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23
脸上还挂着胜利的喜悦,昨日,广东华师附中高三男生符懋敬、高二女生梁音从第57届国际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SEF)归来不久,就与记者分享了他们首次露脸国际科学大赛,并分获环境类三等奖、化学类四等奖的体验。
本届比赛在美国印地安那波利斯举行,吸引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1482名选手参赛。经过层层选拔,第六年参加该比赛的中国队共有17个项目角逐本届比赛,最后8个项目获得学科奖大奖,其中包括来自广东的符懋敬、梁音。前者以“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获得环境类三等奖,后者则凭“用气相色谱研究纳米陶瓷小球对白酒微量化学成分的影响”获得了化学类四等奖,为历届广东参赛的最好成绩之一。
据介绍,被喻为“中学生世界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ISEF始于1950年,每年一届,汇聚了全世界最有前途的9至12年级(相当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初三至高三学生)青少年科学家和发明家。比赛共设立14个学科类大奖,学生的每一个项目都须经过展示、陈述、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考核,并由1200名科学家、工程学家、企业专家组成的评委团作出审定,因此,要从100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中国学生在这项比赛中的最好成绩为学科类大奖二等奖。
【纵深】
中国青少年未能折桂差距在哪里
我们造出装置时他们已在比较材料性能了
尽管中国学生在学科类竞赛中屡屡问鼎最高峰,但在ISEF这项被喻为世界中学生最高规格科学盛事中,却从未折桂。昨天,两位获奖者符懋敬、梁音及其指导老师、家长也对“中国未来离诺贝尔有多远”纷纷发出感言,提出反思——
获奖层次何以更高?
现象:不是创新不足而是包装欠缺
启示:课改接轨国际融入素质锻炼
符懋敬在谈及比赛过程时,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中国参赛选手论文的水平和质量不比国外的选手差,中国参赛者或许有机会争取更好的成绩。
“同一个学科的展板是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参赛者相互之间也可以观摩、学习、聆听。”符懋敬说,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学生进行演示的时候,他们很能突出自我,比如把自己项目的原创性或突出功效就提到第一、二句话来说,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评委。“相反,我们中国选手就很少这样,而是根据一定的逻辑性等进行陈述,反倒把闪光点埋没于冗长的表达之中。”他有点遗憾地说。
据介绍,从2000年中国组队参赛起,学生们的项目并不一定创新不足或发明不如人,但往往就在表达上未能突出重点,以致容易失利。“对项目进行‘包装和宣传’其实很重要,但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由上而下或由表到里,没有‘点睛’。”符懋敬说,他在赛场上了解到,国外大多学生从小就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训练,练就了一身“自我包装”和“沟通”本领。
曾经带队参赛的华附副校长杨小村也表示,目前大多国际赛事都需要“答辩”环节,如果学生的学术表达能进一步提升,在这些比赛中的获奖层次或许能更进一步。“比如说,我们的高中新课改是不是也能与国际接轨,融入这方面的素质锻炼,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抓项目‘闪光点’启发学生怎样发现‘身边事’,并动手解决。”杨小村说。
如何缩短与国外差距?
现象:国内获奖无数对比却已落后
启示:加大科普力度实验资源共享
中外青少年同场竞技科学创新,不仅不能折桂,而且获奖的比例也明显低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原因在哪里?梁音很“务实”地干脆应对——我们不走出国门时,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够厉害的了,但放到世界,才发现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不知己知彼,很难拿奖”。
据了解,在不少参赛项目中,中国的不少项目在国内都获奖无数,但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却落后了一大截。“比如,一个关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当我们还在为制造出这样一个装置而满怀喜悦时,其他国家的学生已经能比较出各种材料制作这一装置的性能了。所以,我们获奖的机会并不大。”梁音举例。
什么原因拉开了中外竞技者的距离?华附本届带队老师夏涛认为,实验仪器的落后、社会科普的不广泛导致了中外青少年在进行科研创新时的基础及视野不对等。他说,大部分中学生在进行小科研时,往往会遇到比课内学习目标更高层次的课外知识,需要较好的设备支撑,但目前国内几乎所有中学的实验设备都是较单一地面向课内目标配置的,加上高校、社会科研机构与中学的沟通渠道不够,使大多进行科研发明的中学生处于设备匮乏的尴尬中。
“而且,社会的科普力度还不够大,也导致了中学生在进行科研立项时视野不够开阔,不了解国际相关命题的研究背景,从而,与国外学生拉开了差距。”夏涛分析。
“高校与中学之间急需建立沟通渠道,特别是对一些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少年来说,高校的实验室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梁音的父亲、华师大化学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梁勇深有同感地说,孩子能做出一点成绩与他所在的实验室分不开,因此,全社会要培养出好的少年科学家,就应该把资源最大利用或共享,比如说高校、社会科研机构是不是能定期、定量开放部分实验室,或与中学建立起培养基地,为中学生小发明、小科研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增进市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了解。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