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宜尽快公布 教育部还在研究农民工子女高考问题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2-07-08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宜尽快公布

  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新学期,而此时,正是公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升学考试意见的最“适时”的时候。

  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表示,4部委即将出台一个“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这个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意见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据《河南商报》)。

  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无非是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因此,杜副部长此番表态,被舆论解读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已经敲定,这正是进城务工人员盼望已久的消息。

  虽然尚不知4部委的意见,是简略的“指导性原则”,还是具体的“实施意见”。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意见将给异地务工的家长们,一个较为明晰的政策预期,据此,他们可以更好地安排孩子的就学之路,规划孩子的未来。

  对一个攸关千万人命运的意见,显然越早公布越好。眼下正值暑假,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新学期,而此时,正是公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升学考试意见的最“适时”的时候。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家长们心里无疑有了底,那些孩子具备在城市升学考试资格的家庭,将取消将孩子送回老家上学的安排,避免了骨肉分离,减少了大量留守儿童;那些孩子无望在城市升学考试的家庭,将会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进行务实的调整,让孩子及早回家,适应老家的生活和教育;对于那些正犹豫是否接年幼孩子进城受教育的年轻父母而言,他们也可根据这个意见,作出理性的决断。

  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城市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城市教育部门可以积极应对,第一时间制定出针对随迁子女的入学和高考的本地具体方案,城市学校也可及早调整招生计划,对即将增加的外来生源进行妥善的安排,避免临时的仓促和慌乱。

  事实上,每年暑假,都是许多进城务工家庭极为焦虑的时期,一面是孩子高考的权利,一面是骨肉亲情的不舍,对于孩子是否在城市升初中、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他们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使得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痛苦的境地。尤其是那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就要承受着户籍之痛,离开疼他们的爸爸妈妈,离开爱他们的老师和同学们,离开早已习惯的城市生活,被迫去陌生的老家求学生活,这对他们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危机。

  因此,4部委已定案的意见,早一天公布,或许能早一天让部分家长们,摆脱痛苦和焦虑;早一天公布,也能早一天让一些悲伤的孩子,看到新希望。早一天公布,就能让更多城市外来家庭告别骨肉分离之忧,让更多留守儿童回到父母的身旁。一项关系民众福祉的重大公共政策,它理当与时间赛跑,避免因公开时间的迟滞,导致家长们因错误判断而痛失机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遗憾。

  杜玉波副部长的表述中,用了“即将出台”四个字,可见,教育部门已看到政策出台的紧迫性,既然4部委意见的决策程序已走完,那就尽快公布意见全文,给学校、家长、孩子一个充分的安排时间。

    [新京报]

外来工子女异地高考细化不可少

钟学城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在河南高校调研时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7月7日红网)

异地高考议了很多年,如今《方案》已经确实,意味着导地高考将有望实行,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大喜事,但总体的规范只是一个框架,具体到各地还有个细化过程。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学习在流入地,高考却要回原籍,存在诸多的问题:每个省的考试科目不同,教材也就不同,复习着重点也不同,从甲地回到乙地参加高考的难度增加不少;加之要提前回去适应久违的环境,从心态上、时间上都带来压力,由此竞争力相应就要减弱。再则,作为父母,子女高考是大事,有的父母更得陪着子女参加高考,这对本来挣钱就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无疑也是一项经济负担。

其实,异地高考之所以成为难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考试问题,涉及到户籍、资金、录取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牵动着方方面面。因此,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必须细化推进,确保公平公正。比如说,省与省之间外来工的人数不同,异地参加高考者也有多有少,又因为录取的人数不一,因而高考资源要重新调整,合理分配;再比如,得采取适当的措施,划定界线,按照就读年限,确定异地高考资格,以缓解异地高考参加人数增加带来的压力。

各地情况不同,异地参加高考的的标准也不相同,因此,在《方案》公布之前尽快做好摸底工作,在《方案》正式公布之后制定出具体的细则,才是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异地高考政策的前提。

    [新华网]

 

 

 

相关 报道

教育部:专门工作组正在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高考问题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25日电(记者 吴晶)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的有人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情况,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25日表示,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

这位负责人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十分重要,也很复杂。教育规划纲要单列一章进行专门部署,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一年多以来,专门工作组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相关政策、办法或方案在出台前还将进一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今年早些时候,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表示,异地升学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必然产生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鼓励和支持各地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

有专家指出,流动人口子女在输入地的升学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涉及我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问题,涉及到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权衡利弊。

据统计,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其中,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新华网]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 "同城待遇"是空中楼阁?

  他们的课桌,在何处安放

  亮点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难点

  又到一年开学季,让自己的孩子去哪里上学,成为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发愁的难题,也是本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很多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学者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对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颇为无奈,期望值不高。他们为子女预期的人生轨迹是“中学毕业——辍学打工——挣钱养家——带孩子打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跳出这个“怪圈”。而这个怪圈的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为孩子解决有学上、上好学这个现实难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这些孩子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有专家指出,目前,从全国范围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任务,主要还是由民办学校,甚至是未获资质的民办学校在承担,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仍存在较大困难。

  针对民办学校成为求学主选的现状,有网友评论:“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比,而且这些学校以私人集资为主,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很难顾及到,无法保证其良好的硬件设备和优质的教师资源。尽管解决了一时所需,但从长远考虑,不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优质教育。”

  而针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里升学的愿望难以实现这一现实难题,也有网友评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留城还是返乡就读,对于随迁子女的父母是个两难选择。各地课改程度和教材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难以衔接,造成返乡农民工子女学业延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升学和发展。”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学者们指出,如何解决“流动儿童的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学校利益间的潜在冲突”,让“两为主”真正落实到位,研究制定流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是当务之急,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点。(记者赵婀娜)

  观点

  城市需要更多“雅量”  

  十几年前,我们大声疾呼:给“流动的花朵”一张稳定的课桌,不要让他们成为新文盲;进入新世纪,大批“流动的花朵”在城市里接受、完成义务教育,成为城市的“新公民”。然而,欣慰之余仍有困惑:面对源源不断、接踵而至的孩子,城市该怎样规划、怎样接纳?这些孩子完成了义务教育,高中又该到哪里去读?

  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上,输入地政府常常感叹:解决得越好,来得就越多。可是,任何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于是,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简易“学校”应运而生。虽然没有在教育部门注册,教学、师资、校舍等无法和正规学校相比,但由于收费低廉、离家较近,许多农民工家长仍很乐意把孩子送去读书。

  即使义务教育阶段暂时能够接纳,但也无法解决务工人员孩子在城市中上高中与考大学。而对孩子们来说,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为什么不能在城市里继续上学?为什么非要回到“老家”去?

  家长们的无奈,孩子们的呼声,给教育公平与城市管理带来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浙江的成功之处,除了当地经济发达、城镇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更重要还在于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与长远眼光,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雅量”:这些孩子的教育安置,眼前看,是让外来务工人员能更安心工作,保障孩子义务教育权益;未来看,则是为城市繁荣稳定、发展创新储蓄新的动力。不让这批孩子成为“候鸟”,成为游走于城乡边缘的“孤儿”,其实是多赢之举。

  当然,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于户籍制度、教育均衡等一系列配套改革。而且,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问题,不仅是输入地的责任,也是输出地的责任,二者之间需要更好地协调,共克难题。假以时日,相信“流动的花朵”终究会成为历史名词。(崇轶)

  农民工子女七成就读公立学校

  浙江:“流动花朵”有书读

  “这里的学校比老家的强多了,不仅校园漂亮,老师教得更好。我们很多老乡的孩子都在这里念书。”朱小英是一位从河南来浙江的打工者,去年,她把孩子送到了绍兴县兰亭黄婆溇小学。

  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浙江省外来流动人口数已达1950.3万人。伴随汹涌的“民工潮”而来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难问题。与很多城市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捉襟见肘不同,浙江省不仅帮助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了入学难题,还实现了他们“读好书”的梦想。

  政府是先导 

  入学人数5年翻一番

  2004年58万人,2005年65万人,2006年70万人,2007年85万人,2008年104万人——浙江省城镇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能力逐年攀升。到2009年,在浙江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已超过114万人,与2004年相比,将近翻了一番。而且,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0%来自外省。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助学”的重要原因。从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到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居住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浙江几乎每年都有新政策文件出台。

  “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须臾离不开他们。安置他们的子女读书,是他们及子女应享受的权益,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经常在各种场合强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重要性。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浙江省教育厅都把资助民工子弟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列为每年要重点抓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去年还争取到600多亩土地指标,专项用于50所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新建、迁建和改扩建。

  各地出实招 

  “同城待遇”非空中楼阁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是浙江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过程中坚持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真正享受到本地孩子的“同城待遇”。

  到2009年年底,在浙江省杭州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中小学生,10人中有4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后者总量近8万人,其中,近6万名在公办学校与杭州户籍学生一起就读,近2万名在进城务工子女专门学校就读。

  去年9月,杭州市进一步推出了包括“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学费补助制度、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资助体系、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纳入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等在内的“八大新规”。

  蓝天学校、白云学校、阳光学校、望春学校曾经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有名的4所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从2008年开始,海曙区逐步停办独立设置的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从2009年春季开始,海曙区符合相关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由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的目标。

  绍兴县则开展了民工子女学校“整编”工作,一批私人举办的营利性民工子女学校成为公办民营的非营利性学校,由财政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核拨经费。绍兴县教育局局长许义平说,他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率先实现“两个100%”,即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进公办中小学就读,农民工子女学校100%实行公办民营非营利性运作。

  据统计,2009年在浙江省就读的114.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有82.5万人在公办学校(包括公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占比达72%。他们在浙江,不仅实现了“有书读”的目标,“读好书”也已经不再是梦想。(记者 赵婀娜)

    [新华网-人民日报 2010.08.12]

 

 

 

相关链接

发改委官员称户籍制度不能简单取消了之 似肯定中共靠枪杆进城获户口

巴人论评:人民医疗保障权利的丢失才是看不起病的根本原因

巴人论评:中国教育真的很狗屁!

巴人论评:危机四伏的中国官僚体制改革

巴人评论:“农民工”的利益为什么总是被忽视?!

巴人论评:“党中央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下一代”

巴人论评:党领导我们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巴人论评:中共开始为农民生存松绑

巴人论评:中国农民与上访制度的博弈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