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27
在山东省荣成市借读的高中生晋齐因为投书中南海反映校方不公,结果不仅使自己的借读费用由一万上涨到一万六,而且使自己面临着丧失在一个自己生活八年的城市里读书权利的窘境。(见中国青年报5月23日一版报道)
晋齐的遭遇,只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求学阶段遭遇种种不公的一个个案,不过因为他“少不更事”的给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上书而使这个个案浮出水面,并被社会所广泛关注。其实这个个案的背后,反映出了由于教育制度的滞后与冷漠,致使社会断裂已经提前从孩子成长求学阶段开始,这是公民社会的莫大悲哀。
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这1亿的流动人员广泛分布于建筑、餐饮、服务、制造业等社会的各个角落,为我国GDP的飞速增长提供了巨大而廉价的动力,也为我国经济腾飞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可是,与他们的付出所不成比例的是,当他们付出艰辛努力初步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后,他们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社会断裂在继续,社会断裂正在被孩子所继承。中国有句古话:家穷子读书。读书,是他们子女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较为可行的途径。然而高昂的教育费用、带有地域歧视性的招生政策,却粗暴地把这条路也堵死了,在12周岁到14周岁这个年龄段的流动儿童中,有60%的儿童不得不在艰辛的工作中度过童年,如父辈一样成为廉价劳动力,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失去个人的希望,这成为一种宿命,也许仍将延续到他们的下一代。没有知识,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永远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失去了机会,就永远只能成为繁华生活的看客,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与同龄人相比,晋齐是幸运的。父母冬天卖糖葫芦,夏天卖冷饮,用微薄的收入扶着晋齐艰难的踏上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然而他又是不幸的,晋齐在希望的道路上,失望远远超过了希望,尽管他学习优秀,但他仍然要交昂贵的学费,受着老师的冷漠、同学的欺负,干着正规生们都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受同学欺负也不能受到公平的对待。在学校里,他遭受着父母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待遇,公平很遥远,贫穷是他挥之不去的“原罪”。有希望,所以有失望,当晋齐以自己幼稚的方式向社会寻求希望时,他的举动在权力部门的眼中成为“你给中央写信,为荣成抹黑,还不许我们处理?!”“建议其由于不具备择校条件,可以回原籍就读。”“像晋齐这样在自己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想得到优质高中资源待遇,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回答冷漠。在权力部门的眼里,社会断裂下延到学校的事实他们视而不见。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消灭这种社会断裂,然而社会断裂却顽固地在学校里扎了根。学校,是培养一个人完善公民素质的地方,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公平的获得受教育权、发展权,是一个公民成为公民的因有之意。
“当官!”现在晋齐的理想。因为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当官就可以使别人不会重复自己的遭遇,“将来真能管住他们,就抓他们。”失去希望的沙漠里,只能孳生仇恨。多么悲哀呀。最悲哀的是这次事件中的一些权力部门,他们感觉不到这种悲哀,感觉不到悲哀的悲哀,正是社会最大的悲哀!(完)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