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12-24
“‘一个都不能少’不是一句空洞口号。”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表示。
12月19日,一项名为“公益新公民创新奖”的评选结果在京揭晓,这是国内首次针对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奖项。江苏省张家港市获颁唯一的“政府创新大奖”。
在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有学者从公办为主还是民办为主的视角,将之归结为“上海模式”与“广州模式”。而张家港市则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同时向外来工子女开放本地的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从而解决了“初中后”难题。
“这可能为教育改革,从全局层面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实践基础。”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
资源重置
张家港所遇到的教育资源冲击,可视作东部沿海地区一个缩影。
2005年以后,该市外来人员子女以每年15%的速度急剧增长。截止到2009年,全市外来人员子女已总数为4.32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4,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3.32 万人。这个人数所需教育资源相当于35所1200人的学校。
“现有公办学校很难承受,应该‘两条腿走路’。”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表示。
“一条腿”是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建公办学校,专门招收打工子女。目前,在张家港市108所公办学校中,就有4所专门接收外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如塘桥镇青龙小学中外来人员子女占97.3%,泗港小学杨东分校的学生则全部是外来人员子女。这些学校大多建在当地经济发达区域的城乡结合部。
另外“一条腿”,则是对现有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改造,政府出资鼓励这些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当地政府对达到示范级标准的按投入总额的20%予以奖励,达到合格标准的按投入总额的15%予以奖励。
到2008年,该市民办学校全部通过了标准化建设验收,总投入达1.2亿元。
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张家港市也给予了倾斜政策。从2005年开始,由当地教育局统一安排,每年都选派市区、镇区中小学校干部和优秀教师赴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开展支教工作。目前,“下派”的支教老师,已经占到了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总数的20%-25%。
同时,张家港市还对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校长进行上岗培训、跟班锻炼,规定所有校长都必须持证上岗、规范办学。另外,从2006年始,每年又对外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进行集中专题业务培训。
到2009年,全市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外来人员子女为2.35万人,占外来人员子女总数的七成,居苏州市各县市之首。
但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管理者担忧,认为把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太好,会形成政策“洼地效应”,从而吸引越来越多外省市农民工进入,并造成过重的财政负担。
张家港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坦言:农民工不会单纯为孩子读书就涌入城市,主要还是为了来就业,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产业结构调整。此外,该负责人也呼吁,国家能尽快解决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流入地政府压力非常大”。
求解“初中后”
另一大难题,是“继续就读率低”。
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之后,因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依附其上的学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初中毕业后就被迫中止学业,流入劳动力市场。
广州一所学校现有6000个学生,小学时有50%是非户籍学生,到初中就只剩下30%;到了高中,因为高考限制可能剩下连5%都不到。对此,广州这位校长也是唏嘘不已,“对于这些农民工还是很不公平。”
张家港市也在探索解决外来子女教育“初中后”问题。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向高中延伸”政策:外来学生与本地孩子一样,达到分数线,即可以升入张家港市任何一所普高就读。对希望参加高考的学生,当地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向家长说明高中生需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政策,要求他们高中三年内将子女户籍转到张家港,或者尽早做好回原籍报名考试的准备。
“开放本地高中教育资源给外地农民工子女,这在国内还是非常少见。”杨东平表示。
此外,张家港市还规定,只要拿到初中毕业证书,都可以到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目前,在张家港市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员子女已经有4000多人。以张家港初中部规模最大的民办旭东学校来说,“继续就读率”由2007年9月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3.4%,到2009年7月,又猛增到75%。
有学者据此建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补贴政策,也应该惠及到这些外地户籍的孩子身上。
(作者:马晖)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