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7-05
中美两国差异:教育中国多"天才" 美国多大师
文/汉风古韵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美国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笔者就此做一点剖析。
“数学神童”与 “数学白痴”
先看中国人怎样教育小孩。很多人认为,小孩像个空瓶,吸收能力特别强,于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往里灌输知识。教其背唐诗、诵古训,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但先让其被动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
美国人尽量让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其接触大自然、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多让幼童用五官感觉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心去体会数字的意义,而不是只获得正确答案。他们认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样抽象地学习,只有用真实世界的印象建立逻辑思维。中国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将乘法表背得滚瓜烂熟,但那只是鹦鹉学舌。
也许有人要问,小孩在玩中能学到什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观察他10个月大的儿子时,发现孩子老是把面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并且非常专注地观察面包的落点,小孩丢东西的行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拣起这些东西时,会告诉小孩你不可以再乱扔东西,却很少去想小孩扔东西的动机。皮亚杰发现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学习万有引力的过程。为什么面包会落下去?气球会浮起来?牛奶会流出去?小孩都在认识、体会这个世界。
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可能会上演这种情景:当老师发问“7+8等于多少?”时,中国小孩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15”,天才啊!而美国小孩可能手指不够数,还要把鞋子脱掉,手脚并用,简直笨得一塌糊涂!美国学生数学成绩差出了名,似乎中国教育培养的是“数学神童”;而美国教育培养的是“数学白痴”。
然而那些“中国神童”长大后都到哪去了?纵观近代世界科学史,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造就大批顶级科学家。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学习到底是为分数,还是为应用和创新?
当然,今天在北美的华人第二代,虽然多少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但也不不亚于老美,工程师、博士后及专业人才比比皆是。
强调结果与重视过程
还有人认为美式教育注重广博,中式教育窄而深。笔者觉得这种评价不够准确。没有深度的学习,美国人怎么能包揽大多数诺贝尔奖?
美国教育重视阅读而不要求背诵,因为广泛阅读可增加宽广的背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而背诵可能被前人思维所束缚而难有创新。
美式教育让学生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当学生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回过头来,不但经过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而且所学的知识大大超出教科书范围。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有广博的知识,又有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博大精深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教育是全社会都要支持的事业,美国高中生进入英特尔科学奖竞赛决赛者的很多实验都在大学实验室里完成,指导老师多是大学教授,成果有一定分量,不是小儿科,而这些获奖者的考试成绩同样也很优秀。美国还把很多大学基础课程下放到高中,给有能力的学生选修,成绩可以被大学承认。
但美国基础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水准也参差不齐,在快乐童年观念主导下,小孩没学习压力,过度放任而导致很多学生不刻苦用功,这对教育资源是极大浪费。有的在小学四五年级还记不住九九乘法表,高中毕业还离不开计算器,如此种种与素质教育差很远。
中式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但是否真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探讨。把高中的最后一年作为复习迎考的冲刺,是有效率的学习?那或许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
学生学习是在练兵,结果不应该看得过分重要。如果不注重了解过程,很难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更难有所创新。美国学校讲综合评价学生,高考状元被名校拒绝,并非新鲜事。想想今天世界顶尖的大学,美国占了多少?他们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美国高中生。一流的大学如果全是二三流的学生,一流能维持多久?
相信权威与追求真理
这几年笔者回中国多次,许多亲朋好友的小孩都天资聪明。但从他们父母眼神中透出的期望,从学校里的分数所折射出的残酷,也使小孩的心灵充满忧伤。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在流失,自信心在减退,创造力没有得到培养。被动的学习和主动的探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前者在寻找标准答案,后者在追求真理。
我的女儿现在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但她在中学时所掌握的某些学科的知识没有中国国内的学生深入和熟练。今天的世界不是以你记忆多少知识论英雄,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顶尖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并非都智力超群,大学不仅是在选拔聪明学生,更重要的是寻找卓越的年轻人。
我女儿的一篇论文质疑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的论点,她的思路就是想证明那位教授的假想不成立。她在期末把论文交给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大师史蒂芬.品克,品克很感兴趣,给了她A的成绩。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教会了学生相信权威,揣测领导。像我女儿那篇论文是黄毛丫头挑战名校教授,岂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美国的教育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去探索追求真理。
中国人常说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已照亮别人,而教育更重要的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种。有人说近代科学家以爱因斯坦为代表,近代发明家以爱迪生为代表,近代艺术家以毕加索为代表,有意思的是,他们小时候都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不管这些大师是因他们的思维早已飞出学校的框框,还是因后天努力,他们都做出伟大成就。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被埋没多少,又有谁知晓?
东方和西方,中国和美国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多了解,多借鉴,多思考,才有益于发展。
[新华网-发展论坛]
美国教育体制为何出人才?
美国的高科技至今保持着在全球遥遥领先的地位,世界上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一半产生在美国,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差不多也有一半在美国。美国科技的发达自然与其发达的教育有关。
通过计算机在联邦教育委员会的数据库里查到,美国从90年代初开始,每年投入教育的经费超过4000亿美元。美国庞大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联邦政府拨款;二是各州地的地方税收入中约有1/3投入教育;三是私人财团的捐款——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美国财团捐资不搞赞助明星之类的锦上添花的事,而乐于向教育事业捐款。香港一位富商一次就向他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捐款一亿美元。美国学校的硬件条件多数世界第一。
采访美国教育时感触最深的,还不是他们的硬件设施,而是他们的教育思路与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思路大不一样。
在中国上学在与美国上学大不一样。在美国上学也是自由式的,你不会有太大的考试压力,学生也极少把作业带回家, 成绩考个B就三呼万岁了。在美国大学里,学生就是顾客就是上帝。教授并不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想方设法打开学生自己思路,活跃思维。
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学校学生升学竞争激烈,重考试,作业多,博闻强记,基础知识扎实,这自然有好的一面。但那种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许多陈旧无用的东西,实际上也是智力、精力的浪费。人的大脑的记忆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说上下五千年,就是今天某一小时之内世界各地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个人的大脑一辈子也记不完。美国的教育不是要教学生记多少信息、数据,而是教给你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什么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电脑查阅图书馆的资料,针对一些历史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就在于他们掌握了这种手段。
[新华网-发展论坛]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出不了比尔盖茨?
文/汉风古韵
落地美国的第二天,我们被安排去参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所住的地方。当然,我们还不至于有这种身份去盖茨的家里,进入到盖茨豪华的住所。记得 2006年胡锦涛书记访美的时候,才得此机会。我们只能参观盖茨所住的城市和湖——西雅图市和湖滨湖。
在美国,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别人家院子,即使是小路,只要没得到别人的允许,就不能随意踏入,否则,都有可能拿枪来追你。
当天,蓝天、白云、绿草、水青,天气很好,我们徜徉在湖滨湖的周围。导游介绍,湖边的住宅是美国富豪的聚集地,这些房子动不动就是上亿、上千万美元。岸边,停靠着一溜私人游艇,有序地停靠在私人码头。
我们一边感叹富豪的美好生活,一边用眼追寻着盖茨的住所。还没有到盖茨家门口,导游就说:“这是盖茨经常自己开车走的马路,是他上班的必经之地。我们也算是走过全球富翁走过的路,呼吸过富翁呼吸过的空气了。”这段话引起了大家的哄笑。
即使是到了家门口,我们也只能远远地望望,看不到房子,只有后花园的一条小路进入。有人提议,能否停车去看看?导游用毫无商量地口吻说:“不可以!”
其实,我们真的好奇,不知道世界首富到底住什么样的房子,看来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谜了。
盖茨何许人也,想必追求和向往财富的年轻人都已经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他是年轻人向往的偶像,有关盖茨的一举一动都被年轻人所关注。盖茨是全球最著名公司 IT的创始人,这个公司富可敌国,有一组数据说盖茨的财富:盖茨平均每秒赚67.5美元,每天赚583.2万美元,一年赚21.3亿美元。
对于盖茨,被世界上的年轻人奉为创业的开拓者和先行者,被IT界人士奉为“神”,并且有一段他在哈佛大学没读完就去创业的故事,被很多年轻人称道和经常效仿,并且把盖茨没上完大学一事拿来自己弃学创业的挡箭牌。
其实,真不能拿盖茨没上完哈佛说事。其实,盖茨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他又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这个神话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
导游告诉我们,其实盖茨不是由于成绩不好而逃离哈佛,其实,他一直是个学习的天才。盖茨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母亲Mary Gates是大学教师,还是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的主席。父母给盖茨的成长环境是宽松的,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因此,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和生活。
相比中国的家长,虽打着培养孩子兴趣的幌子,比如拉着孩子学钢琴、二胡、绘画等,明着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实际最终是为了学习好、成绩好;至于奥数班、英语班等各种加强班,更是赤裸裸地奔着学习成绩去的。
盖茨中学毕业时,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标准化测试中得分满分1600,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
但在盖茨大学三年级时,更大的难题摆在了盖茨的父母面前: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盖茨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最终成就了一代IT巨星。
为什么美国能诞生盖茨,还有一代一代其他商业奇才和学术天才?这个问题就好比国内一直在寻找答案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答了美国为什么能诞生,也就清楚了中国为什么缺乏。
为什么美国能诞生盖茨和种种杰出人才,就在于其教育能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并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如此,是美国尊重人个性的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使然。
杰出人才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其创新性,而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已有数不清的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文章,然而,问题始终不见真正得到解决。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系统的改革始终如“老牛爬坡”,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有可能培养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吗?
另外,家庭教育也在学校教育系统的指挥下,家长们不得不以应试教育的方式给孩子套上枷锁,导致家庭教育的功利化趋势愈演愈烈。因此,有的家庭为了逃离这种趋势,把孩子送到了美国。在美国的这个月,我见到了太多这样的孩子和家庭,他们对中国教育的痛恨和对祖国的怀念构成了一对矛盾:他们不是不爱祖国,只是要逃离中国教育的折磨。
我们的教育何时能回答:我们离诞生盖茨不远了?
[新华网-发展论坛]
美国教育的可怕之处
之所以写这个帖子,是因为前不久在天涯看到一个帖子讨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多么强大,发现到最后,大家的评价标准是混乱的,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强大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基础教育这么强大为什么高等教育这么差呢?在同一个国家,为什么是并存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且听我慢慢扒。
首先问一个问题,用什么来衡量教育的好坏,且看一看网友举出的事例:中国学生计算能力超强,让美国学生吃惊不已。中国学生说5/4=1.25,美国老师想了半天,最后用了计算器算了,说中国学生说对了。还说中国孩子在国外上学感觉那里的初中教材相当于国内的小学教材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网友都在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美国的教育,中国孩子擅长考试,长于计算,教材难度世界之首。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标准来检验别国的教育,这样显然不合适。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让中国男子运动员参加世界女子项目的田径比赛,肯定能得金牌,那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中国男子田径项目得不了金牌呢?我们的衡量标准出现偏差。
其实这从美国的大学录取就能看出来,美国学生也参加高考,但是他们不惟成绩论,高考成绩是一方面,他们还要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社会实践,还要看推荐信等,这些想必网友们都清楚。
在看我们的大学录取,只看成绩。
那我们为什么不学美国呢?试问一句,我们敢吗?在中国社会连吃什么才安全都是问题的社会大环境下,谁能保证学习美国的大学录取方法之后保证大家的公平。你能保证学生的平时成绩没有造假,你能保证学生的推荐信不是花钱买的?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到美国教育有多强大:整个社会的环境是良性的,讲究诚信的,谁说这里没有教育的功劳。当然我们把这一方面全部归功于教育也不太合适,但是教育至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手里没有具体的数据指标来应正我的结论。
中国教育擅长考试,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中国人已经考了一千多年了,将来肯定还要考下去。我们引进西方教育之后,直接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嫁接到现代教育上,显得不伦不类。中国科举的目的是选拔官员,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端的科技人才。看清楚了,目的不同的教育却用同一种方法,结果可想而知。其实中国的教育说到底就是强调记忆。即使前面提到的中国学生计算能力超强,那也是记忆的结果。可是记忆又是最简单的事情,我记不住查资料就行了。美国教育也看中记忆力,因为记忆力是人类智力的基础,美国有GRE考试(要考出好成绩,要记住几万英语单词)但是美国人更明白以下几个方面:对科学的兴趣、个人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能力、个人对社会贡献等等,这一点中国人远远落在后面,然而这是很重要的。试想一下,考了16年试的中国学生如何对科学保持兴趣,没有了兴趣别的方面更别提了。随便举一个例子:钱学森堂侄钱永健中学时身体不好,那段时间他就在家里做化学实验,试制炸药,那段经历给他的影响巨大,他获得诺贝尔奖时还提到那段经历。假设他出生在中国,如果身体没有什么大碍,肯定被送进课堂,放了学家长肯定会问今天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你说这样能获得诺贝尔奖吗?也许能吧,但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在国内也看到过一些资料,感觉上美国的教育强调对兴趣的培养,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美国读生物系的学生,从小就制作生物标本,一直坚持到大学。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呀,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中国,肯定被家长暴打一顿,最后被问考了多少分。
在大学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说美国的一名中学生利用从核电站的废品堆里捡来的材料制成了简易的核反应堆,更是令人叫绝。这就是差距。
以前从电视上看到过美国的小学教育,学生在教室里坐的乱七八糟,甚至可以坐在地上,和中国坐的整整齐齐的小学生形成鲜明对比。难怪美国的教育家看到中国坐得整整齐齐的小学生惊讶地说不出话来。电视片中,美国的孩子负担很轻,家庭作业很简单,就是留几道乘法计算题,计算是可以用计算器的,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小学生做计算题竟然可以用计算器。美国孩子每天放学很早,大概3点就可以放学,下午只有一两节课。这在中国简直会被家长骂死,你们是不是要把我的孩子废了。美国的孩子有大量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去溜冰,可以去学画画,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的书,不用过早的背上书包,不用过早的戴上眼镜,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
之所以写这个帖子,是因为前不久在天涯看到一个帖子讨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多么强大,发现到最后,大家的评价标准是混乱的,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强大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基础教育这么强大为什么高等教育这么差呢?在同一个国家,为什么是并存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且听我慢慢扒。
首先问一个问题,用什么来衡量教育的好坏,且看一看网友举出的事例:中国学生计算能力超强,让美国学生吃惊不已。中国学生说5/4=1.25,美国老师想了半天,最后用了计算器算了,说中国学生说对了。还说中国孩子在国外上学感觉那里的初中教材相当于国内的小学教材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网友都在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美国的教育,中国孩子擅长考试,长于计算,教材难度世界之首。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标准来检验别国的教育,这样显然不合适。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让中国男子运动员参加世界女子项目的田径比赛,肯定能得金牌,那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中国男子田径项目得不了金牌呢?我们的衡量标准出现偏差。
其实这从美国的大学录取就能看出来,美国学生也参加高考,但是他们不惟成绩论,高考成绩是一方面,他们还要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社会实践,还要看推荐信等,这些想必网友们都清楚。
在看我们的大学录取,只看成绩。
那我们为什么不学美国呢?试问一句,我们敢吗?在中国社会连吃什么才安全都是问题的社会大环境下,谁能保证学习美国的大学录取方法之后保证大家的公平。你能保证学生的平时成绩没有造假,你能保证学生的推荐信不是花钱买的?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到美国教育有多强大:整个社会的环境是良性的,讲究诚信的,谁说这里没有教育的功劳。当然我们把这一方面全部归功于教育也不太合适,但是教育至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手里没有具体的数据指标来应正我的结论。
中国教育擅长考试,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中国人已经考了一千多年了,将来肯定还要考下去。我们引进西方教育之后,直接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嫁接到现代教育上,显得不伦不类。中国科举的目的是选拔官员,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端的科技人才。看清楚了,目的不同的教育却用同一种方法,结果可想而知。其实中国的教育说到底就是强调记忆。即使前面提到的中国学生计算能力超强,那也是记忆的结果。可是记忆又是最简单的事情,我记不住查资料就行了。美国教育也看中记忆力,因为记忆力是人类智力的基础,美国有GRE考试(要考出好成绩,要记住几万英语单词)但是美国人更明白以下几个方面:对科学的兴趣、个人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能力、个人对社会贡献等等,这一点中国人远远落在后面,然而这是很重要的。试想一下,考了16年试的中国学生如何对科学保持兴趣,没有了兴趣别的方面更别提了。随便举一个例子:钱学森堂侄钱永健中学时身体不好,那段时间他就在家里做化学实验,试制炸药,那段经历给他的影响巨大,他获得诺贝尔奖时还提到那段经历。假设他出生在中国,如果身体没有什么大碍,肯定被送进课堂,放了学家长肯定会问今天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你说这样能获得诺贝尔奖吗?也许能吧,但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在国内也看到过一些资料,感觉上美国的教育强调对兴趣的培养,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美国读生物系的学生,从小就制作生物标本,一直坚持到大学。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呀,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中国,肯定被家长暴打一顿,最后被问考了多少分。
在大学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说美国的一名中学生利用从核电站的废品堆里捡来的材料制成了简易的核反应堆,更是令人叫绝。这就是差距。
以前从电视上看到过美国的小学教育,学生在教室里坐的乱七八糟,甚至可以坐在地上,和中国坐的整整齐齐的小学生形成鲜明对比。难怪美国的教育家看到中国坐得整整齐齐的小学生惊讶地说不出话来。电视片中,美国的孩子负担很轻,家庭作业很简单,就是留几道乘法计算题,计算是可以用计算器的,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小学生做计算题竟然可以用计算器。美国孩子每天放学很早,大概3点就可以放学,下午只有一两节课。这在中国简直会被家长骂死,你们是不是要把我的孩子废了。美国的孩子有大量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去溜冰,可以去学画画,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的书,不用过早的背上书包,不用过早的戴上眼镜,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
[新华网-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