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5-18
作者:宋圭武
为什么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体制方面看,过分行政化和官本位体制是制约大师产生的深层原因。官本位体制导致优秀人才不断流向官场,导致学术研究中途化。一些优秀学者学术研究的目的不是学术,而是眼睛盯着官场。一些在学术上有成就的学者,往往中途从事了行政工作,导致学术研究半途而废。另外,官本位体制也导致一些真正研究学术的人被边缘化,缺乏有力的资金资助和其他方面的扶持,加大了研究深入的困难。
其次,从管理方面看,外行管理内行,导致学术资源配置低效化和学术评价扭曲化。对学术研究如何评价和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但现在一些单位往往是一些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在管理专业人员和对专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就像武术比赛,比赛的规则应当由武术高手自己来制定,同时,裁判也应是武术方面的行家里手。但现在的情况是,虽然是武术高手在比赛,但比赛的规则则由不懂武术的人来制定,同时,比赛的裁判也不懂武术。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导致武术高手需要花时间出一些无聊的招数来应对不合理的规则;另一方面,导致武术高手需要花时间去应付裁判的无理评判。
再次,从经济基础看,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也是制约大师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师的待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收入要低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者和老师要想出成果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学者和老师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为生活而奔波。孩子上学问题,房子问题,老人问题,等等,都需要老师去操心和花时间处理。另外,好多老师为了节省费用,都是自己做饭,这也会花去不少时间。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一多,花在研究方面的时间就会减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持续深入和系统化,也就不利于大师级人物的出现。
第四,从人文方面看,平均主义和嫉妒也不利于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导致一些优秀人才难以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当一些人在埋头忙事时,另一些人就会忙于搞人,盘算着怎么搞掉你,免得让你出人头地,让人家没有面子。结果导致:一方面,学者们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学问;另一方面,学者们又需要化时间去处理人际关系,而且有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在人际关系上。因为若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副作用就是巨大的。另外,缺乏超越界的人文传统,加剧了人们注重世俗生活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学术上,就是导致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倾向浓烈。一些人学术研究,目的就是货币和权力,并不是学术本身或为了真理本身。一些人主要是为生活而思想,而不是为思想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将学术研究深入进行下去。
中国大学要产生大师,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状况。
一、应积极推进大学的民主化进程,应将大学民主化作为中国民主化的突破口。
对中国而言,民主是外生的。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有民本,但没有民主。民本与民主本质上是属于不同的范畴。民本的落脚点是维护集权统治,而民主的归宿是否定集权统治,二者南辕北辙,互不相干。由于民主是外生的,所以,中国的民主化需要一个启蒙阶段。
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行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但问题是,由于中国农民总是处于社会权力和经济的外围,所以,其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实质影响总是有限的。另外,经过几千年集权社会的熏陶,中国农民对政治是天然的麻木者。还有,在血缘文化和经济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下,农民的民主总是脱离不了圈子意识和追求短期利益的束缚。所以,中国农民的民主是更需要启蒙这样一个过程的。
有人主张以党内民主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但党内民主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风险较大。由于党是社会的权力中枢和神经中枢,社会发展一旦神经中枢出了问题,这时问题就会是大问题,而不是一般的小问题。就如人一样,可以缺胳臂少腿,但不能缺神经,缺了神经,就会面临瘫痪的威胁。所以,推进党内民主,弄不好,中国社会就会出现大乱。而一旦出现社会大乱,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下,局面比国外会更糟糕,更难让人收拾。
所以,中国发展,大局是稳定。社会不稳定,对谁都没有好处。对富人没有好处,对穷人也未必有好处,这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经验的证明。目前,虽然党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腐败已是相当严重的问题,但党的建设必须要和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否则,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局面。
但民主化毕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也不能例外。否则,中国的发展就只能是短期和扭曲的。如何稳妥和有效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笔者认为,大学民主化是中国民主的突破口。
首先,大学属于社会权力的边缘,大学民主对社会发展造成的风险较小,搞不好可以重来,但党内民主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其次,大学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所以,大学民主可以少一些启蒙的任务。当然,中国知识分子本质上也是需要启蒙的,但同农民相比,中国知识分子所需要的启蒙就少些。第三,大学现有的硬件设施可以为民主化提供必要的支撑。第四,大学民主可以为中国的民主培养民主人才和民主意识,这也为中国未来的全面民主提供一个好的基础。第五,大学民主也有利于释放知识分子的压抑情绪,这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当然,民主本质也是一种制度设定,所以,中国的民主化必须考虑中国文化的特点。由于面子文化和血缘文化以及潜规则等因素,所以,中国民主化应多注重运用公开和协商的手段,少用一些匿名的手段。中国民主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既要考虑到中国的政治基础,也要考虑到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否则,民主制度的设计就是空中楼阁,只有形式而无实质。
二、中国大学改革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自治原则;自由原则;自主原则。
自治原则主要是针对管理而言,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国家的关系方面。自治原则主要是提倡以法治校,在法律框架内学校可自主决策有关事务。这里校长应由选举产生;同时,在校长之下设立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采取三三制;教授代表占三分之一,学生代表占三分之一,其他人员占三分之一。但自治原则并不是不要国家管理,国家的管理主要是监督,其职能可由书记代表执行。书记主要是监督国家的经费运用情况以及政策和法律的执行情况,对一些有违国家安全和危害社会的学校决策书记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制裁措施。
自由原则主要是针对学术研究而言。在学术研究方面,应大力提倡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自由是创新的前提。但提倡自由原则也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应体现三种基本的精神。一是自由要体现理性精神。理性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坚持真理和探索真理。二是自由要体现诚信精神。诚信最主要的体现就是遵守承诺,所以诚信精神实质就是规则精神。有规则就有秩序,所以,诚信也就是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就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由于自由不能离开秩序。所以,坚持诚信,也就是坚持秩序,自由也就有了秩序保证。三是要坚持敬畏精神。所谓敬畏,就是既敬重又畏惧。对于人类而言,敬畏的意义是深远的。一位哲人说,没有敬畏,就没有伦理。从深层次看,人类是经由害怕和恐惧才能真正进入道德境界,所以,敬畏是道德的深层约束。而自由也不能离开道德,否则,自由就是以别人的不自由为代价,就是对别人自由的自由侵犯。这里,理性精神、诚信精神、敬畏精神,是人类应具备的三种基本的德性,也是保证自由有效的三个基本前提,也是自由的最基本边界。
自主原则主要是针对学生教育而言。大学教育既要注重传授知识,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能力,甚至在人格和能力方面的教育要更为重要。对于人生而言,大学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主要分界点,所以,在人格和能力方面,大学教育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自主精神和独立精神。而中国文化在人格上有一个深层的体现就是依附意识的浓重。依附意识实质就是缺乏自主精神和独立精神。目前,这种依附意识情结仍严重制约着国人的行为。如官本位意识,深层次就体现了一种对官的依附心理,所以,官本位意识实质也是一种依附意识。再如,在就业问题上,靠政府的思想仍是十分严重的,缺乏自主创业和独立创业的精神和勇气,这里体现的也是一种依附意识。另外,自主意识衍生平等精神,也衍生民主精神,所以,加强培育学生的自主精神,对学生树立平等、民主等先进理念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将来,所以,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抓住培育学生自主精神是一个关键环节,这既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关键。
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则,大学改革应在管理体制、学术研究模式、教育模式、教材设计等方面进行彻底改革,以解决目前大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四、大学改革需要配套进行。大学改革不仅仅是大学单方面的事,大学改革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学术杂志体制的问题、研究经费的管理体制问题、学术评价体制的问题等等。所以,大学改革需要配套进行,单方面的突破效果是有限的。
大学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中国大学改革的成功,将会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和坚实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大学,就不会产生杰出的大师;没有杰出的大师,国家发展就没有厚实的科学基础、技术基础、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所以,从长远看,中国应积极推进大学的改革。目前,国家应考虑将大学改革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来解决或应作为我们目前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工作;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推进大学改革不断深化。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