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10
他是国内第一位公开对抗教育部本科评估的大学校长,他是高校扩招潮中第一个顶住压力反扩招的大学校长,他还是在多个场合炮轰高校“官化”和“行政化”的大学校长,在网上,他被称作“中国最牛大学校长”,甚至有媒体直接称他为当代的“蔡元培”。现在,他和他的治学理想来到深圳,着手筹办一所可能引发这座城市甚至全国高校教育剧烈震荡的大学。他同这座城市一样,先锋、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实验。他唯一和这座城市有所不同在于,他拥有一种理想化的学者精神,而这个城市相形之下,太务实了。他说,他的学校要引领这座城市的文化,要点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把火,但他也承认,南方科技大学第一个这样做,但有可能不是第一个成功的。
南科大行政人员待遇将比深圳公务员高
担任中科大校长时,朱清时是反高等教育体制弊端的高调斗士,他抨击教育部本科评估形式化,他反扩招,因此,当他被深圳选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他说,南方科技大学将要去官化、去行政化。南科大将参考香港科技大学的模式,香港科大教授月薪是十几万,南科大教授的薪酬水平与此基本一致。
微观深圳:南方科大的行政人员没级别没权力,一切以教授为中心,那么谁来监督教授?显然我们不能把高校的学术端正寄托于个人道德素质。
朱清时:大学要办好有3个要素,第一是大家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官大,追求学术卓越,业务做得越好,大家越崇拜;第二是学术要自由,不能有行政权力干预学术;第三是学者要自律,大学才能得到资助,社会相信你们都会干好事,确实是象牙塔中间的人,你自己都不能自律的话,失去公信力,社会就不会支持学校。所以监督学者的主力还是社会,最好的体制就在世界上大学办得最好的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很多,有足够的钱来支持学校发展,政府和社会又有强有力的机制监督学校发展。我举个例子,香港的大学全都是政府办的,出很多钱,香港的政府官员不能直接去管大学,如果管大学它就是行政干预,所以他们设置了一个叫大学拨款委员会的机构,来监督学校的各种运行,比如学校请的人合不合理、课程设置合不合理、教学质量好不好,它把监督的结果报告给政府,政府依据这个报告再给学校拨款。它们的结构是三角形的,大学拨款委员会有点像议会,使得政府不直接干预学校,但是政府又有把握学校的运行受到了最严格的监督。
微观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会采用这样的监督机制?
朱清时:是否成立像香港大学拨款委员会这样的机构,要全国来做,光深圳不行。我们希望的制度设计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为南方科大立法、通过南方科大章程。人大常委会应该有个下属委员会,这个下属委员会来监督立法的执行,起到大学拨款委员会的作用。这个下属委员会的成员不一定是人大的常委,他们可以是人大聘请的各种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甚至各界人士,专门监督南方科大。人大常委会监督比政府监督好,它没有实权,它就是监督机构,它提意见给政府参考,政府才有实权来拨款。当然监督主体里还应该包括媒体。
微观深圳:行政人员没级别没权力,学校靠什么吸引优秀的行政人才?待遇?
朱清时:不知道你清不清楚,香港大学里的秘书相当于当地公务员,待遇很高。南方科大行政人员的待遇还会比深圳的公务员要高一些,高到多少呢,要看社会的承受能力。它至少要高到社会上的精英都愿意来竞争这个位置,这样学校管理人员的水平才会高,而且竞争到这个待遇后即便没有行政级别也无所谓。今后我们要尝试的,究竟要高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大家的期望。但毫无疑问,一定要比现在公务员的待遇高。
把大学办成世界一流,不优待深圳生源
朱清时描绘的南方科技大学如果建成,无疑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背景下的一个异类,一个充满理想色彩、先锋精神的乌托邦式大学。但这所大学要扎根于深圳的土地,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例如本地化招生。本地化招生已经成为深圳大学每年必经的折磨,导致这所曾经宣称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每每困扰于生源质量。朱清时说,解决这个问题,一靠政府的决心,二靠市民的觉悟,三靠设计优秀的体制。
微观深圳:怎么处理本地化招生问题?一座用深圳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大学,能不考虑本地优先录取吗?
朱清时:一个城市要办成世界一流,它一定要有超过眼前利益的东西。温总理说,我们人类中间一定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行,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眼前得益。深圳办南方科大,深圳人民得到最好的回报就是南方科大办成世界一流了,深圳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以后,深圳的各项事业都会水涨船高,这个时候大家就得到回报了。如果把回报看成你办好了我的子女都要来上你的学,大学肯定办不好。
微观深圳:你能顶住压力吗?
朱清时:我不敢说一定能顶,主要看政府的决心怎么样。我在中科大时就做得很好,安徽人民不会觉得中科大少招了安徽人就会怎么样,因为安徽人民意识到,中科大对安徽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是安徽的名片,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一说到安徽人家立刻反应过来,中科大在那个地方。当然也有想进中科大的,但中科大每年的安徽录取线比重点线高一百多分,你分数相差得太远根本没奢望。其他学校,一般闹的都是小孩差个十分二十分,可上可不上的,如果南方科大做得好,深圳学生的分数比分数线差个几十分一百分,就不会再闹了。
微观深圳:有人给你递条子怎么办?例如政府高层的条子?
朱清时:如果学校有个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就能抵制住,这也是我要在南科大做的最重要的事,所有事务都按照一个机制来做,而不是谁点头就行。有这么一个机制,大家就能理解,机制通不过的事情,你就不要去求任何人。如果我私下答应了谁谁谁,做了一次就不能推第二次;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能做这种事,而是靠一个机制一个委员会去评审,就不会找你个人来递条子。
南科大对深圳最大贡献是将引领深圳的文化
朱清时敢于走在时代之先,率先向教育体制放炮,推崇学习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他将要建立的是一所实验性先锋性的大学,他与深圳的结合,也是深圳一贯吸收外来优秀人才思路的结果,主观的、客观的因素综合起来看,朱清时的个人气质观念与深圳的城市特质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重叠交集。对此朱清时并不否认:“正是因为如此深圳才选择了我。”但朱清时不仅仅满足于与深圳的脾气相投,他还要为深圳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微观深圳:其实你和深圳的城市特质存在很多相似点,你的先锋性,率先向教育体制发难,来深圳办一个类似中国大学的特区;你的香港化,推崇学习香港科技大学;你的外聘身份也很符合深圳一贯引进“外援”的思路。
朱清时:就是因为这样深圳才选择了南方科大,才选择了我。这个选择不随个人意志,而是深圳一直沿这个思路在走。第一它要建一所一步到位突破体制的大学,是深圳经济改革精神、特区精神的映射。第二它用猎头公司全球遴选,这也是突破体制的。第三,遴选以后敢于把目标确定为外来人,如果他们墨守常规的话,肯定从省里、市里很多干部中去挑一个。
微观深圳:你觉得南方科大与深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朱清时:南方科大对深圳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引领深圳的文化。大家都觉得深圳的文化太实用了,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南科大的文化第一是追求卓越,做什么事情都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崇尚科学、崇尚理性,有这个氛围,就会带动一种对深圳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我在中科大这么多年,中科大在合肥就引领着文化,务实、不浮躁、刻苦。引领了文化之后,第二个作用就是思想库,深圳以后无论是老百姓、公务员、企业家,他们发现,经常到南科大来听听报告,跟学校里的人接触一下,就能受到启发。第三才是基础研究和新的科研成果,但不可能很多,学校人员配备本来就不多。它最大的功效还是引领文化、活跃思想。
微观深圳:一所理工科的院校能够承载起文化引领的功能?
朱清时:大家有些误解,以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容易缺失。我是理工科的,但我从小就喜欢人文科学,直到现在觉得自己的人文气息还很浓厚。不在乎这个学校的专业是什么,人文是学校的一个氛围,你的课程、你的文化都体现着人文。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就很好,人文精神各行各业都有。
微观深圳:深圳很多科技协会,但大部分想的都是怎么把科技变成钱。你也说,深圳这个城市的文化非常实用。南科大的文化理想是否会和深圳的务实形成冲突?
朱清时:恰好就是城市太务实了,一个东西走到极端后,就会寻求它缺少的东西。我想深圳想建南方科大,就是意识到它长期以来缺少什么,它需要这样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给城市文化提供思想,而不是光去赚钱。
微观深圳:不担心南科大被深圳同化,与经济效益纠缠不清?
朱清时:人类的智慧到高级形态的时候,人文和科技就很难分开了。钱学森很喜欢弹钢琴、喜欢歌剧。最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的素质很高,他们对人文的东西也理解深刻,不是狭隘的、追求眼前利益的人所能想象的。
不纳入教育部评估体系
没有教育部颁发的证书
白岩松评论朱清时就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时曾经担心,这所大学能否按照设定模式顺利运行?在国内当前的政治社会环境下,仍然存在诸多外部因素对朱清时和他的南科大构成潜在威胁,经费不足、孤岛形态、教育部不认可等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清时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微观深圳:现在南科大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拨款,如果今后政府观念有所转变,经费减少了怎么办?
朱清时:这个谁都不好说。我们希望建立个机制,在南方科技大学章程上把这些机制写明确,该拨的费用按照法律条文规定下来,今后政府不管换了什么人,还得依法行事,如果要修改,得经过法律程序去修改,不是个人能做主,保证学校经费相对稳定。
微观深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中国早已成为习惯化的状态,你有法可依,对方未必找不到应对方法,学校还是存在卷入行政化、低效率外部制度结构的可能。
朱清时:是的,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威胁,我的责任是开拓学校,给学校制定好规章制度,希望大家往这个方向走,至于怎么发展我就不太好保证。
微观深圳:其他高校都不改革,你还能孤独多久?你要不要纳入到整个评估体系中?
朱清时:如果南方科大按照理想的模式办起来了,我们不希望纳入到这个评估体系里,因为大家在竞争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不主张教授发表很多论文,但希望他发表论文的质量很高。我相信南科大代表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潮流,潮流一旦开始就阻挡不住,其他高校也会逐渐走上这条路。受南方科大这两三个月公开办学理念的影响,现在中国高校呼吁改革的力度比以前大多了,很多高校都在推出改革办法,起源就是南科大要改,我们也有思想我们也要改。我们相信,如果南科大办成功了,今后中国类似学校会办很多。
微观深圳:不纳入教育部的评估体系,没有教育部颁发的证书,谁敢来上这个大学?
朱清时:这是普通人的看法。大家不了解,中国的年轻人里,还是有一些人,可能占1%,他的自信心特别强,他很有个性不愿意进入高考那种应试教育的轨道里,他们愿意探索一条新路,这种学生就愿意来上南方科大。
微观深圳:如果你卸任了,这个大学梦想如何延续?
朱清时:如果你相信这个梦想代表了社会的共同愿望,那就肯定能延续下去。为什么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因为当初老百姓像干柴一样,都有同一个愿望,谁把星星之火一点,就会熊熊燃烧。南科大的办学理念,只要代表了中国的社会思潮,代表了教育的必经之路,今后一定会有很多人走。
微观深圳:点火的人在不在现场已经无所谓了?
朱清时:无所谓了。
所有行政人员包括校长都有可能被选下来
在朱清时对南科大的描述中,讲得更多的还是理想化的设计与理念,落到实操层面,如去行政化的可行性、办学成果究竟靠什么标准评价、怎样说服深圳市政府继续投入,还有待时间检验。
微观深圳:南科大毫无疑问是深圳城市发展战略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有没有设定一些指标来评估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
朱清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相信深圳市的领导层,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一样,每个人都会有套南科大应该怎么做才算成功的标准。但我觉得深圳市的领导要有这种心:南科大办成世界一流,给深圳带来品牌效应、知名度提高,深圳就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到那个时候,深圳也许很容易就进入到国际大都市行列。
微观深圳:在聘你之前就没有向深圳官方提出一些具体的指标,例如几年之内发表多少论文、建多少个重点实验室之类的?
朱清时:没有,我也没许下什么军令状。政府只是提出十年之内建成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样的要求。
微观深圳: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靠什么来评定?
朱清时:看影响。看十年以后,是不是亚洲或全世界都觉得,哎呀,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在亚洲都是拔尖的。没有人来讨论要发表多少论文、取得多少成果奖,那种东西太琐碎了。南科大的科研要努力接近陈景润的水平。
微观深圳:说到去行政化,再怎么去行政化,大学里总归要有一个行政分工、层级结构、权力责任,这其中怎么实现权力制约?
朱清时:理想的办法是把权力制约的机制建好,任何人都不破坏,寻求在这个机制下工作。做到这点,整个社会都需要发展,如果社会没发展,光南科大很难顶住。有人说,南科大也顶不住,为什么你还要做呢?南科大现在坚持做的是一种新的模式,它第一个做,很可能不是第一个成功的。但这种模式只要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就会有其他人来继续实践,就会有人成功。
微观深圳:南科大内部寻求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什么样的形态?
朱清时:南科大各种各样的领导岗位都有,但领导岗位只是职务,并不是行政级别,一旦你任用期结束,你还是跟普通人一样,真正做到能上能下。
微观深圳:不像中国高校的领导,永远下不来。
校长:对对对,你当了副校长,你就永远是副校长,只能往上升。新人不断上来,又没有下来的,学校里校领导的房子盖得越来越多,校领导的待遇不断增加。今后南方科大的一个理想状态是,所有人都能上能下,职务工作之外,就是普通人。
微观深圳:假如我是系主任,任期4年,4年以后民主评议不合格,就得“打回原形”?
朱清时:对,马上从系主任办公室搬出来,回到教书岗位上。
微观深圳:这个制约体制里,也能把校长选下来?
朱清时:对。
微观深圳:要是把你选下来了呢?
朱清时:我下来就下来了。我从中科大下来了,不是很愉快地生活了一年,对吧?
■新闻背景
朱清时获聘南方科大校长全球招教师,拟明年招生
2008年6月,深圳在全球范围内为即将组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招聘校长,与以往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任命高校校长的方式不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选拔按国际惯例,借助国际人力咨询机构全球选择,经校长遴选委员会投票决定后,再由组织人事部门任命。今年9月,在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一位院长和国内几所著名大学校长、副校长的二百多位候选人中,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获遴选委员会全票通过,受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任期5年。
朱清时,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任中科大校长时以抨击高校教育弊端进入公众视野,他激烈反对扩招、本科评估和高校“官化”、“行政化”,并承诺未来的南方科技大学将是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南科大目前已向全球引聘师资,以理学、工学、管理学为支柱,按计划,将争取明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