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6-02
作者:梁治
民怨沸腾是指老百姓怨恨犹如沸腾的水一样,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也日益陷入这种局面。每年这个时候,在大学校园形成了两股洪流,一是许多家长为了子女就学到处打听招生情况或者准备借债,二是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四处奔走。这两股洪流从现在开始萌芽,到7、8月份达到高潮,一直延续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两股洪流猛烈地折磨着老百姓的神经,尤其是第二股洪流成为老百姓心中永远的痛。
近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就揭示了这种现状:青海平安县八藏沟乡是国家级贫困乡,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有子女上大学的农户,几乎家家债务缠身,长期贫困。刘国柱的四个孩子有两个上大学,老大在青海民族学院物理系,正读大三。刚东凑西凑了三万元学费,老二又考上了中央民族学院政法系,实在没钱只好退学了,现在建筑工地打小工,一天20元。“上大学还不如打工,上大学债越背越多。”刘国柱说,“村里好几个大学生都找不上正经工作,都干保安、推销化妆品。”50多岁的颜宗奎到现在还住着逼仄的土坯房,家具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床,“家里靠卖鸡蛋、菜籽一年收入不到600块钱,为筹学费,连盖房子的木头也卖光了。”颜宗奎老汉本想让儿子申请助学贷款,“可一个班只有一两个人能申请到。因为前面毕业的同学找不到工作,收入低还不上,银行不愿意贷了。”他后悔送儿子上大学,家里至今还背着近一万元外债,“餐餐都是开水就馍馍”。
乐都县虽是有名的贫困县,但自古重视教育,民国17年就有完全小学。为了儿子能读大学,马厂村一户村民把家里的房子和值钱的东西变卖了6,000元交学费,“现在老两口打工到哪,一顶窝棚建到哪”。
“农民供孩子上大学本来是为了改变前途,提高生活质量。可是现在看来,一个家庭的孩子书读得越多,这家的经济状况就越差;大学生越多的村庄就越贫困。”曾到乐都县调研的青海省民盟的吴建功“发现”了经济与教育的反比规律。
青海省海东地区的2.5万余名在校大中专生中,约二万人为农村生源,“年花费近二亿元”。据统计,西部12省区农村人口近2.9亿,人均年收入1,966元,而青海省的贫困县数量全国最多,近两年青海省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817元,在国家级贫困县甚至低于800元。但是,十年间,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
在全国“两会”上,委员程苏不止一次强调几个数据对比,“按平均水平计算,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7,000元,这相当于贫困地区九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本科四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强劳力35年纯收入!”(见2006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学生透支35年收入上四年大学,这是什么样的教育啊!教育历来是立国之大计,经济发展之根本,按照一般道理来讲,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把主要的财力投入到教育中,但中共自执政以来,教育始终处于低投入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竟然视教育为产业化,钻进了钱眼,学费逐年升高,义务教育成了骗人的谎话,因为交不上学费的失学学生逐年增加,而一些地方官员宁可花巨资讲究排场,追求形象工程,也不愿意投资教育。以本市的一个研究所为例,最近上面拨了四个亿的巨款,让搞基础建设。本来所里有个子弟学校,我上学就在这所子弟学校读的书,现在儿子也在这里上学,已经过去20多年了,校舍仍旧是原来的校舍,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周围的高楼大厦却层层拔地而起。前年因为所里领导的子女不在那里上学,他们就热心搞什么“剥离”,把子弟学校交给社会,弄得学校人心惶惶,教师不安心教学,人人都想办法外调,学生大批流失。去年又传言说学校不办了,原因是一些家伙看上了学校那块地,想盖家属楼牟利,结果学生一下子又流失了许多。现在只剩下不到300多学生,还没有原来的一半呢。至于上面拨下来的那四个亿的巨款,也许只要万分之一,那么子弟学校的面貌将会为之改观,然而谁又管这些呢?
教育虽然是个长远的利益,这谁都知道,但因为中共恶劣的治理,官员们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他们根本不管这个功过千秋的事业的。
再说引起民怨沸腾的大学那个“扩招”。“扩招”也许并没有错,这实际上是为了解决过去那种十万人过独木桥的窘迫状态,让更多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这“扩招”一旦从那些祸国殃民的经济学家嘴里提出,却变成了攫取财富,给国家增加多少经济收入的手段。大学“扩招”实际上等于变着法子弄钱,国家对大学教育本来就没有多少投入,而学校所需要的发展费用竟然绝大部分转嫁到学生的学费上,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原来的师资力量只够带1,000多名学生,现在扩招到十倍,师资力量却没有显著的增加,中国的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现象也令老百姓深恶痛绝,那就是现在的大学投入和收入不成比例。有多少投入,就应该有多少收入,流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这是一个滇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在中共的统治下,却出现了这样奇怪的现象,付出的得不到回报。以大学教育为例,父母东借西挪了十万元让子女苦读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现在社会上的每次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许多都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目标价值要求一降再降,许多学生对工作已经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上班就行,甚至连一些单位的勤杂工、清洁工等都要求大专毕业生,你看这有多荒唐。虽然中共的宣传部门一个劲地叫唤,大学生要放下架子,不要自视太高,有工作干就行。但实际上大学生那有什么架子,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
某宾馆招服务员,一下子来了300多人,许多是大学毕业生,工资只有50元。现在,许多大学生的期望工资值是800元。而工作也是业务员、推销员、服务员、收银员等收入极低,又没有什么文化含量的岗位,甚至一些女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去从事性产业,你不见在中国连老鸨这样介绍:“她可是个大学生啊!”中共和那些走狗专家可以很轻松的来一句:扩招没有错!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讲,他们的苦难可想而知,尤其是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花费巨资将子女送进大学的门,最后出来后却找不到工作,这对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打击!还有那些落后山区的贫困家庭,本来就指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还上借款,可是现在却迟迟找不到工作,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四年大学的学费一般是七、八万,生活费三万多元,四年下来花费一般要在十万元,而工作后的工资即使按一个月1,000元计算,也要近十年才还清,何况他们还要生活呢!
面多这样的投资和产出之比,相信任何有点良心的经济学家也会哑口无言的。
这实际上是靠“国家的制度”把你的投资引进来,使得你血本无归。这和强盗又何两样!
[凯迪网]
相关
“中国人口太多” 与 “中国大学生太多”都是流传很广的谬论
文/何亚福
近日, 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有位网友贴出几张上海和广州街区的照片, 上面显示车水马龙,人潮汹涌. 有几位网友跟贴感叹道: “哗!中国人口真是太多了!” 在另一个论坛上, 我又看到有位网友贴出人才招聘市场上大学生们摩肩接踵争先恐后应聘的照片. 又有网友跟贴感叹道: “唉!中国大学生太多了!”
我差点笑出声来: 几张照片就能证明 “中国人口太多”吗? 我曾看过一张加拿大多伦多市区的照片, 上面显示黑压压一大片人群, 如果仅凭这张照片就下结论说 “加拿大人口太多了!” 岂不是太荒谬了? 多伦多人口密度大不等于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大, 同样道理, 上海和广州的人口密度也代表不了中国的人口密度. 如果有人贴出一张新疆天山草原的照片, 你能不能说: “哗!中国人口太少了!”
看一个国家的人口是不是太多, 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以人口密度而言, 中国为134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 有人说: “中国的西半部有很多高山,不适合人居住.” 那么即使是按中国的东半部而言, 人口密度也仍然不及韩国和日本.
有些人不喜欢看人口密度,他们说: “人口密度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要看人口总量! 韩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虽然比中国大, 但人口总量并不大. 中国有13亿人口, 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一定要看人口总量, 那么假设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合并成一个“外国” ,人口总量就有50亿, 岂不是比13亿更多?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省, 人口也不过一亿左右. 如果中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都不算太多,那么合起来的中国人口又怎会 “太多”了? 这就好比, 如果欧洲联盟的各个成员国的人口都不算太多, 那么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人口又怎会 “太多”了?
同样道理, 从中国的大学生占人口比例来看, 中国的大学生并不是太多. 中国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只有5%,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30%, 甚至印度大学生占人口比例也比中国高一些. 之所以有许多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的腐败, 这年头要创业,如果没有“靠山”,又不给管理部门送礼,你想做成可真不容易。创业的人少了, 招聘的员工也就相应少了. 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例如, 不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造就了一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学生。一方面是 “很多人没事做”, 另一方面是 “很多事没人做”.
所以,
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局部现象和表面现象. 否则, 你看到大街上有许多高级公寓卖不出去,
你就会说: “中国的房子太多了!” 你看到成衣店里有许多高级服装卖不出去, 你就会说:
“中国的衣服太多了!” 可是, 为什么你没有看到无家可归的人和衣不蔽体的人?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