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12
申欣旺:谁的大学?
月1日,在浙大中层干部扩大会议上,中组部干部三局副局长夏崇源宣读了中央的任免通知:今年6月老校长潘云鹤离任,杨卫接任浙大校长(副部长级)一职。52岁的杨卫是中科院院士,留美博士,此前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这次新老交替让我比较感兴趣,原因之一是因为之前的教育部直属副部级大学的校长或者党委书记交替,都是中组部副部长亲自去宣布,比如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这次只是一个副局长,是不是中间有什么问题?当然,这不是我关注的本意。
今年以来,大学校长换届不少,5月26日,5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成为新任南开大学校长,65岁的老校长侯自新在领导了南开11年后交棒。7月14日,清华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院院长龚克也接任了天津大学校长一职,而老校长单平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该校校长职务。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仅在今年,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更换了校长。
值得关注的是换届的背后。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2000年9月调任现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4月调任现职。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2002年8月调任现职。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曾任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2002年4月调任现职。
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2004年7月调任现职。
好家伙,这真像古代的分封制。
并且,我为这些大学骄傲。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湖南省教育厅或者湖南省最低也是邵阳市能空降一个校长到我们邵东三中去,那就万事OK了。这些大学动不动就空降一个校长,而且都是教育部嫡系,办起事来,自然顺当。
我曾经写过一个《大学之忧》,狠狠的羡慕了纪宝成校长去人民大学之后,人大发的横财。这当然也在情理之中,既然是教育部重点扶持的大学,那钱和物自然要重点支持了。想当初,我那母校,自机械工业部撤销之后,就是姥姥不疼,从黑龙江搬迁到河北,河北每年给的钱还不够吃饭,并且还大部分给了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比如,每年基础研究的1000万就是给这两个学校。我们学校可能就是1000万一年这个样子,可能每年还会递增100万。不过,诸君试想,1000万大学能够干什么?发工资、盖房子?
从教育部今年的调整来看,继承着肇始于10年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央的归中央,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归地方,还有些省办的、市办的自然就归省管了。这样当然有个好处,一是国家财力有限,二是从培养人才的层次来说,也是合理的。也自从这个层次划清楚之后,再加上985工程的建设,出现了两个趋势:
一是这些大学拿钱的本事大大的增强,不只是拿钱,各种各样的优势。
二是政府对这些大学的控制空前的加强。
第一点引发什么问题,我没有细细考虑过,不过,对于动用税收进行资助的程序是否合法、目的是否正当等等问题,值得深究。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对他所辖的大学进行资助,但并不等于随便给钱,给多少钱,什么标准,为什么要给,自然有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账可以看的。并且,这是不是政府理所当然应该公开的信息,也是法律学者值得探讨的题中之义。
我所关注的在于第二点。
无疑,当今世界看来,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学对于国家本身来说,其意义非凡。而在一个民族文化认同、族群意识一致的国家,大学是社会的,也同时是国家的。
当然,大学有他自己的一套规矩,动不动还使使倔脾气,这就使得统治者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对待这个东西,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强控制。在英美,政府通过对私立大学的资助达到控制的目的,效果似乎也相当的不错。
这种办法的一个好处就是既主导和笼络了大学,还让大学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征。大学的第一个特征不在于其他,而在于独立。1852年,牛津大学毕业的学者红衣主教纽曼在其所著的《大学的理念》中明确指出: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他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报”。由此,早期的西方大学逐渐摆脱了教会的仕女和附庸的地位,成为学者自治和自足的学术机构。这部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她阐述了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本质所在,进而成为此后150年维系大学发展的精神命脉。
如何处理国家与大学的关系,由此就成为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加强了对大学的领导,但另一方面,大学也越发的无所适从。校长他本身不是大学的,他的身份和饭碗都是别人给的,而不是学校给的,这就有点麻烦,大学要干什么不是他们最主要关心的问题。从九十年代开始,大学开始大批量培养垃圾,而优秀的人才也开始简单化,平面化,庸俗化。大学就开始高中化,技校化。
我一贯的观点都是,大学肯定要接受国家和民族认同,要服从。但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从哪里来?美国的大学通过对西方文明传统的学习和认同中来,这是他们大学教育最重要的通识基础。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今天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中获得认同。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则是认识人、社会、国家,他国。
我们的大学也有基础课,并且是校级必修课,但除了马哲、法律基础等课程外,竟然没有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没有文学、艺术等课程。
这样一来,大学本身没有文化传统,大学自己也不知道是谁的大学,校长的唯一目的就是来管理这个机构,并且能保持繁荣、稳定和发展。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