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试图从体制上分割学术和行政,让有权者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当然是好事。但是,改变学校行政化的改革,如果没点大动作,大结构的变动,要想改变这积重难返的局面,还真不易。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对于大学行政化的问题避而不谈,但是,最近教育部直属的北京师范大学,却悄然开始触及这一问题,它们日前成立了教育学部,这个学部,是个拥有人、财、物等独立权力的实体,但学部的行政领导不得兼任下属学院和研究所的领导,也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据称,目的是要尝试行政与学术的相对分离。(6月30日《新京报》)
我们从有限的报道中,实在无法得知更多的消息,不知道这个学部管哪些和管多少教学和研究部门,也不知道他们今后怎么个管法,更不知道学部成立之后,是不是原来学校行政部门对教育单位的管理职能,比如教务处管的教学事务,研究生院管的研究生事务,科研处管的科研项目等,都挪到学部来?但是,仅仅说要尝试行政和学术的相对分离,就已经很令人鼓舞了。至少,北师大在这方面还能做点尝试。
说实在的,这些年来,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学官和教授角色高度混一,有的是学而优则仕,有的是仕而优则学,反正学校的行政部门领导,都是教授。反过来,学术单位,院、系、研究所,也统统行政化,所有的教师都成了领导的下属。总的来说,无论有没有学问,只要在学校里做官,就得有学衔,有职称;有了职称,当然就可以带学生,做课题,发表成果。而我们官办的学术评价体系,也常常只认官不认学,所组织的各种评审专家组,里面的人多是有官衔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掌握了学术资源的分配大权,从而诱使效忠者相望于道。自然,他们的学术成果就更多。
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能从体制上分割学术和行政,让有权者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当然是好事。但是,仅仅有制度设计的良好愿望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报道说,学部的领导自己可以开展学术活动,但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这一点如何保障呢?如果学部作为人、财、物独立的实体,它却根本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那么,这些人、财、物的资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既要管理下属的学院和研究所,又不参与资源分配,那么,下属的单位会听话吗?管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凡是在学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一个领导如果也做课题,写文章,很难让他们对所管辖的单位的学术活动不掺和的,大学里所谓的管理,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管学术资源的分配。
再说,现在大学的行政机构,千条线万条线,条条都伸到而且捆到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单位身上。成立了学部,似乎没有可能把这些行政单位撤了。只要这些机构在,就必然要管事,管事,就有权力。因此,眼见得,尽管成立了学部,教务处依旧会管教学,科研处依旧会管科研,研究生院还是要管研究生,而组织人事部门,还是要管干部升迁。学部跟这些机构的关系怎样理顺呢?最令人担心,是这样一个结果,最终学校的行政还是要管理一切,只不过这一切都通过学部实现了而已。
改革是好事,改变学校行政化的改革,如果没点大动作,大结构的变动,要想改变这积重难返的局面,还真不易,弄不好,行政化没改掉,反而多了一级行政架构。
□张鸣(学者)
[新京报 2009-07-01]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