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0-09-16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为何班上的小女孩要蹲着尿尿?”……这些让许多家长觉得难以启齿的问题,都将在今年国庆节开始的“性知识·教育健康·疾病”展览上得到解答。
展览在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后简称“医学中心”)举办,与以往其他城市的性教育展相比,除了引进现代化多媒体展示手段外,最大的特点是专设了一个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展厅。
“这是仿子宫中的胎儿。”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贺利军拿着一个仿真模型向记者演示。开展后,许多来参观的学龄阶段的孩子,都将可以直观看到自己当初在妈妈肚子中的样子。大厅中,还分别放置了男人和女人身体构造的仿真模型,像拼图游戏与搭积木的结合体,孩子们可以动手拆解这些模型,再原样拼装回去。“借助游戏传输知识能够事半功倍,动手亦可以让孩子加深记忆,此外我们还将配备专业人员予以讲解。”
贺利军说,性知识在我国一直都是讳莫如深,不少孩子非常缺乏性知识教育。比如第一次来月经,很多父母羞于提前告诉女孩其中的缘由和知识,会让她们觉得非常恐惧,甚至羞愧。“展览中,我们特别对此放置了展板,让小女孩们提前知道月经的科学来由,引导其了解她们拥有大自然赋予的神奇生理周期,完全不用感到不安。”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个29岁的男性‘患者’,他竟然把遗精当做尿床来看病。从这种极端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成年人的性知识是多么贫瘠,这都是因为教育的缺失。”贺利军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为更多人普及性知识,“学校也应该要求老师向学龄阶段的孩子,教授科学的性知识。”
“像这样的展览应该多鼓励、多开办,让青少年从小就能够科学看待自己的身体,不至于对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而感到困惑。”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告诉《北京科技报》,在发达国家,是否应该在校园开展性教育,基本上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话题了。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瑞典的性教育开展得比较成功,从幼儿园到高中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内容和体系。因为人们能科学对待性方面的问题,从1976年开始,瑞典少女怀孕和人工流产的数字开始显著下降,性病和性犯罪发生的概率也逐步减少,如今几乎不存在“未婚母亲家庭”。在台湾,教育部门专设有“性别平等教育法”,规定从小学到大学每学期的课程中必须有6学时的性教育内容。
“获得性知识是一种权利,如同获得其他科学常识一样,这个权利不应该被‘不科学的羞涩’剥夺。”方刚说,他曾对一家妇女刊物的读者进行了10个月的两性问题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读者,80%以上均为城市青年知识女性,均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仍普遍存在性教育缺乏的现象。而另一项调查显示,61%的女孩子和40%的男孩子没有人可以谈性;与父母谈性的男孩子为零,女孩子仅为1%,与教师及其他成年人谈性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当孩子们与同伴、兄姐探讨性问题时,更多涉及的是在好奇与摸索中的感受,而不是真正的性知识。
“这种情况现在仍然存在,医学中心开办这样的展览,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获得科学性知识的理想场所,家长和小孩都有必要去看看。”方刚说。
[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