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7-20
法新社:中国打工子弟遭遇“上学难”
参考消息网7月18日报道 法新社7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打工子弟:我们要上学》的报道称,6岁的方明星(音)看起来不像一位抗议者,但是他站在中国首都北京的这次抗议活动的最前面,大喊:“我想上学。”他本应该2014年秋天开始上小学,但是却和其他数千名打工子弟一起被学校拒之门外,一些家长多次到政府办公楼外进行抗议。
据报道,很多抗议者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十年甚至更久,但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在中国最新的发展规划中处于不利地位。
报道称,从贫穷的农村进入城市的外来打工族是这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据显示,中国有大约2.5亿农民工。中国的户口制度让他们很难获得与城里人平等的医疗、教育和住房权利。
报道还称,随着打工者的不满情绪增加,当局已经承诺要给他们更多的平等权利。但是由于大城市面临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当局也宣称要控制大城市的扩张。
报道说,现在,在北京的打工族日益感到,他们的子女上学有困难,即使他们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多年。
报道援引一些家长和学者的话称,限制规定是为了让打工者离开北京,这是中国政府把人口转向规模小一些的城市的方案。
据报道,方明星的母亲刘晓兰(音)说:“政府不让我们的孩子上学。他们说:‘这里的资源不够,你们应该回老家去。’”
但是很多人已经视北京为自己的家,他们不能离开。刘晓兰说:“我们在北京辛苦打拼了十年,我们不想回农村。”
医药销售员侯天吾(音)说:“如果我们带孩子回老家,就得放弃我们的事业。”
资料图片:2014年2月8日,两名90后农民工在上海金桥来沪人员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寻找工作机会(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据报道,中国的法律保障公民享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近几年,在大城市,只要外来打工者提供相关证明,即使没有户口的打工子弟也能到当地学校就读。但是今年的入学季,北京相关部门坚持要求非京籍儿童提供“五证”才能入学——这阻止了一些孩子入学。
报道称,一些官员甚至直接告诉家长,无论他们出示什么证明,他们的孩子都无法入学。
有媒体报道说,这些限制规定将让数万名孩子无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规定迎合了中国当局作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决定。
【延伸阅读】
2013-12-18 10:29:00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美媒称,在上周举行的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重申放宽农村向城市迁移的限制将会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数百万渴望离开农村去城市的中国人来说,这似乎是个好消息。那么,为何促进流动的改革预计仍将谨慎推进呢?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6日报道指出,解决这一谜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户口制度。因为户口限制,中国2.5亿流动人口在很多城市无权享有的最珍贵福利是基础教育。在北京,小学以收取更多费用或是要求开具众多额外证明文件的规定将约40万名流动儿童拒之门外。尽管政府声称首都的公立小学对所有人开放。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姚洋说,限制受教育权利会危害中国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国在发展链上的提升以及工资的增长,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提供的工作机会将逐渐减少。
报道称,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来说,城乡差别在上高中的问题上会变得尤为突出。外来农民工子女不能像他们的城市同龄人一样接受高中教育。他们通常会进入职业学校,不是为上大学做准备,而是为将来主要从事服务业或制造业的工作做准备。农村户口持有者需要更加努力和更高的分数,才能获得与城市人一样进入一所北京高校就读的机会。
15岁的占海特从4岁开始一直生活在上海。2012年,她在微博上表达了对于自己不能与同龄人一起进入本地高中的愤慨情绪。
报道认为,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都了解公众对于户口制度的不满。据传,北京将逐步允许外来人口参加高考。但是改革进程缓慢,部分原因是各个城市的政策都不同。北京仍然是中国相关规定最严厉的城市,改革进度落后于其他一线城市,如已经开始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上海和已经开始允许高技能外来务工人员购买房产的广州。
报道称,因为户口具有地方性,改革面临的一大障碍就是地方层面缺乏意愿。不愿意分享公共资源的既得利益者常常会成为阻碍。还有一些棘手的细节,如谁来为城乡一体化埋单。
[参考消息网]
相关报道
学者: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
西方主流话语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解释,有意忽略于己不利的历史事实
“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中国人民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包含这些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这些观念今天已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中,它们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确立一个前提:这些观念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解释权也属于各国人民,而绝非少数西方国家。否则就可能出现荒谬的情况,比方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使6亿多人脱贫,会被认为与人权进步无关,而美国大举入侵伊拉克,造成至少10多万平民死亡,数百万平民流离失所,这个本世纪最大规模的侵犯人权行为则会被看做是捍卫人权。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过:你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谁在谈,话语的强弱是由话语者地位的强弱所决定的。西方国家近二三百年来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其话语也自然占了主导地位。回顾当年欧洲人灭绝美洲的印第安人,其解释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年欧洲人贩卖黑奴,其解释就是那个时代谁都这么做;当年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贪婪掠夺,其解释就是为了传播现代文明;后来的种族主义、种族隔离,也都经过了详尽和“理性的”论证。今天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我们有必要追溯历史,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准确地找出“自由、民主、人权”的来龙去脉,还历史本来面目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法文叫De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 Homme et du Citoyen,其中的“人”和“公民”(l’Homme 和Citoyen) 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在这个《宣言》通过两年之后的1791年,一位名叫奥林匹·德古吉(Olympe de Gouges)的法国女性,骇世惊俗地起草了一份《女人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 des Droits dela Femme et dela Citoyenne),但她却被送上了断头台,她所希望的妇女投票权直到她死后一个半世纪才在法国实现。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也一样。美国的国父们有令人尊敬的一面,但他们同时也都是欧裔男性富人,都拥有黑奴。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其中的“人人”不包括妇女、奴隶、华人,也不包括白人中的穷人,保留奴隶制也是美国国父们经过辩论后作出的选择。西方谈的自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包括了贩卖奴隶的自由,包括了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自由,包括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自由。美国的南北战争(1861—1865)废除了奴隶制,值得肯定,但战后双方还是做了政治妥协,认为美国“统一”的价值高于黑人“自由”的价值。美国不久又颁布了法律,建立了一整套种族隔离的制度。这套践踏人权的制度在美国又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这套制度也包括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尽管华工是当年美国跨大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为美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重大牺牲,但种族主义占主导的美国社会大规模地排斥华人,各种针对华人的暴行频发,种族主义学者也论证华人属于劣等民族。在当时的国会辩论中,有一些议员提出这个法案似乎有悖于美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但“排华法案”还是获得了多数通过。这个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十年,驱逐了一大批华人,禁止华人归化为美国公民。这也是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这个法案某种意义上开启了西方针对东方黄种人的体制化的种族歧视。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又公开提出了“黄祸”的概念,“黄祸论”也随之广为传播。(“排华法案”于1943年被废除,主要是二次大战使德国纳粹宣传的“种族主义”臭名昭著。此外,美国也需要联合中国抗击日本。在美国华人社会的压力下,直到2012年,也就是这个法案通过后130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一个表示歉意的决议。)
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的时候也正是西方国家通过战争,疯狂掠夺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时候,这些财富和资源大大推动了西方国家的财富积累和工业化,但这种血腥战争和利益争夺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当时的欧洲各国迷信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以恶报恶,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文明本身也遭受重创。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文明几乎毁于一旦。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比较文明的欧洲实际上是侥幸才保存下来的。这种侥幸包括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还没有发明原子弹,包括了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以3000万人伤亡的巨大民族牺牲捍卫了自己的独立,同时也帮助捍卫了欧洲文明。如果当时的中国政府,像一些欧洲“民主”国家那样在法西斯进攻面前纷纷投降的话,日本法西斯早就可以轻易地拿下中国,然后与德国分进合击拿下苏联,再以中国和苏联的巨大资源为后盾来称霸世界,欧洲文明还能保留多少?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在西方还远远没有得到承认。英国首相丘吉尔1945年和西方领导人交谈时,对中国根本就不屑一顾,提及“中国人”,他用的还是那个对华人带有严重种族歧视的字眼“Chinaman”。
在经历了这些灾难之后,西方终于有一些人士开始了深刻的反省,并对欧洲的很多主流价值重新做了评估和筛选,把坏的剔除,把好的留下,并与国际社会的其他代表一起努力把好的部分打造成普遍价值,这才有了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这个《宣言》确认了人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都应该享受人权的原则。
但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世界人权宣言》诞生之后,种族主义理念还是继续主导着西方国家的国内外政策。例如,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法国又发动了极其残酷的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直到最后实在打不下去了,它才非常不情愿地放弃了这些殖民地。同样,美国黑人不堪再忍受种族歧视,于1960年代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1963年大声疾呼:“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而这离美国通过载有“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已是187年之遥。
追溯这些历史并非要贬低西方一些重要文献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的关键作用,也无意贬低西方文明本身已经取得的进步,而是要准确地找出“自由、民主、人权”的来龙去脉,澄清某些认知上的盲点,确认“自由、民主、人权”的推广普及过程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而是世界上所有被西方奴役的民族经过长期英勇的抗争,并和西方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才逐渐把这些本属于世界上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西方国家不得不接受的价值观,其内涵也在不同文明的互动过程中被大大丰富了。
从对“自由、民主、人权”历史真相的叙述中,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发
第一,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在西方得到普遍承认的时间并不长,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如果以1965年美国开始允许黑人和白人享受一样的民权开始,那么也只有近50年时间,比我们改革开放只多十来年。
第二,西方对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采取了一分为二的态度,放弃糟粕的东西,继承优秀的东西。比方说,西方已被迫放弃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在西方曾经非常风光的“普世价值”,又对“自由、民主、人权”做了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虽不完美,但还是包含了值得肯定的进步。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国人对中国自己的传统还是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认为整个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专制史,一切要推倒重来。实际上今天西方已罕有学者否认在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至少在1500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全面领先当时的西方的事实。西方整个文官制度是从中国借鉴来的。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想来源就是伏尔泰、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等欧洲思想家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诠释。比如,这些思想家特别赞赏中国人的理性和宗教观: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宗教战争,而欧洲历史上宗教战争打了上千年。我们今天完全可以在一个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基础上,用今天的眼光来认识和发掘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资源,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巨大智慧宝库,对重塑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许多挑战,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张维为
(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
[中新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