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北京多数高校应分迁到祖国东西南北:人民大学搬到通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5-08

 

北京多所高校拟迁郊区:人民大学搬到通州

  定军 王爽莉 支卫坤

  在京的大学可以搬迁到哪?这个问题的答案将越发明晰。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根据中央部委与北京市教委等的安排,北京大批的高校仍先以搬迁到北京郊区为主,先实现本地的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而不是首先搬往外省市。

  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将搬往丰台区的王佐镇,人民大学将搬迁到通州区潞城镇,北京交通大学二校区落户平谷区马昌营镇。另外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搬往昌平。但是搬迁并不意味着原先校区不使用,只是说在郊区设立一个新校区。目前原校区作何使用目前尚不清楚,根据此前曾搬迁过的学校的先例,不少学校将原校区用作研究生院。

  此前几年北京教委拟定,在5年内,实现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建工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学校将通过置换原有校区,在新城建设新校区,目前部分落实。

  目前北京的昌平、房山均有高教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产业经济顾问胡柏告诉记者,北京的高校目前首先是要搬迁到各个郊区,因为搬出北京,那就不能算是北京的大学了。

  北京多所高校拟迁郊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赵爱玲向记者证实,的确将在昌平建设小区,目前选址已经完成,地址将在昌平的高教园区。

  其他大学也有一些动静,其中中央民族大学的网站,出现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与新校区建设指挥部规划设计部。

  此前该校称,将搬迁到丰台区王佐镇,已经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办理征地手续,前期手续已经完成。拟投资11.59亿元,其中中央、北京市共投资7.6亿元。

  此外,早在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与平谷区政府签约,决定该校第二校区暨轨道交通创新基地落户马昌营镇科研产业基地。而人民大学落户通州潞城镇的消息也已经传出多年。

  目前北京的昌平高校城,以及房山区高校城均落户了大批高校。

  据悉,目前保定拟建京南大学城,与廊坊大学城等一样,吸引北京高校来办学。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要将北京的高校搬迁到外地或者办分院,短期内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目前北京与保定、廊坊没有地铁或者城际铁路,交通非常不便。一位985院校的人士告诉记者,一般学校老师反对搬到太远的地方,因为授课非常不方便。

  对此,胡柏告诉记者,北京的高校还是先搬迁到本地的郊区为好,不仅在选址还在北京,也有了新的空间。

  北京很多郊区相当落后,教育资源相比海淀区、西城区来说差别太大,需要首选满足本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显得非常重要。”胡表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 很多政府在学校搬迁之后就把老校区置换掉了,置换掉之后这个学校原本的文化就没有了,“所以如何协调新校区和老校区之间的关系还是要听听老师和学生的意见,科学决策”。

  先实现本地均衡化发展

  比如昌平区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石油大学等。房山区的长阳镇也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6所高校。

  为什么这些大学都选择郊区,一位知情人士指出,这是部委以及市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不过,即便建了新校区,原先的校区可能不会废弃。“原校区是否改成研究生院,目前还不能确定。”中央民族大学一位人士说道。(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浪网-中国证券网]

北京11所高校毕业生目前签约率不足5%

  新京报讯 昨日(5月5日),来自北京市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大会的消息显示,截至4月底,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1.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另有24.1%毕业生已达成就业意向。研判认为“就业形势稳定”。

  来京求职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

  昨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联合召开北京市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大会。“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说,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人,比去年增加28万;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将近1万;同时来京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也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应届大学生毕业总量为23万人,其中研究生7.9万人,本科生11.5万人,专科(高职)生3.6万人。

  针对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统计指出,截至4月底,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1.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已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人数比例大约为24.1%。研判认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

  24.1%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应届生目前尚未毕业,31.5%的签约比例主要是指签订了三方协议的毕业生,包括京内和京外就业者。另外,根据各高校定期报送的就业进展情况,24.1%的毕业生已有就业意向。

  “就业关乎经济发展的质量,关乎社会稳定,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重中之重。”杨晓超说,在就业压力整体不断增大的局势下,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已连续6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2013年为97.1%,为全国领先。

  ■ 相关新闻

  就业岗位已征集10.6万个

  北京将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新政实施办法

  新京报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昨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祖德表示,北京将贯彻落实国务院新政策精神,从扶持创业、享受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

  据悉,国务院新政策包括高校毕业生开网店可享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低保毕业生求职补贴扩至残疾毕业生、国有企业聘毕业生须公示、毕业生落户手续简化等。

  张祖德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已面向全市征集了10.6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同比增幅8%;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累计组织举办300余场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各高校各类招聘会已组织5600余场。

  他说,下一步北京将着力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包括通过开展实名登记、职业指导、信息查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 焦点

  不同高校和专业签约率不平衡

  市教委副主任叶茂林昨日表示,目前距高校毕业生离校还有大约2个月。从毕业生签约情况来看,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有的高校签约率达到了60%,但也有11所高校签约率不足5%。同时,同一所高校中,不同专业的签约进展也不平衡。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签约情况来看,艺术类院校、高职院校比较低。“这部分院校的毕业生很多是灵活就业,因此签约率低。”

  另外,一些传统工科院校如中国石油大学等,因行业需求大,签约率比较高。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陈蓓近日也指出,目前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文史哲经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理工农医专业的则供不应求。

  对此,北京下一阶段工作中也提出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服务水平,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目前,北京各大高校已将“就业指导”纳入必修或选修课。

  “应通过推进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说,教育改革应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例如,对于研究生应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在不降低学术要求的情况下,增加研究生实践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要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的同时,为实现就业做好必要准备;高职院校则应推进校产、校企合作等形式促进就业。

  产业向外转移未必加剧“就业难”

  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表示,大学生就业目前还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北京市目前虽然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经济运行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就业岗位的拉动能力。

  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杨晓超认为,“对大学生就业未必不是利好消息。”

  他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会为高校毕业生带来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一部分不适合首都定位的功能、产业逐步向外疏解转移,对就业总体来说是趋紧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就业岗位整体上会出现减少。

  但杨晓超指出,从首都对人才的结构需求来看,北京将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档次整体是提高的,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各类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可能增加,未必是减少。他表示,北京将会结合目前的定位、发展形势,对就业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 追访

  市属高校将首发就业质量“年报”

  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叶茂林介绍,今年年底,北京市属本科院校将首次发布本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已开始发布就业质量“年报”,北京市下一步将扩展至所有市属本科院校。

  据介绍,“年报”的主要内容为本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毕业生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还将包含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还须对毕业生就业状况作数据分析、结论总结及趋势性研判。

  记者了解到,各高校须通过“年报”,反映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包括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希望学校对于就业工作作深入分析,制定好就业方面的举措,以及如何根据就业需求情况办学。

  ■ 小贴士

  两网站可查招聘会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区县都有招聘活动定期举行,七八月份北京还将举办暑期服务月,集中服务离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可登录市人力社保局毕业生就业网www.bjbys.com以及市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bjbys.net.cn查看各类招聘会信息。

  另外,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已创办《好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刊》,面向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每月底免费发放,由各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发放到学生手中。毕业生可通过专刊获知岗位信息、招聘会信息、政策解析、行业介绍、案例分析等就业资讯。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原标题:北京三成高校毕业生已签约)

    [新京报]

 

 

相关评论

有文化高度,方成一流大学

  姜泓冰

  “软实力”才是决定大学高度的关键。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拥有精神高地和文化底蕴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了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热议。一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办学思路,更是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成为“世界一流”,是许多大学的共同梦想。但纵观全球,能担得起“世界一流”的那些名校,谁是别人的翻版?谁又靠“第二个某某”来享誉?北大、清华能否成为世上“第一个”,成为与哈佛、牛津齐名甚至更有名的“这一个”,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中国高校办学思路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么样的大学才当得起“世界一流”?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有着各自的答案,但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被一致认同——“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大学光有过硬的硬件还不够,还得有优秀的人才、深厚的文化、高尚的品质。“软实力”才是决定大学高度的关键。

  然而,这样的道理,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大学管理者并未真正理解,反而抱着“大楼逻辑”一路狂奔、陷入歧途。君不见,一些地方的大学城动辄圈地成千上万亩,外观豪华的教学楼和实验楼拔地而起,一些高校盘子不厌其大、人数不怕其多,患上了“巨人症”。凡此种种“土豪”式做法,说明在一些人看来,“世界一流”不过是钱多、地广、楼高、派头足。这不仅有违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

  中国的教育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5亿人口3亿多文盲的教育弱国,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规模世界第一的教育大国,更多平民子弟得圆大学梦,更多高校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其中的快速发展与巨大成就,绝对不宜以“外国月亮才圆”的心态一味妄自菲薄。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关键节点上,大学怎么办?路怎么走?决定了学子们的未来,也决定了国家的未来。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所见证的荣光,教育所担当的重任,青年所肩负的使命,注定了中国高校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哈佛”,甚至如学者所言,若成“哈佛第二”还可能是种危险。“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一种既着眼国情又面向未来的态度。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孕育人才队伍,为民族复兴的梦想提供向上力量,大学无疑被寄予了厚望。

  大学要有大师,先得有人立志做学问成为大师。想起晚年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先生的人生选择。如果早年不曾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世界科学界或会多一个著名物理学家乃至华裔诺奖得主;回国的选择,让他数十年间过着简朴低调的生活,却将祖国的航天国防事业一举前推了至少20年。孰重孰轻,今天的许多知识分子、名校毕业生,一样会面临这样的选择。而大学,正是让青年“一开始就要扣好”人生扣子的关键之地。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前些天与学生交流时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的大学最缺的是自己的文化。而文化的涵养,远不如硬件建设一般可以拿来、速成,甚至也容不得一点急功近利。缺少精神高地和文化底蕴的大学,即便硬件再强,也会失魂落魄;不能扎根大地、与祖国同行的大学,即便肥壮高大,也难成“一流”。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广大青年学子,选择人生道路之初就要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在所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不少名校竞相做出“世界一流”的冲刺宣誓时,何尝不需要想想,大学的“历史”该怎么去创造?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8日 05 版)

    [人民网-人民日报]

办有中国味的世界一流大学

  熊丙奇

  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他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以笔者的理解,要办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是对国外一流大学的拷贝、复制,要做到这一点,国内大学应该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国外大学已经运行成熟的现代大学制度——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如果能按现代大学制度办学,每所学校会形成自身的办学定位,同时学校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教育、学术管理、决策时,根据学校的定位,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开设适合本校的课程,在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上形成独特的风格,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办有特色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

  我国包括北大在内的985高校,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目标,但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借鉴和创新的错位。各高校没有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成熟运作制度,仍坚持行政治校模式,却不断在引进国外师资、课程、教材上做文章,不少大学甚至把引进海外博士作为硬指标,把引进多少国外教材、课程作为学校国际化的政绩。这些举措令国内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形似”而非“神似”,再怎么办,也只是“第二”,不是第一。由于缺乏基本的制度土壤,引进的人才、教材、课程往往“南橘北枳”。

  在不改革行政治校模式的情况下,国内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难度很大。对此,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同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大学校内实行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可以说,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所在,重点在落实。

  另外,从国外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看,所有一流大学都是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形成的。我国目前还缺乏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这让北大、清华这类大学没有竞争压力,缺乏特色办学的动力,这是我国政府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时,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人民网-环球时报]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lee@sina.com

 


 

电催化裂解快速污水处理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消毒氧化设备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89582911

anbaoelee@sina.com

 


 

 

 

公司简介 | 公司服务 | 公司诚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http://www.sciencehuman.com  京ICP备05003557   科学人 网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