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7-11
◎智效民 知名学者
在1932年7月3日出版的《独立评论》上,有一篇胡适的文章,标题是《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独立评论》是胡适等人自费出版的同人刊物,在当时影响很大。这篇文章虽然距现在已将近80年了,但是读起来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开门见山说:“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破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所以“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需要指出的是,这时距“九一八事变”还不到一年,因此有“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等字样。
紧接着,文章对应届毕业生的出路进行了分析。胡适说:“你们毕业以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应该警惕的是,你们无论走哪一条道,都有可能堕落!
胡适认为,堕落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和追求。关于前者,是因为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尽管会感到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但仍然可以“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至于后者,是大学生最初进入这个冷酷的社会以后,会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距甚远,从而产生悲观和失望。于是,当初那些高尚的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便会很快消失。这样一来,他们不是在现实面前丢盔弃甲,就是成了恶势力的俘虏。于是,他们就会以为当初那些理想、热诚和勇气,“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他就会放弃美好理想和人生追求,心甘情愿地做现实社会的顺民。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堕落呢?胡适提出有三种“防身的药方”劝大家试试。
第一个“药方”是“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去研究。为什么要研究一两个问题呢?胡适指出:“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都是因为要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同学们在离开学校以后,如果没有一两个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追求学问的热情。相反,“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可见,一个人只要有问题意识,他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就有价值,就不会堕落。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胡适在深刻中不乏幽默。
第二个“药方”是“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胡适指出,离开学校以后,大家都要找一个“吃饭的职业”。如果这个职业与你的兴趣爱好相距甚远,那么所谓“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所以,为糊口而从事某种违背个人兴趣的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这样一来,你在业余时间所干的事情就特别重要。胡适还说:一个人的前途往往取决于他对业余时间的利用。如果在业余时间去打麻将,那就可能成为一个赌徒;如果在业余时间为社会服务,那就会成为一个社会改革者;如果在业余时间研究历史,那就会成为一个历史学家。
第三个“药方”是要有一点信心。在这方面,胡适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因此,“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谁还奢谈什么自信?但是胡适认为,这也正是我们要培养信心的时候。因为只要有信心,我们才能得救。此外他还说:佛典里有一句话叫“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丢掉的意思,因此我们也应该有“功不唐捐”的自信。仔细阅读胡适的著述,经常会看到“功不唐捐”四个字。这与他“自古成功在尝试”的理念完全一致。
在这篇文章结束的时候,胡适极富感情地对大家说:“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这其实也是胡适对每一个人的忠告。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