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23
文/毛豫扬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表示,中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进行独立的批判的思考对中国的未来很重要。与此同时,多个中外大学的校长也都表达了与此类似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是自上而下灌输的知识,传统礼教也使他们被动地接受前人的说法,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长斯图尔特·麦卡钦则表示,中国学生不善质疑,并非他们没有能力发问,而是他们此前所受的中国教育没有锻炼他们。
我们已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项战略目标纳入到我们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创新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日趋紧密的时代,谁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谁就掌握了率先发展的主动权,等于在竞争中就自然而然占据了潜在的优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的企业管理学家成思危先生曾经深有感触的把当今世界的国家类型划分为“躯干型国家”和“头脑型国家”二类。所谓“躯干型国家”就是指那些以来料加工型和能源消耗为主而自主知识产权很少的国家(例如拉美的大多数发展国家);“头脑型国家”则指那些主要以技术输出为住,在知识产权,科技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例如西方发达国家,以色列)。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表明:我们不仅要成为“躯干型国家”,继续巩固我们“全球制造业基地”地位的同时更要加快步伐成为“头脑型国家”,也只有二者都具备时,我们才能够为尽快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理查德·雷文校长还认为:如果中国不加快年轻人的创新步伐,就有可能要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快速发展,其后却一蹶不振,持续疲软。日本培养了大量经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可以仿效别人的先进技术,但却无法进行创新。正因为此,日本在汽车和钢铁等行业很成功,却在软件和互联网时代显得后劲不足。
要创新,青年一代是主力,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的年轻人以勤奋、刻苦而著称,但存在着不善表达、羞于发问等缺陷。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中美学生的最大差异总体而言是中国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如美国学生。这就是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在每届的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我们都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一旦到了实际操作环节却远远不如别人。
要创新,就一定要敢于挑战权威,正所谓:有破,才能有立。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尽相同的,越早抓住主要矛盾就能越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所用,我们改造事物的能力就越高。权威可能在一定时期对我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需要不同的权威存在,这就需要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的创新超越了前人,后人的创新也必将超越我们,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所在。而事实上,我们社会对提高青年人的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国家机关,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经济技术的创新需要我们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给创新型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政府的创新则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常规思维,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运做机制,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高效的服务;尽可能的把每一个公务员的潜能发挥出来,更大的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了整个国家核心框架。我们国家要想从一个发展中国家顺利地过渡到现代化的强国过程中,经济技术的创新和政治体制的创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也只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都因创新而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时,这样的国家才能够真正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起来,才能够迅速挤进世界强国之列。(毛豫扬)
[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