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1-20
本报讯 城市化为何不能增加农民工的收入?昨日,在中山大学“金融危机下的外来工”学术研讨会上,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认为,目前的户籍垄断制度使得农民工不敢花钱。他们拿出自己三成的收入,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在子女教育上支出的比例,跟美国中上层家庭的费用比例相当。
中国的城市化没带来经济效应
从经济逻辑层面看,城市化带来收入提高,中产阶级的形成。黄亚生说,“2009年,中国有2.3亿农民工,在创造非农业就业机会时,必将带来农业到工业一次性收入增加,但中国的城市化似乎并没有按照这样的预期。
他分析称,经济逻辑层面衡量城市化有一个很简单的指标就是人口密度。如果人口密度没有增加,几乎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城市化并不带来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效应。对中国城市年鉴数据统计发现,中国城市化是土地面积在增加,而不是人口密度增加。这一矛盾说明,在中国,城市化的力量不可能是经济力量,当然也不可能是社会力量,中国城市化更多是政治推动的结果。
黄亚生说,政府垄断土地,用政治手段进行土地交易,就是中国城市化政治推动的表现,他举例说,有些人不愿意卖房子,不是特别喜欢家里面的砖头、喜欢家里面的地板,而是不喜欢给他的价格。因为价格很低,低到愿意去死的程度。这不是经济手段。拉美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做过这种事情,这叫强迫工业化。
中国的储蓄率农民工的最高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农民工阶层,他们对产出效用巨大,但是对消费影响却很小。黄亚生认为,农民工消费水平低主要是户籍制度造成。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户口带来的公共产品,没有对政府的期望,只能靠自己的储蓄,“中国农民工的储蓄率可能是中国群体储蓄率最高的。”
本次调查发现,农民工将三分之一消费支出花在子女教育上。黄亚生说,他自己算了一下,可能中国农民工在子女教育上支出的比例,跟美国一个中上层家庭在私立学校支出的费用比例相当,“因为公立学校是不花钱的,比例是零,但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的话,可能要花33%的收入用做教育。在美国都是有钱人把孩子用到私立学校,中国是最没有钱的人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这个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采写:本报记者 刘黎霞 实习生卢壮壮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