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4-12-16
高考招生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将成录取参考
#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高考大动作:“软评价”挂钩“硬分数”】今天教育部公布两个国家考试招生改革配套方案,其中之一是明年起高中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中学须真实记录学生3年表现,高校逐步以此作为招生录取重要参考。(央视记者姬强)
【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出台】普通高中全面施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九月,国家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今天(16号),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两个相关的具体配套方案,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
按照新方案的要求,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具体到五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包括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 纪守法等方面表现。重点依据的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等。二是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科情况。三是身心健康,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等,将重点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等情 况。四是艺术素养,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看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各个方面的兴趣特长以及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五是社会实践,包括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这五大要求,涵盖了中学 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内容,不仅要作为中学教育的导向,也明确了高校招生录取将把它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教育部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提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要求,制定具体办法,于2015年年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小学和初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地参照制定。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体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又将逐步与升学这个学生最切身的利益环节直接联系起来,因此保证它的客观、公正和科学至关重要。
新方案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设计了详细的流程。一是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做到有据可查。二是整理遴选。每个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出自己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记录和典型材料,特别是将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必须要学生签字确认。三是公开审核。每位学生遴选出的与招生相关的记录和材料必须在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 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四是形成档案。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提出统一格式要求,各个学校汇总相关材料,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里包括品德、学业、身心等五个方面的成长记录,学生自我陈述和教师的评语,还要包括典型事实及证明材料。第五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材料的使用,高中的责任是充分利用这些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而招生当中如何评价这些材料的权力,则是交给了大学。从整体流程环节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价一是把记录和评价分开,中学负责客观记录,大学根据自己的选才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和使用办法。二是制定了严格的公开公示制度,一般性的评价记录,至少 在学校层面公开,而涉及招生录取相关的学生各种记录数据,要由省级部门建立统一平台进行认定和公示,大学才能采用。
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当中,对于学生中学期间成长记录的采信是一个经常的做法,在国内的自主招生过程中,许多高校也已经做过尝试,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这种参考的作用还是比较模糊的。
在许多地方和许多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也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过去这种评价和升学关系不大,教育引导效果自然不如人意。而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首次明确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对一批倡导素质教育的中学来说,显然是利好消息。很多中学校长希望,在大学今后在自主招生中,学生中学 阶段的全面表现能够占到更多分量。
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部分高校以及浙江省推行的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有了明确的权重而不再作为模糊因子在发挥作用。而在国家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给出的方向中,未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将不再局限于自主招生。有招生专家表示,下一步高校录取标准趋于多元化,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个性特长都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有专家认为,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疑惑,其实还是源于过去一分决定命运的高考惯性思维,认为“软评价”不如“硬分数”公平。前不久在上海公布的春季高考改革政策中,首次实现了一名考生可以拿到两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突破。而随着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将来一所大学可以有不同的录取标准,一个考生也可 以拿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一来,分数的作用或许不再有过去那么重要,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就有可能越来越被认可。
[新浪网-法制晚报]
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中国教育改革全面启动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胡浩)中国教育部16日公布两项政策,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加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力图使高考这一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作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
高校招生时,招生院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
另一项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则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
此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自1977年恢复以来,高考制度已推行30余年,却因“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而备受诟病。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标志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全面启动。
针对这次“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树森表示,尽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全面推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刘树森介绍,去年,大约50万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今年的初步统计是60万人,占考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这种现象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失,我们是时候反思现行的教育和招生制度。”
“在我们请已经毕业的学生评价自己高中生活时,他们的回答是极具戏剧性的,普遍觉得高中生活非常有意义,但几乎没有人认为值得再来一次。”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认为,破解这些问题,还学生一个青春朝气而又积极进取的高中生活,不仅仅是招生考试改革需要承担的任务,更是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模式需要完成的使命,真正将工作重点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
[新华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