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1-11-19
本报讯 (记者王卡拉)“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你们父母潜移默化给你们的,对吗?”“你们有人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动不动对孩子大发雷霆吗?”
昨日下午,在朝阳区明圆学校,800多名打工子弟的父母围着孩子,站着上了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因为打工子弟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公益组织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免费为家长传授“每天3个10分钟”的家教方法,让这些忙于工作的父母们学会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数百家长站着“听课”
与往常家长会不同的是,这一堂特殊的“家庭教育课”是给家长们讲的。数百位家长站在孩子们身边,听得饶有兴致。
这节课以情景剧表演开场,志愿者饰演一对母女。“女儿”小梅放学后在家玩耍,看到“妈妈”回家后倒了一杯水递过去,结果妈妈却说:“一天到晚玩不务正业,不学习了?以为给我倒水我就开心了?给我拿满分比什么都强。”
看完情景剧,孩子们说,如果是妈妈这么对他们说,他们会“伤心”、“难受”、“悲伤”……很多负面情绪的词语从一个个学生嘴里蹦出来。
打工子弟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是红枫中心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记者随机问了些家长,有的说自己肯定不会这么做,但也有家长承认,有时候对孩子说话,确实没怎么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只想着让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的,我会去试试看能否有一些改变。”
只有一位家长求教
昨日课程结束后,红枫的专业志愿者留下来接受家长的咨询,但最终只有一位9岁学生的父亲来询问,希望能找到控制自己情绪,改变儿子自卑和内向,甚至躲避父亲的情绪。
“借着学校开家长会我们来上课了,要不没这么多家长来听。”红枫中心的志愿者说,给家长上“家庭教育课”是红枫中心的一个公益项目,因为是自愿听课,在曾经开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并不是有很多家长愿意来听,“都认为浪费时间,很多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问题。”
■ 现状
打工子弟家教缺失
“下次让孩子他爸也来听听,说得挺好的,我反正学了不少东西。”有学生家长说道。在记者与多位家长沟通中发现,他们都对如何教育好孩子存在困惑。
红枫中心“每日家教3个10分钟”项目总监吴群芳指出,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打工子弟近40万人。这一群体还在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第二代的新群体正在形成,他们将是未来城市的新公民和建设者。
但红枫中心调查发现,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失现象。一般家长会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儿童的健康心理和人格是在童年期的家庭中形成的。”
根据红枫中心的了解,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缺失主要是三个原因:家长无时间、无知识、无方法。为此,红枫中心设计了适合流动人口家教的新模型——每日家教3个10分钟。每个10分钟如何做,家长都可以学到。
吴群芳表示,其实10分钟只是一个概念,主要是因为家长们太忙,只是希望让他们意识到,哪怕每天用半小时去和孩子交流,也能起到很大的变化。
这种针对家长的教育课是系列课程,一共有6节课内容。除此之外,针对一些特殊的个案,中心的专业志愿者还会进行入户探访,并随时了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变化。
■ 个案
“孩子不听话,就用皮带抽”
小东是朝阳明圆学校初一学生,昨日的家长会,妈妈带着妹妹来了。妈妈邱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是小学文化,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等有出息了混出个样子来。但小东却很贪玩,“爱看电视,不爱学习。”
邱女士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让孩子把心放在学习上,“说了也不听”。索性,只要小东不听话,爸爸就拿皮带打屁股,“一打准听话,能管住一阵子。”
针对邱女士家的家庭教育方式,红枫中心的老师指出,在他们的调查中发现,打工子弟的家长里,有部分家长喜欢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督促孩子学习,但这种家庭暴力不见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源自于自己父母曾经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将这样的教育方式继续传给下一代,教会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很有必要。
■ 链接
3个“10分钟” 教孩子成长
第一个10分钟:爱的交流10分钟。专家会传授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技巧,比如留字条、发短信、肢体语言及口头语言等等。
第二个10分钟:学习做人10分钟。教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遵守城市的规则等。
第三个10分钟:学习知识10分钟。主要是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设计小游戏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孩子边写作业边吃东西时及时纠正等。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