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一时糊涂,又很像故意误导,或者是因为现在全国范围内对教育多有微词,于是教育部发言人顾左右而言他。
错误的将读书学习提升素质这样一个全民素质工程比喻成到市场消费,这就意味着都是有钱人的事情,没有钱,凑什么热闹。这就意味着买什么不买什么是个人决定的,与世道无关,与学校无关,与教育主管部门无关。这就意味着即使你没有能力消费也只能自己承担责任,这就意味着教育其实不是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就像一个人上街买衣服而已!
教育部发言人将教育解释为一种消费,实在是“高明”,将所有引导,管理的责任推了!
但是仔细一想,教育部毕竟不是工商局,恐怕不应该轻而易举的将有关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等同与市场建设。这应该是国家工商局的事。
现在给人的印象是: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是高尚社区,属于高档消费场所。二流大学就是中产阶级的领地。没有钱购物消费的就只能蜷缩在不入流的地方,接受点残汤剩饭。
这是什么逻辑啊?
一个正在管理学校的校长要是说出这样一番话,虽然真实的反映了校长办学难的心态和现状,教育部听了不知会有什么感觉?
一定是开始发文严查,看看有这样的教育观的校长是否合适做校长?这样唯钱是取的心态是否可以委以重任,是否有经济问题?
但是现在是管理者自己这样表态,明确提出“教育是一种消费”。那么,说这话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全国多少期望通过读书学习,通过进入一所好学校而改变命运的考生以及家长的愿望?
市场开放,是搞活了经济,但是医疗开放,就带来了整个医疗改革的失败。
这个“医身”的行业的沉浮是否给我们昭示一些什么?
教育是一个“医心”的行业,要是也变成一个自由市场,那么还要什么管理和规划?
让教育部还是像教育部罢,着眼于国民心智的建设和提高,素质的改善。而不是将学校建设为市场,虽然自由买卖了,这种教育早已散失了教育的意义和力量。
2006年3月28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