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9-16
新京报讯(记者郭少峰)教育部表示,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教材篇目基本没有变化。目前有北师大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负责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的出版。
6出版社负责语文教材
教育部新闻办提供的一份声明表示,目前有北师大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负责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的出版。经教育部核实,只有广东教育出版社对五个必修模块做了微调,其中将鲁迅的《药》更换为《祝福》。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学语文教材删除了多篇鲁迅作品,有不少之前统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的课文在新的教材里没再出现。
教改后实行“一纲多本”
据了解,2001年以前,全国的中小学基础教材所用都是“一纲一本”,即一个大纲一本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但教材改革后为“一纲多本”,就是一个教学大纲,可有多家出版社出教材。
此前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委王栋生称,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雷雨》一直在必修本中,《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在配套的《语文读本》中。针对鲁迅的作品数量,王栋生也表示,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鲁迅作品选读》就是为专门的选修课程而编写,学生通过36课时的学习并经检测获得学分。
■ 背景
教材换血被指“鲁迅大撤退”
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 相关新闻
中小学将推广武术健身操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这套系列武术健身操包括适宜小学生选练的《旭日东升》、《雏鹰展翅》,适宜中学生选练的《英雄少年》、《功夫青春》,这四套武术健身操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历时半年多创编而成。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教材让鲁迅大撤退?消息竟来源一条微博
9月6日,网友刘毅看到了一个网帖,里面说“各地教材大换血”,他据此写了一条微博,里面说了一句“鲁迅大撤退”。这条微博很火,被记者看到了,8日,某媒体报道了这条微博。然后,某门户网站置顶大幅推荐了这篇新闻,把那句正文里的话“鲁迅大撤退”做成了超大的标题。全国轰动的新闻就此诞生了。
“我觉得这条微博被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了。”刘毅说,当时他只是“随意写了这么一句”。
南都记者 张书舟
9月8日,“鲁迅作品大撤退”成为了各大网站最热的新闻关键词。这篇名为《网友热议高中课本大“变脸”》的新闻被广为转载,某门户网站把新闻标题改为《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 鲁迅作品大撤退》置顶大幅推荐,仅评论便有七千多条。
后来,有媒体报道澄清,有教材编写者撰文质疑,甚至新华社都专门发了电稿,一条轰动全国、被太多媒体报道、太多时评家评论和太多网友热议的新闻,最后竟被定义为“伪命题”。
那么,鲁迅是如何“被”大撤退的?
鲁迅“大撤退”缘于一条微博
@刘毅: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鲁迅大撤退)雷雨 南州六月荔枝丹 陈焕生进城 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 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 过秦论 病梅馆记 石钟山记 五人墓碑记 伶官传序项脊轩志 背影 狼牙山五壮士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朱德的扁担 牛郎织女
9月6日06:50,北京的编剧刘毅在新浪微博上发了这条微博,很快就火了,迄今已经被转发了6379次,评论2020条。很多网友表达了愤怒,有网友感叹:“这书,没法儿教了。”也有网友痛心疾首道:“经典都不要了是吧?文化都不要传承了是吧?”
昨晚刘毅告诉南都记者,他是从一个网帖中看到了这些教材中被更迭的课文,经过一番核实后便发到了微博。
南都记者找到了凯迪论坛上的这个帖子《各地教材大换血来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主帖只有一句话:“各地教材大换血,将网络文章、武侠小说引入教材,撤换掉一批经典课文。”帖子后面便是被换掉的课文标题及配图。
“其实这些课文只是各个地方被更换课文的集合,不是某个版本的课本全部删掉了这些文章,而且有些文章只是从必读换到了选读,并非踢出了教材,还有些是去年就换掉了,但是一条微博就只能发140个字,我就没法说得很清楚了。”刘毅说。
刘毅注意到的那个帖子在网上流传很广,南京某媒体的记者也看到了。9月7日,该媒体发表了新闻《语文教材撤换经典篇目引争议》。新闻中称“昨天,一则《各地中学教材大换血,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雷雨》等20多篇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课文从教材中消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这篇报道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也没有提及刘毅的微博。新闻的高潮再过一天才会到来。
被打造的“大撤退”概念
9月8日,广州某媒体刊发报道《网友热议高中课本大“变脸”》,报道的切入点就是刘毅的那篇微博,“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接下来,某门户网站在新闻首页置顶大幅推荐了这篇新闻,把媒体报道正文里的那句话提入了标题:《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 鲁迅作品大撤退》,“鲁迅大撤退”的概念就此被成功打造并流传开来。
各大网站都开始冠以“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名称在显著位置推荐,鲁迅“撤”还是“没撤”成为了真正的问题。
之后在网友朱德付微博中的质疑“把震聋发聩几代人的《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踢出局后的中学课本,不知保留了鲁迅先生的哪篇文章。没有鲁迅沉郁之言的课本,还是中国学生应读的教材吗?”后,刘毅回复道:“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教材都驱逐了阿Q,我知道的就是山西和北京两地,总体说来,北京对迅哥儿最不客气,这三篇都驱逐了,别的地方顶多驱逐一两篇。”
刘毅还把新增的课文也总结了出来:“也加了好东西,蒙田《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 演 说 》,杜 甫 的《 咏 怀古迹》,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断章》,还 有 马 丁 路 德 金《 我 有一 个梦》。”刘毅告诉南都记者:“我自己认为新增的很多课文其实都非常不错的。”
“但我觉得这条微博被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了。”刘毅对南都记者如是说。然而被“关注”和“解读”后,鲁迅的“被”撤退,已经成为媒体和评论界趋之若鹜的热点,焦点已经定格。之余为何微博中要提“鲁迅大撤退”,刘毅说看到各地相继更换了一些鲁迅的文章“随意写了这么一句。”
假消息高关注,澄清消息少人问津
但依然有人在质疑。
微博网友潘采夫便是其中之一。9月8日下午,他在微博上说:“满世界流传的‘高中课本删经典’那个新闻,是失实新闻。这个事情很复杂。教育部的规定是一纲多本,各省教材会编几套。流传的被删的那些,大部分是转移了,有的因为课本容量压缩,从必修移到了选修。这么多的评论,都没搞清楚基本事实。”
“网络现在对媒体是个严峻的考验。”潘采夫对南都记者说。作为新京报的编辑,潘采夫有自己的新闻触觉,同时他也对教改很有兴趣,他认为即使是从常识看,这么大规模的删除课文也是不可能的,“有些课文从必修改成了选修其实是因为学生读起来有难度,但很多人搞不清楚‘必修’和‘选修’,以为选修就是踢出课本。”
9月9日,潘采夫编发了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委王栋生在新京报的评论《让我们亲手翻一下语文教科书》,王栋生在评论中道:“昨日网上看到题为《江苏版语文教材删除<阿q正传>等文》的报道,感到惊讶,因为我手上正拿着最新印次的这套教科书,和前几年是一样的,怎么出了新闻呢?网友自由言说,即使用语过激,影响也有限,但严肃媒体的错误信息就有可能广泛地误导读者。我们相信,任何关心语文教育的人只要稍稍留心一下事实,都不至于有报道中说的‘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课文从教材中消失’的担心。”
“鲁迅的文章是语文教材的经典,语文教学鲁迅能绕得过去吗?”王栋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他告诉记者,从2004年教育部分批搞教改试验区后,每次新教材出来都会有媒体拿来跟以前的课文比较异同,“过一阵关于教材课文的变化都会拿出来说一次。”王栋生介绍说,此前媒体称苏教版语文教材剔除了鲁迅文章,实则一篇都没删除,只是根据课程的需要把较长的文章放到了选读课本,“鲁迅的文章这么好,我们甚至编写了《鲁迅作品选读》让有需要的学生学习,怎么会删除呢。”关于网络上媒体和评论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但却没人进行最基本的核实,这让王栋生甚为气愤:“太浮躁了,很不负责任,这些人应该感到羞耻。”
潘采夫随后把王栋生这篇评论贴在了微博上,但是迄今为止,转发只有133次,“或许只有比较刺激的假消息转发率才很高吧。”他总结道。
大撤退的几天
9月5日,凯迪等论坛出现网帖《各地教材大换血 来看看被踢出教材的课文》。
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列举了网帖中提到的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并首次提到“鲁迅大撤退”这一名词。
9月7日,南京某报刊发《语文教材撤换经典篇目引争议》,引用了网帖中称剔除的20多篇课文的名单。未提“鲁迅大撤退”。
9月8日,广州某媒体发表《网友热议高中课本大“变脸”》。
9月8日,某门户网站转载该新闻,并起标题《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鲁迅作品大撤退》置顶推荐,引发舆论热议,该新闻后的跟帖评论有7084条。
9月9日,苏教版教科书编委王栋生在新京报上发表《让我们亲手翻一下语文教科书》。
9月9日,潘采夫等网友在微博上引用王栋生的评论并质疑教材修改新闻的失实报道。
9月9日、10日,多家媒体报道澄清“鲁迅大撤退”被指伪话题。
微博评论
@陈玉劼:“微”新闻时代以讹传讹的共同特点:一:对消息最初来源(Source)有意无意的忽视;二:标题党横行,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故意使用片面或夸张表述,以吸引眼球;三:缺乏对信息发布方的可信度跟踪,评定和相关责任追溯。
@彭远文:俺很早之前写过一篇《给时评作者提五个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条就是“明辨新闻事实”,看来还没过时。
如果你的评论是基于虚假的事实,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不要完全听信媒体报道。作为时评人,要有分辨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要说“我怎么知道这是假新闻”,可供参考的指标很多:比如该媒体的公信力如何,该篇报道的质量怎样,等等。
链接
人教版主编:
此前教材中鲁迅比例过高
并表示并非网上所说的新改动,实际上现教材已用了5年
据新华社电“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对包括鲁迅多篇文章在内的名篇进行了调整,这引起一些读者的质疑。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解释说,这是课程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现在中学生的需要。
作品增减要考虑适合现在学生
温儒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其实是2004年出版的,已经用了5年,不是某些报道所说的新学年又有新变动。这套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重新编写的,调整作品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由原来3学年改为1.25学年,总课量减少,课文篇目自然也减少,鲁迅的作品由原来5篇调整为2篇。准确地说,鲁迅作品在必修课中减少了,但在选修课中又增加了《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论读书》等。
温儒敏表示,新语文课本对名家作品的增减主要考虑其是否适合现在中学生,考虑语文性。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太深了,他们读起来不容易懂。此次新增加另外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比较适合现在中学生阅读。
鲁迅作品非常重要,但过去在教材中占的比例过多,腾出一些位置来安排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名作,让学生读书面更广,视野更开阔,也是好事。这不能说是“鲁迅大撤退”,其实在选修课教材中又专门选收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这也是为了引发学生了解鲁迅,更多更好地读鲁迅。
教材的改变是正常现象
温儒敏强调,新语文教材并没有淡化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在新教材中还是占最大的比例。
温儒敏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材的改变是正常现象,不应仅盯着几篇课文。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选文的面太窄,并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编教材是个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到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到语文性。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