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15-03-11
南开大学校长称高考问题根源在于优质资源供需绷得太紧;出问题的校长多数管基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5年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大学校长该如何看待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优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绷得太紧,在教育公平问题上,不能完全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高校腐败问题上,出问题的校长,多数是管基建的校长。
【教育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绷得太紧
新京报: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谈到自主招生时说,全部禁止以联考和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同时把自主招生的时间全部调到高考之后进行。这会不会对学校自主招生带来困难?
龚克:的确会有困难,但从国际经验上看,这是正常的。把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综合评价基础,如果有必要就(对学生)加试,没必要让所有人都加试。这个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应该支持往前走,别纠结于细节。
新京报:你觉得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龚克:在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实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比如今年说提高高考的统一性,25个省市用同一张卷子,这是一个方面。接下来的问题是,考试内容怎么出,怎么实现区分度。
高考现在的问题是,优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绷得太紧。每年有近一千万考生,全国112所国家重点学校只招50万学生,这个比例在全世界都很低。所以就变成分分计较,甚至零点几分地计较。如果能有效引导需求,不是所有人都要上普通高校,可以进职业高校,建设一批名牌职业高校,增加优质普通高校供给,可以缓解高考压力。
新京报: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尽快消除教育不公,你怎么看教育不公问题?
龚克: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是正相关的,国家在教育均衡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南开大学每年3100名招生里,来自全国800个贫困县的县以下中学就有200人。这些项目的目的,就是打破贫困的迭代传递,不能完全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降一点分数,因为教育落后地区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去行政化】
乐见大学校长走向仕途
新京报:全国人大提供的资料里,你的职务后面加了副部级。
龚克:可别笑,这是丢人的事。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学校去行政化问题?
龚克:希望加快。
新京报:现在不少名牌大学校长都走向仕途,你怎么看?
龚克:斯坦福的教务长,可以变成国务卿,日本过去的文部大臣基本上都是东大校长出身。中国的政治体系里,过去从大学走到政府部门相对较少,所以大学校长走向仕途我倒挺乐见。
新京报:如果有机会,你会转向行政工作吗?
龚克:我觉得我不太行,我是另外一种性子的人。
【校长兼职】
防止校长利用社会兼职攫取好处
新京报:现在不少校长的社会兼职特别多,你有兼职吗?
龚克:我兼职也非常多,我们学校有公示,能查出来。那还都是主要兼职,小的零七八碎的还没写上。
新京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兼职?
龚克:一个方面反映了各种社会团体希望有专家参与。比如我参加的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委员,它看重我的是我过去搞数字电视标准;总装的科技委,它看重我过去搞军工的经历,或者说管理能力。这些跟我是不是校长没什么关系。还有一些兼职是从校长职务上衍生出来的。
总体而言要防止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由于过多的社会兼职,使得校长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这个大学的工作。第二,要防止校长利用社会兼职攫取个人好处。
【高校腐败】
高校腐败多与基建有关
新京报:对这几年校长的腐败案,你怎么看?
龚克:高校腐败有各式各样的情况,但有一种情况特别多,就是跟基建有关系。你看医院系统的腐败,军队腐败,政府腐败,多是跟基建有关。对这个领域的监督,就变得非常特殊。
当然,选人也很重要,但有些人一开始选的时候并不是坏人,包括贪官,恐怕不全是一开始就是贪官,但是他到任以后没有监督没有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腐败。
新京报:校长怎么卷入基建腐败?
龚克:出问题的校长,多数是正好管基建的校长。像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安小予,在被查前我们把他当做基建专家,结果他就拿人家的贿赂,让人家来参与这些投标,或者投标里头有优惠。
【留学低龄化】
高中出国留学学生压力太大
新京报:李克强总理一直在提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怎么培养?
龚克:中国家庭看孩子好不好,先看他乖不乖,一直到大学都看你乖不乖,像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是不利于创新的。
老师要容忍孩子质疑,瞎提问题也不怕,鼓励他、引导他能提问题的能力,把问题结构化,去分析去解决。
新京报:有数据显示海外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到海外读高中学生越来越多。你觉得这有问题吗?
龚克:我不赞成低龄化,我认为如果在国内能上好的大学,上本科还是可以的。低龄化出去,确实有很多问题,尤其是高中,学生的压力非常大。
新京报:你建议多大出去比较好?
龚克:我觉得(出国留学)在研究生阶段最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段国外学习经历是有必要的。
声音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优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绷得太紧。每年有近一千万考生,全国112所国家重点学校只招50万学生,这个比例在全世界都很低。所以就变成分分计较,甚至零点几分地计较。
●高校腐败情况各式各样,但有一种情况特别多,就是跟基建有关。你看医院系统的腐败,军队腐败,政府腐败,多是都跟基建有关。对这个领域的监督,就变得非常特殊。
●不能完全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降一点分数,因为教育落后地区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我觉得(出国留学)在研究生阶段最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段国外学习经历是有必要的。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采写/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新京报]
相关报道
消除高校腐败要打破“权力通吃”
据报道,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徐开濯近日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访谈时表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要抓住招生、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和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一些影响恶劣的师德师风问题。中央巡视组发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基建工程严重违规,存在安全和腐败隐患;校办企业管理中“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现象突出,监管制度不健全,校辖附属医院摊子大、权属杂、监管难,极易诱发腐败。
对于高校领导涉嫌贪腐,多年前,有关部门就指出,招生、基建、后勤、财务,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仅仅过去的2014年,据中纪委网站“案件查处”和媒体公开报道信息统计,就至少已有39名高校领导被立案调查,平均每个月就有3、4起,分布在17个省市区。而这还只是高校校领导涉及腐败,不含高校中层干部,如此多的高校领导被查,一方面表明反腐力度的加大,而另一方面,则也暴露出高校反腐防患机制的缺陷。
要消除高校腐败隐患,关键在于制约行政权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以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管理,防止行政权掌控所有教育权和学术权,行政拍板导致权势交易盛行和“权力通吃”。
首先,学校重大办学战略,应实行民主决策。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建立参与广泛的大学理事会,理事会应由政府官员、人大代表、学校领导、师生代表、校友代表、社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负责讨论、审议学校的办学预算和重大发展战略。目前,这些往往就由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行政领导负责,由于师生、校友、社会人士对学校办学的参与度不够,甚至大多时候连知情权也没有,结果导致行政权力在高校办学中,包括招生、基建、财务等领域,有很大的寻租空间。
其次,学校行政事务、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应分而治之,不能行政一把抓,权力通吃。近年来,我国大学都在制订大学章程,部分高校已经颁布经审定的章程,章程都强调要建立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学术委员会,实行行政权和学术分离,但主导这一改革的,还是行政力量,分离的结果是形分而神不分。真要推进这一改革,必须在高校内成立综合改革机构,就改革的方案,实行民主决策,同时,切实建立能让行政领导、机构真正把权力放给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办学机制。
再次,应公开学校办学信息,接受师生和公众监督;同时,对于学校的办学,在公开信息过程中,还要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包括对财务的审计,对学校学科、专业的办学质量进行独立、专业的第三方专业评估。
惟有大学回归办学本位,让教育的归教育,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大家才能更崇尚教育和学术理想,也珍惜自身的教育和学术声誉,由此形成内在的不想贪腐的道德力量。这才是消除腐败隐患,铲除腐败土壤的根本途径。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