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07-18
港三名校抢751内地尖子生 港大揽17名省市状元
南都讯记者王日晶 随着香港各高校公布录取结果,港校与内地高校之间的“尖子争夺战”落幕。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共揽292名内地尖子,香港大学及科技大学分别录取了291人和168人。
港中大内地招生发言人向南都记者透露,中大在内地录取人数上为历年最多,其中广东25名考生中,有5名获全额奖学金。中大在所有招生省市的投档分数皆远超当地一本线,在多个省市更属各院校之冠。而招收的内地学生几乎全部排名在全省、市前0.1%。其中,位列省市三甲的有45人,位列前五名的接近60人,更有3名年仅16岁的考生获录取。当中还有不少学子曾在各科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早前,香港大学内地事务处发言人向南都记者透露,今年港大共收到来自全国10362份入学申请,最终录取291名内地学生。
录取的内地考生中,共有近40名省、市级“状元”报考港大,最终有17名与港大结缘,其中包括3名北京女状元伊思昭、朱竹和梁倩,她们获得了港大每年16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分别就读新闻、工商管理与法学双学位、社会科学。
而香港科技大学今年共收到4062份申请,1181名考生参加面试,最后有168名学生确认被港科大录取,其中录取广东考生32名,平均高考分数为645分。各高校录取的内地生将定于8月底赴港报到。
[南方都市报]
相关报道
教育部:十项措施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
全国高校招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部分高校之间展开“掐尖大战”。人们担心,如此竞争是否走入了误区? “招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位大学招生教师在微博上如是说。
如今名校之间的优质生源争夺愈演愈烈,甚至用上了欺诈、胁迫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目前,“预录取”已成为名校招生中的潜规则。一些名校在填报志愿前与部分高分考生接触,书面承诺签约考生填报志愿后100%录取,成为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记者调查发现,“预录取”看似给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实际没有政策依据,如此限制考生报考其他高校,显然有悖于公平竞争。为了与高分考生签订预录取协议,各大名校使出浑身解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包括相互贬低等,其不正当行为有加剧之势。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 教育部日前发文,明确提出十项措施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设更加严格规范的招生管理体系、公开透明的招生运行体系、严明有力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方便快捷的考生服务体系。
这十项措施主要围绕信息公开和招生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信息公开内容。
——创新信息公开形式,拓展信息公开渠道。
——主动强化社会监督,增强信息公开实效。公开信访举报受理渠道、程序、时间,完善快速处理机制。延长信息公示时间,发挥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信息公示的效力。
——完善诚信承诺机制,约束各种不诚信行为或企图。
——完善审核公示机制。拟享受高考加分及参加特殊类型招生考试的考生,须向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交申请材料。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高等学校要为考生和工作人员建立高校招生诚信档案。
——完善违规惩处机制。高校可在其招生章程中对录取考生提出诚信要求,据此决定是否录取诚信档案中有不诚信行为记录的考生。对于工作人员的不诚信行为,属违规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和纪律要求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招生考试管理。各地、各高校要系统梳理和规范现行招生考试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涵盖招生考试工作的组织、流程、职责、标准、考核、奖惩及宣传、服务、仲裁、接访、问责等内容的工作制度体系,重点解决好当前招生考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升招生考试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为伤残、家庭经济困难、信息不畅地区及其他特殊困难考生群体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政策公告、救济帮扶等服务。
——创新争议解决模式。鼓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等学校根据本地本校实际,进一步完善申诉受理和争议仲裁办法,积极吸纳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仲裁机构或人员参与相关争议解决工作,及时调查、处理、仲裁、答复考生合理申诉,有效化解招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