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21
“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引发争议
云南一中学校长称:此举会助长“唯高分是瞻”的不良教育导向
胡宏屹
今年考取清华大学的32名云南籍学生于8月17日集体飞抵北京,并乘专车赴清华园报到,另有30余名家长和昆明两家媒体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
18日下午,当载着60多人的两辆大巴车驶入清华校园后,32名云南籍学生立刻被负责新生接待的同学包围,追着采访他们的还有北京的7家媒体。
这32名学生受此“礼遇”是因为他们参加了由昆明两家媒体和某民营公司举办的“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据了解,主办方所谓的“包机”,是为学生购买机票,统一去清华、北大报到,并非包租专机;而所有学生临行前的食宿和机票费用则全部由主办方承担。一名学生说:“这是一次含金量非常高的旅程。”
此外,考取北京大学的20余名云南籍学生也将于9月初乘飞机到学校报到。
学子赴远方求学,为何如此兴师动众?
主办方称,今年云南省高考大丰收,全省600分以上(不含照顾分)的考生人数达4111人,比去年增加62.11%,其中有65名云南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这意味着云南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包机”送优秀学子赴京上学,旨在呼吁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爱心助学,鼓励边疆学子学有所成,报效祖国,造福家乡。另据主办方透露,本次活动预计投入经费20万元。
活动总策划孙学敏说:“包机送学子活动有诸多好处,除了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为优秀学子提供交流平台外,还能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氛围,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包机”活动自7月20日起接受报名,近1个月内,两家媒体不惜版面,追踪报道连篇累牍,评论员文章配合跟进。某媒体发表评论称:“让金榜题名的考生坐飞机上学,体现出社会对学子的关爱。在学习上追求第一、追求最好的学子,就配享受这份殊荣。”
然而也有人质疑“包机”活动的意义:是否有必要对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和特殊照顾?
孙学敏说:“我们没有炒作,而是在尽媒体的社会责任,当然,我们并不讳言希望通过这次史无前例的活动以及正在进行的资助贫困生活动来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这次之所以选择为清华、北大的学生提供服务,因为这些优秀学子能起到更大的示范作用,能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实属不易。”
赴京前,这32名来自云南各地的清华新学子齐聚昆明,参加主办方策划的一系列活动,从上午8时到晚上9时,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主办方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参观活动赞助企业,种植“栋梁树”以表纪念;举办“与清华学子面对面”座谈,请这些高考胜利者向学弟学妹们现身说法;备“壮行宴”,并邀请省内部分中学校长以及云南清华校友会为同学们饯行。
一天内参加如此多的活动,同时还要频频接受记者的采访,虽然疲惫不堪,同学们却都欣然接受。吴钊同学说,这次活动除了为学生和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外,其象征意义和宣传意义更大一些,媒体利用名校效应搞宣传,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张维同学说,主办方为我们提供路费,并有机会提前认识清华的老乡,我们配合他们做一些宣传活动也理所应当。
“媒体和企业关注考取北大、清华的学子无疑是锦上添花的好事。”昆明一中副校长高富英说,“然而,另外一些优秀的学生因家庭贫困,选择去其他高校就读,他们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却买不起火车票、交不起学费。社会更需要雪中送炭。”高副校长认为,无论孩子是否考上名牌大学,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把对孩子的关爱放在日常的教育细节上,媒体没有必要对“高考状元”以及考取名校的学生过度渲染。曲靖一中校长李晶表示,媒体推出这项活动,在关注教育、鼓励学生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对名校学子的“宠爱”应适可而止,否则会助长“唯高分是瞻”的不良教育导向。
“‘包机’活动是媒体的作秀行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郑思礼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包机”活动在宣称支持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教育本身所倡导的独立自主精神。大学新生已是成年人,理应脱离父母的呵护去独立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现实的生活,远赴他乡求学是十分平常的事,现在却视之以“非常”,摆宴会、“包”飞机、结伴上大学等过度关怀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