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6-17
中国留美博士“不归者”仍是多数 出国留学增多回国人数逐年增长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节,许多应届毕业的华裔留学生们正在纠结于海归与不归的问题上。对于在美攻读多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学者们,因在美多年,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已逐步适应美国,但又面对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归与不归的抉择更是令他们纠结。
根据联邦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与橡树岭科学及教育研究所(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联合编制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年至2011年之间,在美国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们,毕业后多数仍选择留在美国,但选择海归回国的人数比例正在逐年递增。
数据显示,在2001年取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持临时签证在美居留长达5年的人数,占当年取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总人数的98%。在2005年取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留美长达5年的人数下降至95%。而在2011年取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华裔留学生,目前留美的人数降至85%。
与该报告所研究的来自印度、欧洲、加拿大、韩国、日本、墨西哥及巴西的博士留学生相比,华裔留学生选择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美工作生活的人数仍占多数,比例高于其他国家。但是,选择留美的人数则呈现每年持续下降的趋势。
而根据报告,从2007年至2011年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外籍留学生中,选择留在美国就业生活的人数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从2007年的94%下降至2011年的80%。选择留美的主要外籍博士生中,主要从事的工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及电子工程领域。而从事经济、农业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外籍博士生,选择留美的人数比例较小。
于四年前获得普渡大学应用数学博士的林小姐,目前任职于新州的一家制药公司。林小姐的先生,同样也是博士学位获得者,目前任职康州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林小姐介绍,与她同样获得博士学位的同龄朋友们,多数在毕业时都优先考虑留在美国工作生活。因为这里的生活简单,研究及工作环境较中国国内优越,所以仍有大批的人倾向留在美国。
但是也有个别朋友选择海归,主要还是因为在美国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回国工作多数选择进入金融领域或高校教学的工作。
林小姐介绍,许多当年一同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或朋友,许多在取得博士学位的期间,陆续以杰出人才类别的申请获得绿卡身分,所以身分对他们是否留美而言,并不是障碍,选择海归主要还是兴趣及就业对口的问题。(陈帆)
[新华网-中新网]
中国富豪移民最青睐美加澳 海外置地超四成
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海外置业和投资移民已成为中国人最新的投资理念。根据对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的调查,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占最大比重的是海外置业,占比超过四成。从需求的情况看,人们购买海外地产的目的主要是移居、改善子女的教育条件、投资、休闲度假等。教育质量、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想移民的最主要原因
过去17年,陈朝晖创办的汇加顾问集团中国区办公室协助上万客户办理移民。每当在筛选美国投资移民项目时,或是在为加拿大投资移民客户做面试培训时,又或是为成功客户安排登陆服务时,他更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
1999年,英国“帅哥”胡润“单枪匹马”闯进中国财富圈,发布了第一张胡润百富榜。当时,他已经发现了投资移民的端倪——一些中国富豪已经移民海外,但生活和生意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大约3年前,陈朝晖遇上了胡润,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并有了更多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两人都开始关注数字表象后的一个群体,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不容忽视并值得思考的强大趋势:富豪都去哪儿了?他们在海外投些什么?他们真的都将资产转走了吗?
美加澳最受青睐
截至2013年,中国以930万的移民数量,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移民输出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三大首选目的地。而最近几年的趋势表明,欧洲也逐步成为中国移民的新选择
“17年里,我见证了中国移民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陈朝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2005年之前,投资移民的申请人还比较局限,大部分人群是中国沿海一带的私营企业主,年龄约在40岁-55岁之间;最近几年,投资移民的人群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人群不断扩大,不仅有企业家,还有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资产的自由职业者等。”
根据联合国2013年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世界移民人口数量达到2.3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2%。将1990 年与2013年移民输出国对比,中国从1990年以410万移民位居第七,到2013年达到930万,仅次于印度、墨西哥、俄罗斯,位居第四。
陈朝晖认为:“投资移民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了。他们有一定的资产,一般是企业家或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申请移民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例如为了孩子的教育、资产的配置等。当然,近年来,国内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也使得部分人群为了身体健康而选择移民。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为了开拓海外的市场,也选择了移民。”
事实上,早在3年前,胡润百富与中国银行携手发布了《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第一次发现60%的高净值人群有移民意向。当时,这则新闻被各大媒体连续转载1600多次。为了探讨这些人群的移民原因、移民目的、资产与投资分布、企业接班与二代教育以及庞大的移民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这一次,胡润找到了陈朝晖,一起编制并发布了《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
“选择投资移民的人群流动资金一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主要来源于工资收入与投资回报。他们超过半数拥有本科学历。”胡润分析说。那么,这些富豪都去哪儿了?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人投资移民的首选国家,洛杉矶、旧金山和温哥华是他们最青睐的三大移民城市。
作为全世界国家首选移民目的地,美国也是中国移民的最热选择。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统计,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人数是195.6万人。就投资移民而言,自2008 年以来5年间,美国移民局签发的EB-5投资移民签证中,中国人获得的签证占比从2008年的26%飙升到2012年的80%。
“美国吸引着全球的创业者,这些移民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胡润指出,比如: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是南非移民,WhatsApp创始人简·库姆是乌克兰移民,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是俄罗斯移民等,“如果你想创业,移民选择美国就对了。”
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对加拿大有着天然的好感。加拿大移民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在加拿大获得永久居住权的移民数量约为25.8万人,占全部人口的0.7%;获得临时居住权的移民数量为109.2万人。除了2010年和2011年仅次于菲律宾位居第二以外,中国是自2003年以来加拿大最大移民输出国。
“2014年2月,加拿大取消了联邦投资移民项目(IIP)和联邦企业家移民项目(EN)。在申请过程当中,有5.7万中国人被驳回。”陈朝晖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在此之后的调研结果表明,政策的阻碍并未消减中国人的加拿大移民梦。”
此外,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截至2013年6月30日,共有640万移民,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7.7%,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移民占比最高的国家。中国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移民输出国,中国移民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1.8%,次于英国占比5.3%和新西兰占比2.6%。
除了传统的移民国家,欧洲也逐渐成为中国移民目的地。据欧洲统计署和欧洲移民网络的数据,在欧盟国家中的中国移民人数2011年达到230.7万人。其中,英国63万、法国54万、意大利33万排名前三,西班牙17万、德国17万、荷兰16万紧追其后。
“移民数字的增长直接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从1999年到2009年中欧之间的双边贸易从681亿美元上升到4270亿美元。”胡润百富总裁兼集团出版人吕能幸分析指出。
海外置地超四成
移民人群的投资理念相对稳健,更倾向于依靠专业投资机构。房地产、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股票是他们最青睐的三大投资方向。资产配置是他们投资海外的主要原因。移民后,他们会选择在海外置业,主要用于自住,并优先购买学区房
6月6日9点刚过,2014国际移民节现场人头攒动。从杭州赶来的华女士在咨询了几个展台后,又回到了美国投资移民的展台前,详细了解关于移民美国的政策和办理手续。她告诉记者,明年打算送女儿去美国读书,退休了去美国定居,“刚才,我在美国常春藤学校展台了解了一下情况,看中了几个学校。”
“教育是考虑移民的首要因素。”美国顶尖常春藤升学顾问Frazer Roland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方面是资金原因,许多国家的学费对于国际留学生和本国学生的差价,几年下来已经与移民所需要的花费持平;另一方面,留学生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太小离开父母非常不利于成长,因此希望全家或至少母亲过去陪伴。”
除此之外,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各大型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诸多不堪忍受的高净值人群认为“移民就是买寿命”,并希望移居到环境整洁、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国度。一份公开调查显示:87%的被访人群对中国的雾霾现象表示不满;“毒奶粉”、“地沟油”、“猪肉精”等一系列事件导致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成为高净值人群考虑移民的另一大因素。
那么,这些考虑移民的人最终会选择怎样的海外投资方式呢?
“最为热衷的海外投资三大标的分别为地产,占比43.4%;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17.1%;以及股票,占比13%。”吕能幸分析说,“其中,地产是最受青睐的投资方向,且与排名第二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差距较为明显;选择另类投资占到8.4%,这其中主要包括珠宝手表、红酒以及艺术品等。”
从大周期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中银国际分析认为,量价呈现单边上涨的时代已基本结束,在目前市场交易量较淡的情况下,部分房企采取了促销跑量策略,加深了市场对于房价增速下滑的预期。相较之下,海外地产投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价值洼地,有相当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发现了此现象,并逐步将海外置业放在了投资的首要位置。
总部位于伦敦的知名地产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发布的《2013年全球葡萄园指数》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买家在法国吉隆特省购入的葡萄园物业有27个,共占地约525公顷,占已易手的葡萄园总面积的15%。考虑到中国买家于2008年才购入第一个波尔多葡萄园,短短数年间取得如此大的增长,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此外,信托及股权投资呈现增长态势,成为高净值人群投资的新亮点。股权投资具有高门槛、高收益等特点。由于高净值人群对于资本利得较为敏感,且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收益比率,所以未来信托及股权投资将由这批人主导,并引领更快速发展。
“我会考虑进行海外资产配置,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退休以后可以长期居住。”华女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国外的房价比中国便宜很多,花费500万元人民币可以买到很好的房子。”
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2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2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达到20.2亿美元。国内房地产增速下滑,以及进一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预期,或导致投资资金逐步流入海外地产等市场。此外,莱坊发布的地产报告称,中国富人正在越来越多地置业海外,参加海外房展会以及海外购房团已司空见惯。
“我们发现,70%的受访者的置业目的是为了自住,仅有近1/3的受访者是为了投资。”胡润透露,有近1/4的受访者选择即使不移民去该国,也会考虑在当地买房;另外有五成受访者认为,如果不移民去该国,将不会考虑在当地买房。
数据显示:愿意投资海外置业的受访者,平均投资金额约为600万元人民币;45%的受访者愿意投入 300万-600万元资金用于海外置业;愿意投入300 万元以下进行海外置业的受访者,比例占到29%;此外,愿意投入1200万元以上进行投资的受访者只占6%。
移民赤字或扩大
移民趋势将会走向“北→南”,中国正在成为新的移民目的国。2010年,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中.68.6万人获得了中国的居留许可证
中国“移民赤字”正在扩大,不管是技术移民还是投资移民,这些人群都是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移民会给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不允许拥有双重国籍的国家之一,移民后选择拿护照就意味着放弃中国国籍。尽管如此,仍然有66%的移民考虑拿护照。40%的移民者认为,移民会导致大量人才和资金外流,削弱中国实力。
对此,胡润给出了不一样的见解。他告诉记者:“他们(富豪)仍旧生活在国内,投资在国内,拥有一个海外的身份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因为‘方便’。”
数据显示,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仅16%。其中,超过一半在5%以下,超过七成在20%以下,而仅有8%的受访富豪海外资产占总资产50%以上。这表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重心仍在国内,并没有出现大量的资金外流和人才外流的现象。
联合国发布的“World Migration Report 2013”则认为,移民趋势将会走向“北→南”,中国正在成为新的移民目的国。2010年,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中,68.6万人获得了中国的居留许可证。中国也吸引着大批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2009年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总共有23.8 万名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于韩国、美国和日本。这个数字超过了当时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
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翰·威廉·阿什指出:“过去这些年,移民问题管理得当会减少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新华网-国际金融报]
相关报道
以院士制度改革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社会各界积极评价院士制度改革
新华网北京6月16日电 刚刚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和工程院分别修改章程,对院士遴选、退出等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对此积极评价,认为院士制度改革将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说,改进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根本的是严格标准,坚持程序,秉持公开公平公正。此次章程修订,贯彻、体现了去行政化的方向。章程的修改是原则性的,粗线条的,还很不够。接下来要做的是充分讨论,明确操作的细则。
“这次章程修订取消了部委、地方和集团的推荐。这个方向是对的,尽可能减少行政的色彩,把可能产生腐败的情况降到最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说,“院士自己要自律,如果不是你专业里的事,或者没有能力做那么多,就不要挂名。”
广东佛山南方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剑说,院士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榜样和奋斗目标。这次新的改革方案,提出了院士劝退制度和去行政化方向,可以让院士更加“纯粹”。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此次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措施在院士遴选机制和退出机制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具有指向性的意义。他说,将以往部委、科研机构、高校及地方的院士候选人推荐权收紧到学术团体和院士手中,对于还院士评选权力于学术有积极意义。
北京大学教授周程认为,此次在院士遴选渠道上收窄,说明相关方面已经意识到由企业、部门推荐的“部门利益”“本位利益”已经不能持续,应当让院士遴选的渠道更科学,这是一种进步。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陈文光认为,此次院士制度的调整与改革是对我国科研人员,尤其是院士身份、功能和定位的反思与调整。他表示,对院士年龄结构的强调,是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的。科学研究不应当区别年龄长幼、资历深浅,而是凭借其在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凭借其真才实学和能力。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闫大鹏说,两院在候选人所在学部范围选举投票的基础上,增加全院院士终选投票环节,使得遴选过程更为公平,避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
此次改革对院士“退出”机制进行了规范。88岁高龄的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说,院士“退出”制度将为科研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杜绝某个行业所谓的“泰斗”造成长期资源垄断,也防止院士荣誉称号附着太多名利而“变味”走样。“这将为年轻科研人员获取科研资源和话语权创造更多条件,有助于培养社会精英、创造更多科研成果。”
90岁的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院士说:“‘院士退出制度’很合理。我们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做科研,学科的布局也应当跟上社会的发展,解决每个时代的新问题。这样科研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前进。”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一直以来,院士“退出”制度存在标准模糊、不够细化的情况,缺少可操作性。新修订的两院章程对此进行了明确,让院士“退出”有法可依,有利于引导院士规范自己的言行。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博士何桥认为,此次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无论对于院士群体的自律和他律,还是促进这一群体保持“新鲜血液”都有积极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谢世诚认为,此次出台了院士“退出”的规定,不仅能更好的发挥“净化院士队伍”的作用,而且将为年轻科研人员获取科研资源和话语权创造条件,这有助于整个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才培养和新成果的出现。
“我对院士制度改革持欢迎态度,希望改革激励院士队伍在出思想、出谋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老院士一方面要从国家需要、从全局出发,继续努力多作贡献。同时要尊重、扶持优秀的年轻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说。(参与采写记者:吴晶晶、余晓洁、李峥巍、喻珮、俞俭、陈国洲、凌军辉、肖思思、邱明)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