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将进行自主招生试点,近日复旦发布了在上海招收300名学生的办法。比起以往各校半明半暗或受到种种约束的自主招生来,复旦这次确定的办法无疑是一大突破,自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议论。
我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通行的做法。有些国家虽然实行全国统一的时间或考试,但各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加试,自行确定录取的标准。由于基础、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大学阶段的学生在素质、才能、兴趣等方面更是千差万别,不仅各学校之间难以统一,就是同一所大学的不同系科专业之间也有不同要求,不自主招生,就难以做到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业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也不可能使学生中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充分发展。
自主招生能否做到公正呢?从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看,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自主招生不等于废除考试,只是考试的方法不限于一套统一的试卷,而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一次更加全面、如实的考核,然后从今后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录取的标准。有的考试可以从简,例如一些国家本来就有全国统一的高中会考,一直行之有效,所以大学就不必重复检查学生在高中的学习情况了。有的在高中阶段就有参加社区服务的规定,并有如实的证明书,也能作为招收的依据。有的高中能出具负责可信的推荐书,大学也能作为参考。但学校还需要对学生作更全面的了解,一般都会增加面试或对学生特长的测试,有的大学的入学考试还相当严格。经过这些环节,相对的公正是能够做到的。至于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营私舞弊甚至贪赃枉法,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因整个过程都规范透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任何一方面想要作弊都非轻而易举,而且谁不爱惜羽毛,甘以自己的信誉前途作这样的儿戏?真的事涉违法,更难逃法律追究。
既然自主招生是那么一件好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全面实行呢?为什么这次复旦只招300人,并且只限于上海本地呢?
除了这次属试点性质,所以不宜扩大外,更主要的是,一些重要条件目前还不具备。首先,在诚信缺损、腐败之风尚未制止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完全采用外来的考核结果和证明材料。前些年各地的保送生中,或多或少混着些特殊背景的学生,他们提供的各种荣誉奖状和成绩单大多不是他们该得的。
教师———包括某些著名教授———出具的推荐信中,既有由他人伪造的,也不乏心甘情愿签上自己名字的假货。更不用说有的官员、大款直接与校方进行权钱交易。
其次,我们还缺少全国统一的高中会考,不具备准确反映学生高中阶段成绩的标准。再者,招生的大学和教师要制订出符合培养目标又切实可行的选拔方案,教师间对招生标准形成共识,缺少实际经验。所以复旦将试验限于上海,也是不得已的。因为在本地,对报名者所提供的成绩和证件比较容易了解,便于从众多报名者中选出1200名进入第二轮。如果将报名范围扩大到全国,报名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而且这1200人中最终只录取300名,要是让其他900人从全国各地到上海往返一次,实在是很大的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的自主招生也只能在本地进行,相信能够逐步扩大范围。其他大学也实行了,个别学校所受的压力就小了。
还应该看到,这次招生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仅第二阶段的面试,就得组织各学科150位专家。每位考生都必须由5位专家面试,每位专家平均要测试10名考生。如果复旦的全部考生都进行这样的面试,就得组织1500位专家,或者这150位专家每人平均要测试100名考生,既不现实,也难保证质量。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