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武大出现85后教授网友称“逆天” “最年轻教授”获赞启示官员提拔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3-05-21

 

武汉大学出现85后教授 网友称“逆天”

  昨日(5月19日),网爆武大出现85后教授。记者向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求证,教授叫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刚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或是该校最年轻教授。

  85后教授引来网友羡慕无数

  18日,“PETD亚洲善待博士组织”的一条微博在网上炸开了锅。“1985年出生的年轻教授,这是要逆天吗?”博主找出武大新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邓鹤翔,这位生于1985年4月的阳光男孩,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后被评定为教授。

  “都是85的,人家都教授了,我博士还没毕业,情何以堪!”网友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一时间微博转发量上千。不少网友直呼:博士后们原来并非都“聪明绝顶”,“学霸也可以是高富帅”!

  记者求证:是武大新引进的博士后海归

  记者登录武大化院网站,确在师资队伍的教授一栏找到了邓鹤翔的简历。根据简历,小邓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该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今年初,加盟武大化院,现为该院教授。

  据了解,邓鹤翔是武汉人,毕业于武汉49中。他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两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文章。

  记者向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求证,小邓是不是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对方称,“应该是”。武大化院院长及分管人才工作的副书记都表示,人才刚引进不久,不希望被过多关注。

  70后成科研主力80后教授并不罕见

  据了解,邓鹤翔不是武汉首个受媒体关注的80后教授,去年80后海归袁荃就成为武大化院最年轻女教授。记者统计,以国家最新的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为例, 185名青年学者中,80后超过两成。

  “80后教授袭来在全国都是一个趋势”,武大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表示,目前70后已成该校科研、教学主力,从海外引进的80后不再是凤毛麟角。“不光武大,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引才项目,一大批青年人才回国,他们中不少都是80后”。

  80后教授多有海归背景

  本报讯(记者李佳)记者观察发现,活跃在武汉高校的80后教授皆有海归背景,多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

  海归背景是否成为回国任教授的关键因素?武大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介绍,“学校各院系引进这些青年人才,既看中他们的学术水平,也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比如袁荃研究的稀土领域、邓鹤翔研究的绿色能源储存领域,都处于国际前沿,弥补了院系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

  他还表示,这些海外人才评教授,都通过了院系学术委员会的教授资格审查,符合学校的职称评定标准,“与年龄无关”。李佳 

    [新华网-长江日报]

武汉大学现85后教授 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本报讯(记者李佳)昨日,网爆武大出现85后教授。记者向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求证,教授叫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刚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或是该校最年轻教授。

  85后教授引来网友羡慕无数

  18日,“PETD亚洲善待博士组织”的一条微博在网上炸开了锅。“1985年出生的年轻教授,这是要逆天吗?”博主找出武大新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邓鹤翔,这位生于1985年4月的阳光男孩,被引入武大化院后被评为教授。

  “都是85的,人家都教授了,我博士还没毕业,情何以堪!”网友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一时间微博转发量上千。不少网友直呼:博士后们原来并非都“聪明绝顶”,还可以充满朝气,“学霸也可以高富帅”!

  武大年初引进的博士后海归

  记者登录武大化院网站,找到了邓鹤翔的简历。根据简历,小邓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该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今年初,加盟武大化院,现为该院教授。

  据了解,邓鹤翔是武汉人,毕业于武汉49中。他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两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文章。

  记者向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求证,小邓是不是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对方称,“应该是。”武大化院院长及分管人才工作的副书记都表示,人才刚引进不久,不希望被过多关注。

  80后当教授成全国趋势

  据了解,邓鹤翔不是武汉首个受媒体关注的80后教授,去年80后海归袁荃就成为武大化院最年轻女教授。记者统计,以国家最新的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为例,185名青年学者中,80后超过两成。

  “80后教授袭来在全国都是一个趋势”,武大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表示,目前70后已成该校科研、教学主力,从海外引进的80后不再是凤毛麟角。“不光武大,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引才项目,一大批青年人才回国,他们中不少都是80后”。

  记者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引进的80后学者夏帆,目前已在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最新引进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毕业的学者王涛,出生于1980年。

  80后教授多有海归背景

  记者观察发现,活跃在武汉高校的80后教授多有海归背景,多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

  海归背景是否成为回国任教授的关键因素?武大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介绍,“学校各院系引进这些青年人才,既看中他们的学术水平,也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比如袁荃研究的稀土领域、邓鹤翔研究的绿色能源储存领域,都处于国际前沿,弥补了院系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

  他还表示,这些海外人才评教授,都通过了院系学术委员会的教授资格审查,符合学校的职称评定标准,“与年龄无关”。(记者李佳)

    [中青网-中国青年报]

湖北“学霸”羡煞人28岁正教授简历受“膜拜”

  28岁,有些人可能还在学校念书。而今年28岁的邓鹤翔却已是武汉大学的一名正教授。

  邓鹤翔是武汉人,高中时就读于武汉49中。2003年,邓鹤翔获得中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并获得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并因此保送进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毕业后,邓鹤翔出国留学。2011年12月,他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并在该校继续念博士后。在此期间,他学业上硕果累累,2010年获优秀研究生奖,2010年获美国化学协会年会学生奖学金,2011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2年至2013年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国家实验室(LBNL)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读博士期间,邓鹤翔的研究方向为晶态纳米孔材料MOFs的系统性设计与合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共发表三篇论文。

  2012年,邓鹤翔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3年初,武汉大学成功引进邓鹤翔,并任该校化学学院青年学科带头人。本月初,邓鹤翔正式到武大报到,但暂未走上讲台。

  昨天,武大化学学院负责人称,对于邓鹤翔,学校没有破格,而是根据其学术成果及人才引进办法,评其为正教授。

  “这是要逆天么?”当听说武大出现这样一名85后“牛人”后,网友纷纷惊叹。“这么年轻就当教授,太牛了!” “荆楚有才,神一样的存在!”“看了简历,十分汗颜!”网友纷纷表示“膜拜”。

  有网友评论称,对于这位正教授,全国几近无人质疑,就因为其简历是硬铮铮的。相比之下,那些“美女副县长”之类的“官场神童”几乎没有一个经得起质疑,因为每一个“官场神童”背后,都立着一个若隐若现的“神爹”。 (据《武汉晚报》)

  酷评:

  @都信服:仇的不是官,是不公,这个事情就是最好的注脚。

    [新华网-广州日报]

 

 

相关报道

“最年轻教授”获赞启示官员提拔

  当很多同龄人还在学校念书时,生于1985年的邓鹤翔,已受聘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院的一名正教授。媒体报道“最年轻教授”的事迹后,网友们击节赞赏,舆论普遍对他的真才实学深表钦佩——他曾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三篇论文,并于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颇受争议的几位“最年轻官员”。无论是生于1985年的湖南省湘潭县副县长徐韬,还是生于1984年的广东揭阳县副县长江中咏,抑或此前其他几位“80后”“90后”官员,他们的简历被媒体曝光后,都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

  几乎同龄的“最年轻教授”和“最年轻官员”,为何在公众那里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究其因,并非是“仇官”情绪使然,而是因为选聘“最年轻教授”是在阳光下进行的,经得起公众的检验。一方面,邓鹤翔的学历资质和学术才华有目共睹,广受公众认可;另一方面,武大在选聘过程中恪守审核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正、公平与透明。

  然而,那些被媒体推到聚光灯下的“最年轻官员”,在提拔任用过程中,要么虚报了年龄和学历,要么违反了常规的提拔程序,要么得到了“官爹官妈”的特殊照顾,几乎每一步都存在瑕疵或猫儿腻。

  两相对比,“最年轻教授”是用真才实学赢得社会的肯定,一些“最年轻官员”则是用“潜规则”和违规手段给自己的仕途铺好了路。透过这种反差极大的舆论反馈,我们能感受到公众对公平和透明的渴求,也更能理解一些地方一些年轻官员们提拔为何“老被疑”。

  据称,像邓鹤翔这样年轻的教授,武大还有10多位。“最年轻教授”被网友们奉为励志传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并不会非理性地质疑所有年轻人的能力。同样,这对选拔干部也有积极启示——组织部门无需因担心舆论质疑而放缓干部年轻化的趋势,只要在程序公正和信息公开方面把好关,做到公道正派、风清气正,有才华的年轻干部被提拔被重要,民众是会买账的。(易艳刚)

     [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

“85后教授”为何没人质疑?

  5月19日,武汉大学证实教授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被引入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或是该校最年轻教授。化学学院称学校没有破格,而是根据学术成果及人才引进办法,评其为正教授。邓鹤翔复旦毕业后出国留学,曾在《自然》《科学》发表3篇论文。

  对比“80后官员”屡屡爆出丑闻且被公众质疑,28岁就被评为教授的邓鹤翔反而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和追捧。为什么同样是年轻人,教授的遭遇如此不同?

  邓鹤翔没有经受过多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履历一目了然,过往所取得的成绩也经得起检验。据《武汉晚报》报道,邓鹤翔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化学博士学位,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在《自然》、《科学》发表3篇论文。单就这3篇论文,可能就会让学术界很多人“望洋兴叹”。

  相比之下,包括广东揭东县原副县长江中咏、湖南湘潭县原副县长徐韬在内的多个“80后官员”,提拔时往往都伴随着学历造假、程序违规、拼爹……这样的年轻官员能力非但不能服众,而且程序漏洞百出。

  除此之外,邓鹤翔被评为教授在程序上也合乎规定。武汉大学化学院的负责人表示,对于邓鹤翔,学校没有破格,而是根据其学术成果及人才引进办法,评其为正教授。而在一些“80后官员”的提拔过程中,经常可以看见“破格提拔”或者明显的程序违规。所以,公众质疑的从来都不是“80后”这个身份,而是获得提拔的依据和程序。

  新华社还报道说,武汉大学像邓鹤翔这样的教授有10余位,为什么他们经得住质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倘若那些“80后官员”也像邓鹤翔一样简历过硬、程序合规,社会也将坦然接受。

  □肖国吉(媒体人)

    [新京报]

呵护28岁正教授梦一样的传奇

  28岁,有些人可能还在学校念书。而今年28岁的邓鹤翔却已是武汉大学的一名正教授。这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三篇论文,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青年才俊,求学之路一帆风顺,成长简历引发网友膜拜和“吐槽”。(5月20日《武汉晚报》)

  年轻人的奋斗,离不开标杆的励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奇的滋养。作为教育改变命运的典型,28岁正教授的身上,契合了人们关于高等教育的许多设想。风度翩翩、年少得志、衣锦还乡的邓鹤翔,以突破常规的速度,完成了许多人终生难以实现的目标。在他的故事里,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发现自己渴求却缺乏的成功因子;在他的身上,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未曾实现梦想的影子。

  当消费主义和媒体奇观文化联袂登台,28岁正教授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过度消费。人们将目光停留在邓鹤翔俊朗的外表、令人炫目的简历,将注意力置放在“28岁”、“正教授” 的身份反差与角色对比,在歌颂、羡慕、自嘲的口气中对28岁正教授进行蜻蜓点水的“浅阅读”。

  “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样本的背后,除了那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外,通常潜伏着长期的不为人知的艰辛的付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其进行浮躁喧嚣的娱乐消费,还不如多一份呵护,为28岁正教授创造一个宽松、平静的舆论环境。毕竟,名气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可能会压弯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

    [北京晨报]

面对“85后教授”,别光“羡慕嫉妒恨”

  公众应少一些狂热的“捧杀”,多一些客观理性的思考,给出足够宽容的环境,让人才一步步自然成长

  武汉大学85后教授邓鹤翔近日成为新闻热点人物。据武大网站上的师资简介,生于1985年4月的邓鹤翔不久前刚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他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两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文章。

  绝对的年龄优势、算得上英俊的相貌、漂亮得几乎找不出一丝瑕疵的履历,让网友们高呼“羡慕嫉妒恨”,让一些苦苦奋斗的凡夫俗子心中着实五味杂陈。有人调侃说,“学霸也可以高富帅”“聪明未必绝顶”,还有人自嘲说“同是85后,我博士还没毕业呢”。是的,在“80后甚至90后年轻官二代身居高位”等新闻让人愤愤不平的同时,“教授”——这一公认需要学识和时间积淀才能产生的尊称,也在逐渐打破人们的定式思维。不秃顶、不憔悴,这似乎不符合苦苦熬到教授的外在形象标准。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受到媒体和公众关注的80后教授中,邓鹤翔的成功并非先例和个案。且看2012年,80后海归袁荃率先成为武大化院最年轻女教授,中科大85后副教授方璐更以其清纯可人的学士服照片蹿红网络,更有中南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刘路因破解“西塔潘猜想”,被破格聘请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创造了中国最年轻教授的纪录而获得“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如果审视这类“天才少年”近乎完美的履历,除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还能看见那一步一个脚印的一丝不苟。同样起点、同等时间,为何他们就能实现一步步的飞跃,达到常人不可企及之处?我们容易看见的是光环和成就,容易忽略的是背后的辛劳和痛楚。但也正因为这光环太耀眼,有好事者或许就能总结出这非凡成功背后的“秘密”:海归背景、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千人计划项目,似乎只要具备了这些元素,即使不成为天才少年,也难保不成为象牙塔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撇开不公平的因素和现实社会的弊病,公众最在乎其实不是年龄,在乎的是教授评选的程序是否公平,这类天才少年是否有着和其履历相匹配的学术和教研能力,其品德又是否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教授,除了学术水平优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历、经验和成绩,才有资格成为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教授。教授年轻化是好事,但也要看年纪轻轻是否担当得起重任。

  据媒体报道,武大方面不希望社会上过多关注“85后教授”。的确,对于这些天才少年,最好能顺其自然,既不拔苗助长,更不能“捧杀”。因为对他们来说,人生的路、科研的路,才刚刚起步,还有太多的未来需要塑造。回想一下,无论当时的新闻有多么轰动,就如同一道闪电划过长空,“袁荃、方璐、刘路”这些人后续的发展和成就似乎已被人淡忘,不管背后原因如何,公众确实应少一些狂热的“捧杀”,多一些客观理性的思考,给出足够宽容的环境,让人才一步步自然成长。 赵文君

    [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

28岁正教授获赞与27岁副县长遭骂

  19日,网爆武大出现85后教授。记者向武大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求证,教授叫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不久前刚被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或是该校最年轻教授。(5月20日《长江日报》)

  大多数人28岁时博士尚未毕业或者处于人生迷茫之时,而年仅28岁的邓鹤翔已经评上了国内著名大学武汉大学的正教授,享受着正处级待遇,成为武汉大学乃至全国最年轻的正教授。但是,面对如此年轻的正教授,尤其是博士毕业不久的正教授,公众并没有像对待前不久发生的湖南湘潭27岁副县长徐韬以及山东济宁25岁副镇长韩寒等众多“火箭提拔”的青年官员那样,给予强烈质疑和猛烈抨击,并进一步深挖后台和背景。相反,28岁的正教授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和赞誉,公众只有羡慕嫉妒的份而没有恨意。

  28岁正教授获赞,而27岁副县长遭骂,同是破格提拔的青年人却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公众评价,恐怕很多被赶下去的“火箭提拔”的青年官员觉得非常委屈。在笔者看来,根本原因不是公众采取了双重标准,相反恰恰反映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够客观、公正、公平地对待获得破格提拔的青年人,对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抱有很高的敬意。

  道理很简单,28岁正教授与之前的大多数“火箭提拔”的青年官员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方面28岁正教授的简历有详细公开,其求学历程全部公开,而不像很多“火箭提拔”的青年官员的简历是秘而不宣,当成了国家秘密隐藏起来。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能够证明28岁正教授确实是优秀人才的真凭实据对社会公布了,显示28岁博士担任教授的资格够硬。即便他的家世非常显赫,父母是官员,也不影响公众对他的认可。

  反观那些获得“火箭提拔”的青年官员,组织部门除了一句无任何实质内容的“特别优秀”、“符合破格提拔条件”的空洞话语之外,别无任何可以证明青年官员确实是优秀官员的资料和实绩证据,所以无法令公众信服,所以才会引起公众的质疑。

  28岁正教授获赞与27岁副县长遭骂的反差,实质上透露出了最大的讯息,那就是信息公开的状况决定了民众的评价方向。(张立美)

    [新华网-钱江晚报]

人民日报谈破格提拔干部:破格是爱 出格是害

    最近,一些被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很受关注。有的“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各种围观和审视。而有的却“麒麟皮下露出马脚”,被打回了“原形”,甚至出现从副县长直接降为办事员的戏剧性结果。这一幕幕发人深思。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选人用人上,对特别优秀的干部,应敢于破格,大胆使用。但是,不能以破格为名,行一己之私,干出违反制度和程序的事情。

    比如,有人一边工作一边全日制读研,工作10个月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的从办事员到镇团委副书记只用了4个月,6年3次“破格晋升”。这样的“硬伤”显然难以服众。同样是面对舆论质疑,1989年出生、从清华大学毕业半年后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的焦三牛,既无背景,又不走后门,全凭过硬能力立足,经过各方面不断求证和调查,最终肯定了他的才识业绩和当地选拔人才的做法。

    其实,对于年轻干部,公众质疑的并不是年龄,而是选人用人过程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被提拔者本人到底是不是凭真本事上来的。战争年代,20多岁的师长、军长、军团长数不胜数,为什么没有人对他们说三道四呢?关键在于,他们靠的是赫赫战功在战火中脱颖而出,用这样的干部自然上级放心、下级拥护。

    这里边,存在一个选人用人的“辩证法”。破格,重资历但不惟资历,看文凭但不惟文凭,体现了公开公平、选贤任能的原则。出格,则是打着政策的旗号,把走程序当走过场,把守规矩当“耳旁风”,任人唯亲,以权谋私,是一种危害甚烈的不正之风。

    破格是爱,出格是害。“萝卜招聘”、“火箭提拔”等现象不时出现,不仅损害了干部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而且对被提拔者也未必有益。俗话说,偷来的巧是致命的拙。那些抄近道者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因为拼关系,不免心浮气躁、脱离群众;因为缺历练,导致能力有限、威信难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不经过社会的打磨、实践的锻炼,难以成才立业、干事创业。

    从另一个方面反思,破格是同台竞技、优者胜出,而出格往往搞暗箱操作,有背景者吃香。这说明,每个干部的成长成才和逐梦之路,都离不开公平阳光的照耀。有权利公平,梦想才会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奇迹才能持续。否则,金子也很难闪光,千里马也只能泯然于众。

    该不该破格,制度自有规定,群众自有公论;是不是出格,制度自有准则,群众洞若观火。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强化监督等方面的制度,让干部的选拔任用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消除群众对破格的质疑,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能使年轻干部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辛士红)

    [新华网-人民日报]

“火箭干部”引发的公正性焦虑

  战国时期,秦国的甘罗12岁就被封为上卿,成为千古美谈。但在现在,一些年轻干部的“上位”,却是丑闻。

  广东省揭阳市年轻干部江中咏只用了6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普通公务员到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的“三级跳”,但三次提拔均未达到正常晋职资格年限要求。27岁的湖南湘潭县副县长徐韬,5年换了7个岗位,工作10个月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一年半就从正科级变成副处,在湖南郴州参加公选却在湘潭被录用,其间还是湘潭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而此前,湘潭的“神女”事件也引发全国关注……

  这些提拔速度异于常规的干部,被网友戏称为“火箭干部”。在他们“连升”的背后,网友经常发现有不通寻常的爹妈:江中咏的父亲原为揭东县(后改为揭东区)副县长,江中咏当上副县长当月其父转任县政协副主席;徐韬的父亲为湘潭市某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母亲为某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湘潭“神女”的父亲也是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安徽省望江县的90后团委副书记,父亲也是县编办主任,他们都是标准的官员子女。

  有媒体盘点称,近年来,经网友曝光、媒体报道并引发公众质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轻官员有18人,其中11人被指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有官职。

  官员子女进入公务员队伍,甚至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这本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中国古代就很推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现代的规章制度虽对领导子女经商等行为出台了相应规定,但对他们的择业也并无硬性规定。

  然而,现在公众只要一看到领导干部的子女进入公务员队伍,就不由自主地产生“灰色”联想,认定其中必有“猫儿腻”,原因何在?就在于领导干部为子女“量身定制”岗位,当“助推器”让子女连升几级的情况不断发生。像湘潭“神女”事件,为“神女”升迁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湘潭岳塘区委书记肖克和就明确承认,“神女”的父亲找他运作过升迁计划。

  不可否认,作为官员子女,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在中国这种以传统人际关系为主的社会,其父母的人脉资源、关系网络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一些主要领导的子女,甚至不需要打招呼,其工作和提拔可能也会受到“心照不宣”的关照。

  “火箭干部”的产生,有些在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违规违纪,像江中咏三次提拔都是破格,徐韬的任前经历更是漏洞百出,这类干部一旦被揭露出来,会很容易受到处理。

  当然,有些“火箭干部”确实既无背景,也无其他问题,但却展现了当前用人机制中的一种不良倾向,即“唯票取人、唯考取人、唯年轻取人”,把“年轻化”片面地理解为“低龄化”,在年龄上实行“一刀切”,忽略工作实绩、群众口碑,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反响。

  检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章,应该说,我国在用人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选拔任用机制,但其中的一些条款却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像“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条款,本意是倡导干部年轻化,然而却成为许多地方违规提拔干部的借口。

  干部当然可以破格提拔,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火箭般”的速度至少应当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做支撑。像甘罗,其祖父甘茂曾出任过秦国丞相,按今天的话说也是“官二代”,但他12岁被封为上卿不仅没有招来异议,反而传为美谈,就因为他有震惊一时的业绩: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的5座城池。跟他相似的还有17岁被封侯的霍去病,他也不是因为皇亲国戚而受宠,首先是凭自己的业绩说话。

  但在今天,有些寸功未立的“火箭干部”,却堂而皇之地跨越组织程序,获得非凡的攀升机会,他们当然会引发社会的广泛质疑,像徐韬,工作5年,却历经7个岗位,有的工作岗位只呆了一两个月,怎么能体现业绩,怎么能看出能力,怎么能说服公众?

  事实上,公众早已对用人不公产生了极大的焦虑,社会上早有打油诗讽刺这种 “裙带风”,说在一些基层地区,由于家族对政府职位的垄断,导致出现 “父子室,夫妻科,侄子打水叔伯喝,孙子开车爷爷坐,兄妹办公桌对桌”,这种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要防止“火箭干部”违规产生,有一些举措需要坚持。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过程的公开透明,比如湖南省耒阳市“80后”副市长王卿已经被任命了,但在当地政府网站上却连简历都没有,这很容易给外界留下猜想空间。事实上,很多违规跃升的“火箭干部”,正是信息公开后被网友揭露出来的,这也说明了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过程中公开透明的重要性。

  其次,还应加强对违规提拔“火箭干部”相关责任人的惩处。从目前被揭露出来的违规提拔上去的“火箭干部”来看,处理结果往往是一免了之。公众更想追问的是,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哪些责任人应该受到惩处,地方政府会不会自查自纠,发现尚未暴露的用人腐败?如果只是轻描淡写,甚至像湘潭市那样只是免去徐韬的副县长职务,还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那这类事件就没法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类似的违规仍会层出不穷。

  第三,组织人事部门还应该在规章制度上,对于“干部年轻化”和“破格提拔”作出更为细致的规定,以防止有人钻空子。同时,也应在制度设计上作出更为明确的安排,从而真正做到防止“唯票取人、唯考取人和唯年轻取人”。事实上,“唯年轻取人”是在制造另一种不公平,有些干部到了壮年,历经锻炼,经验丰富,正可以大展身手,往往却因为用人导向问题被一刀切了,当前更应当强调“重德才表现、重工作实绩、重群众公认”的用人原则,真正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才能为选人用人赢得公信力。(叶铁桥)

    [中国青年报]

破格提拔干部要从严

  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明纪律,坚决整治不正之风、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是中央三令五申的明确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包括破格提拔干部,一定要落实从严治党方针,选人标准决不能降低、选人程序决不能成为摆设、选人结果决不能失去公正,对违规用人、失察渎职的要严肃查处、坚决追究责任。

  从严要体现在严格标准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破格提拔可以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拓宽渠道,为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提供平台,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储备人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强调,“根据选拔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但报上一级职位的,需在本级职位任满一年;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不得越两级报名”。可见,“破格”也是有规矩的,不是破选拔任用标准的“格”,而是标准更高,必须“特别优秀”或“特殊需要”,必须基于“对人才的需求”,不允许把破格作为不遵循原则和规定的借口,不允许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真正把那些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从严要体现在严格程序上。严格按程序办事,是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破格提拔干部,选用程序要更严密,把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个别酝酿、讨论决定各环节工作做得更实更细。组织考察要更深入,全面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业绩、一贯表现、群众口碑,掌握人选的真实情况。公示范围要更广泛,说明破格提拔的具体情形和理由,公开选拔的过程和干部基本信息,防止暗箱操作和“潜规则”。审核把关要更严谨,凡是涉及破格提拔的,启动前必须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任用决定前也要报经上级组织部门同意。上级组织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从严掌握。

  从严要体现在严明纪律上。用人纪律是“高压线”,破格提拔干部要不折不扣执行“十不准”要求。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要全面把握干部政策、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要求,防止片面追求低龄化倾向,防止连续破格提拔,防止降格以求、拔苗助长。要重视发挥举报机制的作用,畅通电话、网络、信访等监督渠道,严肃认真、依法依规查处反映出来的问题,决不姑息。

  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明纪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公道正派、选贤任能,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对不符合标准、不符合程序的,一律不上会、不上报、不审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坚守选人用人的政治责任,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仲祖文

     [人民日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