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清华教授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 当选美国两院院士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5-03

 

清华教授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 当选美国两院院士

  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在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表示,自己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这一条。“回清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育人”。

  【人物小传】

  施一公

  现年46岁,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90年赴美深造,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他2006年开始着手在清华大学建设实验室,2008年回国工作。

  新京报讯 (记者郭少峰 邓琦) 美国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施一公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4月25日公布的名单还显示,施一公还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此前因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引发关注。

  30年来,有10位具有中国大陆教育背景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两位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和他的好朋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联合撰文,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经费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经费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但中国科技部随即则回应称,“这不符合事实”。

  他们的批评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去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时,虽然施一公进入了预选名单,但没能最终当选。同样未能入选而声明放弃申请中科院院士的饶毅,为施一公的落选而鸣不平。

  但施一公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自己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这一条,他觉得一个学者如果把当院士作为终极目标,未免太狭隘了。“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 连线

  美国国家科学院:

  当选院士因为科学成就

  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看重施一公在哪些方面的成就?

  高尔文·莫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办公室高级媒体官员):很抱歉,这方面的信息要等到明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会议上才会公布。2014年4月26日-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华盛顿召开年会,新入选的成员的入会仪式有可能是明年4月26日举行,该年会的议程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新成员当选的理由,年会上会公布。

  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选择外籍院士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样的?

  高尔文·莫莉:新成员入选美国科学院,是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和持续的原创研究成果。由于新入选的成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不存在成员申请入会的过程和程序。此外,只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正式成员才可以提交正式提名。提名递交后会对被提名人进行广泛和仔细审查。每年增选美国籍院士不超过84人,外籍院士不超过21人。

  新京报:施一公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学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在选择外籍院士时,会不会考虑年龄因素?

  高尔文·莫莉:任何成员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都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成就,所以年龄问题不是考虑因素之一。

  新京报:施一公之前落选中科院院士,但成为了美国双料院士,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高尔文·莫莉:这个问题你需要去问中国科学院。

    [新京报]

中科院:为施一公高兴 中美院士评选无必然关联

人民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赵竹青)日前,我国知名“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院士”(4月25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在国内科技界引起不小震动。施一公任职的清华大学随后在其官方网站刊发该消息。

两年前,施一公曾因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引发关注。此次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引发网友疑问:“为何在我国落选院士,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为此,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今日也接受记者采访。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是两个独立的学术组织,其院士增选分别按照各自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的关联,中国有许多被国际公认的杰出科学家,也不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同时,中科院表示对支志明、卢煜明和施一公三位中国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感到高兴。

针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该负责人介绍说,“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院士章程和增选细则进行。每个学部的院士是由各自学部的全体与会院士经过通信评审和会议评审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然后再经确认、审批和备案等后续环节。任何个人和工作机构都不应该也不会影响增选过程和结果。”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之中。”该负责人指出,“我们仍在进一步研究和提出深化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措施,有关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之中。”

该负责人表示,感谢社会各界对中科院学部和院士增选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欢迎社会各界对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呼吁大家理性对待院士这一荣誉性学术称号,有院士称号的专家也是学术界普通的一员,不要过度炒作院士话题。

    [人民网]

 

 

相关报道

中美两国如何选院士

  近日,清华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却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事引发人们对中美两国院士产生过程的关注。在中美两国,院士均通过投票产生,当选院士是科学家或工程师所能获得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中科院是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民间组织,其评选既有共同点,也各有不同之处。

  【美国国家科学院】

  基本情况

  美国国家科学院创立于1863年,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为终身荣誉。

  候选人只能由该科学院院士提名,评选过程全部保密,候选人不应该知道自己被提名,公众在最后知道最终名单。

  评选过程中,同行院士的评审非常关键。同行委员会通常由30-50名院士组成,任期3-6年。美国科学院一般每年增选一次,每年增选美国籍院士不超过84人,外籍院士不超过21人。目前共约2200名院士和400名外籍院士。

  提名

  在美国,个人不能申请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因此,不存在“个人申请表”。

  院士候选人只能由院士提名,方式有两种:

  ●由多名院士组成“自愿提名小组”联合提名某位候选人,比如在美国工程院,候选人需有4名院士提名,其中与候选人在同一机构的院士不能超过2位。

  ●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向院士们提出建议候选人名单,或组建专门临时提名小组提名某个或某些领域的候选人。

  审议

  候选人经过所在学部院士的通信评议和投票,但不会根据投票结果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不考虑年龄因素,看重科学成就。

  以美国工程院为例,候选人需要在以下一个或两个领域有贡献或成就:

  ●工程研究、实践或者教育,以及对工程学科有重大贡献。

  ●开拓新的技术,在传统工程领域有重大进展或突破,或者开发创新了工程教育方法。

  投票

  候选人经过所在学部院士的通信评议和投票,但不会根据投票结果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

  由学部任命的同行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对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资格进行详细评审,然后投票并对候选人进行排名和淘汰,提出院士候选人最后名单;同行委员会完全按学术标准,尽可能给每位候选人一个公正、准确的评议。这一步的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任务最重的部分。

  院士大会对最后名单进行投票,根据得票排序选出院士。(在美国不鼓励匿名投票,假如不记名投票,意见在同行评审中将可能不会被看重或考虑。因此,一大半的院士都是记名投票。)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目前有院士707人,外籍院士63人。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推荐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年龄有要求,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推荐候选人

  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 院士推荐候选人

  ●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二 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候选人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科协等为归口初选部门。其所属单位或一级学会均可按组织系统推荐本单位、本学会的候选人。归口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院士工作局对被推荐人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由学部主席团确认后,方为院士有效候选人。

  院士工作局在学部网页上公布公示单位名单、公示方式和时间等汇总情况。公示时间为1个月。

  两次评审

  1 通信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

  各学部常委会将本学部院士按学科专业划分为若干评审组(每个评审组应不少于15人),同时将本学部的有效候选人按相应的学科进行分组,并确定初步候选人名额(不超过各学部增选名额的2.5倍)以及监票小组人员名单。由评审组评审打分,各学部常委会于8月15日前确认本学部评审打分结果,按初步候选人名额,以得分多少为序产生初步候选人。

  2 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

  各学部常委会组织召开本学部评审会议,对初步候选人逐一进行评审。

  在院士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全体与会院士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得票数多少为序产生本学部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名额为各学部应增选名额的1.2倍。

  选举院士

  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成票数多少为序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成票数相同而超过应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各学部常委会审查确认本学部的选举结果,经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后,呈报国务院备案。

  新当选院士需签署承诺书,履行院士的义务。不签署承诺书者,视为不接受院士称号。

  中国科学院将院士增选结果书面告知当选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并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同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

  新京报制图/郭宇

  本版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邓琦

    [新京报]

 

 

相关评论

从施一公成美国双院士借鉴什么

  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但是,2011年12月施一公曾落选中科院院士,此事在当时备受关注。

  现在,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自然再次引起关注,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中国怎样选院士,或选院士应当有什么样的标准。评选院士的标准尽管有不一样,但各个国家的标准应该是大同小异。无论标准有多少,其中的根本标准,就是看一名科学家有多少高质量的成果。

  但是,在不同的国家,标准之外也许还有其他一些标准。在中国选院士,可能还有一些“功夫在业外”的因素。

  2011年施一公和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人们纷纷猜测其落选原因。科学界一些人的评价是,施一公和饶毅当选院士,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但是,为何二人又落选了呢?

  显然,二人的落选,出在“功夫在业外”。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称,他们刚从国外回来不久,“能对中国科学做多大贡献呢?关键在这一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对于长期不在国内工作的院士候选人,在坚持院士标准的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其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由此来看,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也并非完全说不通。

  但是,这与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美国评选施一公为双院士,主要从他的学术水平来衡量,而非为美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施一公是“千人计划”首批回国的学者,回国5年,中国的院士落选,而美国的院士却连获两个,此事在公众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尽管,当上美国的外籍院士和能否当选中国的院士,没有必然的关系,然而,在一落一当之间,让大家看到的,恰恰是中国院士制度改革值得反思和借鉴的方向。中国要吸引人才,要在学术上领先,院士制度改革是必须的。

  □张田勘(学者)

    [新京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