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09-05
高考不分文理只考语数外 外语可考两次
国务院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计入总成绩;外语将有两次考试机会
考试要点
●总成绩=语数外统考+自选3科成绩
●语数外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高考外语考试,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14年上海、浙江推行高考改革试点
●2015年起,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探索多元录取机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新京报讯 高考将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昨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标志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层面的高考改革将于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
高考计分“3+3”自选科目看特长
今后,高考会怎么考?
昨日发布的《意见》规定,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这些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命题则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考试则在高考标准化考场进行,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也将统一要求。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选出的3个科目等级成绩将如何计入总成绩,如何与高考成绩挂钩,可能要看上海、浙江试点方案如何规定,“怎么将等级换算成分数,确实有技术问题”。
根据《意见》规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命题】
2015年起将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根据《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将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
全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市、区)进行分省命题,在探索高考多样化、高考命题和当地教改、课改相衔接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人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都希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这是因为很多省份缺乏高考命题专业能力,而当初实行分省命题也是教育部出于分散国家考试安全压力的考虑,“但现在高考试卷也不依靠坐火车传递,实现信息化了,安全条件和过去大不一样”。
杨东平说,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也为推广异地高考解决了考试基础问题。
【录取】
综合素质建档案高考录取将参照
《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 释疑
1 改革后英语是否会削弱?
专家称,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
按照《意见》规定,外语仍与语文、数学一样全国统考,分值不变,但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
根据此前北京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语满分从150分拟降至100分。
【解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参与过上海一家外国语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他们曾在两个月前撰写反对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报告,交给相关部门。
上述参与此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提倡将英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但“讨论中阻力很大”,最终还是规定按照分值计算,且分值不变。
“这次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文秋芳认为,首先,外语分值不变;其次,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也并非不可能,像托福、雅思一年都组织多次考试,但需要确保两次考试难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也是基于改革要谨慎前行的考虑。
2 学业水平考试会增负担?
教育部表示,每科或有两次考试机会
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统会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建议各省份每年组织一次包括所有14门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也就是说,高中3年,学生年年都或需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否会增加考生负担?
【解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表示,这次改革是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可能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经历,如果你学的东西是你感兴趣的,你不会感觉到有负担。所以我们想给学生这样的选择权。
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我们称之为“一门一清”。同时,我们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3 如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各地将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
《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那么,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反映学生表现?
【解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表示,首先,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其次,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要阳光、透明,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第三,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监督,“同学之间可以监督,这一点公开透明很重要”。最后,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罚。
昨日,崇文门中学校长刘福盛介绍,目前北京市中学已经实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有评分、分级等内容,但不与高考挂钩,“只是一个参考”。其中,有军训、社会实践、物理化学实验等内容,评分者为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等,评价结果会在学生毕业时发放。
刘福盛认为,该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时的综合情况,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等北京出台政策。
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黄颖 实习生 赵欢
[新京报]
高考改革沪浙先行 北京适时出方案
北京高考政策暂不调整,沪浙两地或同时公布“试点方案”;全国2017年全面实行
招考要点
●明年起高校招生批次将逐步取消
●中西部人口大省录取率将提高
●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将增加
●今年年内出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015年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明年起实行自主命题省份将减少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 实习生赵欢)昨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此次高考改革将在上海、浙江省先行试点。而公众也能从国务院公布的《实施意见》中抽列出教改“时间表”。
今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将分别出台新的高考方案,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率先实施新方案,高二高三继续实施现行高考方案。据了解,北京因未列入“试点”地区,仍实行现行高考方案。
沪浙今秋入学新生将遇高考改革
今年是此轮改革的“开局之年”,重点就是建立改革基础。作为试点地区的浙江、上海,根据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表态,或将同时公布各自“试点方案”。
这两个省市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就将开始实施“方案”,而两省市的高二、高三考生和其余省份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将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上海、浙江试点效果将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上海教委加班至凌晨赶“试点方案”
两地“试点方案”进展如何?昨日,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上海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正在修改完善中,“昨天晚上加班到凌晨3点”,并将按规定程序报批。
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则透露,方案将对考试内容形式、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进行综合改革,推进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公布时,上海也会和浙江协调具体情况,“两个兄弟省份将同步发布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上述上海教委负责人说。
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在教育部审批阶段。
■ 追访
为何改革试点选择沪浙?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浙江、上海具备相应的改革条件,地方也有改革积极性。
例如,浙江从2011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办法。这种招生模式是高校将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试(特殊才能测评)和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对考生们来说,即使高考中“小有失常”,没能考上相应批次分数线,只要在高校自主操作的综合素质测试中表现良好,仍有机会在提前批次中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这与这次高考改革方案中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有相似之处。
■ 近期措施
●年内出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抓紧制定配套文件。
考试方面,今年年内,教育部将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及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而在录取机制方面,今年底,要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根据意见要求,2015年教育部将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高职院校招生中,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要在2015年,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 北京落地
北京未纳入高考改革试点城市
京城考生仍按现行方式高考
新京报讯 北京何时开始进行高考改革?昨日,北京市教委回应称,因为北京市未列入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高考政策暂不调整。
今年的新高一学生毕业时仍按现行高考方式进行。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于昨日透露,除浙江、上海两个试点省市外,其余省(市、区)的高中生将按照现行高考方式进行。
“因为北京市未列入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高考政策暂不调整。”昨日,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猜想1】
北京或将减少属地招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将调出的指标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学机会偏低的地区。
而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昨日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将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上进行改革。2015年,部分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在京招生时,将把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
不过,据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北京市教委向市属高校下发的2014年招生计划“建议人数”显示,今年北京市属高校的京外招生计划“稳中有降”。
虽然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今年在属地北京招生计划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缩减,但从实际录取结果来看,减少属地招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属地招生减少的是具体计划数,是国家指导意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明年高校能否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个究竟。
【猜想2】
北京高职生不参加统考?
昨日,北京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李壑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职生也可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但课程设置的不同,导致中职生参加高考时,使用与普高生同样的试卷,会“比较吃亏”。
所以,本次《意见》中提到的,高职院校考生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以及普高生报考高职院校需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等内容,可以视作为“对中职生更加公平”。
崇文门中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职普融通校,校长刘福盛表示,该校学生是普高学籍号和职高学籍号两者兼备,“高三时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参加普通高考还是选择单考单招。”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此外,刘福盛还透露,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可能会将学校改为劳动技术型和综合型两种,所以高中阶段受到职业教育的学生,可能会更容易升入对口院校,比如在崇文门中学接受过三年航空特色专业教育的学生,毕业时若挑选航空类院校,就会有更大的把握。
采写/新京报记者许路阳 黄颖 孔悦
[新京报]
高考改革: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自主招生将安排在高考后进行;明年起大学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高校可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招生
录取要点
●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
●申请自主招生学生要参加统一高考
●自主招生不得采用联考或组织培训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2015年起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自明年起,自主招生将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也将取消,而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人数要占据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些也都包含在昨日由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录取制度也将出现新变化。
高考加分
地方性加分只适合本省招生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等问题。今年,辽宁、河南高考加分“乱象”备受诟病,为此,此轮改革继续给高考加分做“减法”。
《意见》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学生特长可客观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昨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称,将重点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需由省级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今年年底,教育部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自主招生
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
根据《意见》,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而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目前,90所试点高校中已形成“北约”、“华约”、“卓越大学联盟”等多个自主招生联考联盟,涵盖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26所知名高校,但中国人民大学去年暂停了普通自主招生,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已退出这种“联考”。
“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总的考虑是要严格控制规模,完善招生程序,确保公开透明。”杜玉波称,教育部希望克服“掐尖”、“小高考”等自主招生改革弊端。
高校招生
大学校长对录取结果负责
在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方面,《意见》规定,高校要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
根据教育部此前要求,高校还要成立由校长直接担任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此外,高校校长还要从2015年起,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实际上,今年高招录取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已实现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
《意见》还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的尝试,规定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教育公平
中西部高考录取率将提高
《意见》称,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缩小至4%以内。
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要“明显增加”。
释疑1
考后报志愿有何好处?
北京和上海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考前填报志愿的省级地区,但根据《意见》要求,要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这意味着,北京也将可能考后填报志愿。
对此,一位在京985高校招生招生负责人分析称,北京、上海现行填报志愿方式,有助于让考生在考前结合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高校专业。
“反倒不像别的省市区,尤其是考后知分填志愿的,打电话咨询时,总是直接问我这分数能不能上什么专业。”该负责人认为,考后估分、知分填报志愿,“助涨”了考生利用分数“博高校”的意识。
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究竟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都属于此次改革的“细节”问题,但从一般学生的切身感受考虑,为降低填报志愿风险,学生们普遍希望选择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这也是很多省市逐渐选择知分填报志愿的原因所在。
今年,辽宁省招考委就决定,从2014年起,将辽宁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由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改为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时间由8天缩短至4-5天,“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避免考生耗费精力猜测高考成绩,便于考生及家长‘量体裁衣’地填报志愿”。
释疑2
自主招生前景如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调研中也发现,大多数试点高校建议,单独在高考前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和联考的工作量非常大,“没必要”。
不过,也有人担心,如在高考后组织自主招生面试,“就会让过了分数线的学生都来参加面试,导致高校照顾不过来,”杨东平说,是否将出现此种情况,还需在实践中加以判断。
“国家将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进行是为了打消家长、学生对自主招生的强烈预期。”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区域经理朱宇认为,这一政策的实行其实是在学习港大的模式,在学生高考后再对学生进行筛选,避免了学生在高考前就有过大负担。
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高中项目经理夏梦迪则表示,“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以及将在全国范围推行的考后填报志愿,这些政策将使招生和培训节奏产生变化。”
夏梦迪判断,有学科特长或者能够达到自主招生水准的学生,也许从高一就开始准备了。
释疑3
为何取消录取批次?
《意见》规定,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其实有些省已经在淡化录取批次。”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向新京报记者举例称,福建省就将原有的本一、本二、本三批次改为本一、本二批次,并大幅增加本一批次的院校。
“录取批次的产生,是因为录取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所以要分批进行。”但杨东平认为,一方面,目前已经流行网上录取,少了当初实行录取批次的现实障碍。
另一方面,将高校人为定位在本一、本二录取,实际上是给高校“贴标签”,对很多二本、三本院校并不公平,让他们难以录取到较好水平的考生,总被迫接纳被“刷下”的考生。
[新京报]
相关报道
将军之子呼吁学生教材增红色经典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然)昨天(9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参加9月3日纪念活动敬献花篮仪式的抗战老战士代表、国际友人代表以及在场外收看直播的抗战老战士家属、专家学者及首都各界代表50余人参加座谈会。
朱良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昨天的座谈会上,朱良才之子朱新春说,现在许多抗战红色经典的文章都已经被从教材中删除,这是不应该的。他呼吁在中小学生的教材中增加红色经典的内容,从孩子抓起,把民族精神、红色精神化作实实在在的形式传递给孩子们。
著名记者、国际友人爱泼斯坦的夫人黄浣碧也参加了9月3日的纪念活动。座谈会上,黄浣碧表示,中国的抗战之所以能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就是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正义之战,日本的侵略是非正义的,正义必然会战胜邪恶。同样,在当今社会,日本国内部分势力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也不会成功,必然走向失败。
与会者一致响应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新浪网-京华时报]
相关评论
高考改革放眼未来才能改好当下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昨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这次高考改革,在很多方面回应了舆论关切,包括取消文理分科,推进外语科目两次考等,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对化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教育积弊,改革做出了很多制度尝试,符合民意长久以来的期待。
当然,一些改革方案初衷虽好,在执行中是否会走样、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看具体落实情况。比如颇受关注的文理不分科,初衷是为改变高中教学从低年级就分科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如果今后各地中学都能切实转变理念,重视所有科目的教学,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那改革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但很多人担心的是,如果中学还是围绕考试来组织教学,那么,很可能还是集中开设某些科目,并鼓励学生集中选择,这样一来,所谓“文理不分科”也就会被架空。
再如,方案中还提到“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2001年“新课改”鼓励各地开展教育改革,并逐步放开分省命题,所以现在有人疑惑这是否“倒退”。但是否“倒退”,还是要看改革的具体走向。如果统一高考之后,对应的还是集中录取,那么,恢复全国统一命题价值有限;如果能实行基于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那么,则将是很大的进步。全国所有考生能在各地自由报考统一考试,再用考试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这就突破了现在的分省按计划录取,最终实现了学生自由报考、自由申请、大学自主招生。
由此可见,教育改革错综复杂,很多政策可能注定只是过渡性的,但在过渡期具体怎么做,则要更多着眼于改革终极目的。长远来看,高考改革的关键还是能否在录取制度上有实质性突破。打破现在的集中录取,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
这次高考方案,也提到了录取制度改革,比较重要的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对此很多学者呼吁的方向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一名学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此,就能充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互选。
不过从目前的方案来看,高考录取制度的走向还不明朗,因此期待试点省市在制订高考改革方案时,能在录取制度上有实质性突破。结合录取制度的最终改革,现在文理不分科等科目改革的价值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