的男子,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悲痛万分,两次自缢未遂。后中医诊断为胆虚,用温胆汤加煎三剂后症状锐减,情绪好转,再后来又加服三剂便完全康复了。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表明,凡企图自杀者其脑内的一种神经物质5-羟色胺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由于合成5-羟色胺的生理器官是遗传的,所以抑郁症和精神病也就成为遗传的一种病状,但是否表现出来则是因人而异。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来制造的,但这种原料在人体内是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酸牛奶、香蕉、牛肉、鸡肉、海产品、鱼类、乳酪、啤酒、咖啡、橘子、茶叶、番茄、巧克力等。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些巧克力会得到改观,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让人难以轻松的是,自杀毕竟是由严重的心理疾患引起的,即使高明的专家对其行为也不能十分准确地预见,加之青少年自杀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又受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青少年自杀的预防防护之路必将是艰难和漫长的。我们惟一所能企求的是,生命只有一次,请青少年们珍重再珍重! [千龙]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