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史话

科学之谜

科学教育

科学生活

科学咨询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科学家传记:从完人到常人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06-30

 

    在刚刚出版的《展演科学的艺术家——萨根传》中,暴永宁先生有一篇相当精彩的“译者前言”,谈到了国外科学家传记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化,也就是从完人向常人的转化。恰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同时也推出了一批中国科学家的传记,记者受到启发,展开了对中国科学家的传记的调查采访——中国科学家的传记是否也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化呢? 
  《哥德巴赫猜想》以后 
  我国科学家的传记,应该说从1978年才起步的,从徐迟的人物通讯《哥德巴赫猜想》开始,经历了第一个高峰,1953年参加工作的《科技日报》记者郭梅尼说,在此以前,科技报道数量都很少,更不用说科技人物的报道。从《哥德巴赫猜想》以后,一批描写竺可桢、杨乐、张广厚等人的通讯报道,相继问世。 
  这批作品,以记叙张广厚的《勤奋出天才》为代表,大多描写科学家勤奋刻苦的事迹。这是一个特定的时期,当时的传记作者面对的是被文革耽误了青春和学业的青年人,他们从张广厚这样勤奋的科学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道路和前途。《勤奋出天才》的作者郭梅尼说,她以后的很长时间,常常碰到读者对她说,她的作品给了自己极大的鼓舞,并最终学业有成。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学家的传记,一直停留在通讯的篇幅上,几乎没有能独立成书的传记作品。 
  1984年,杨振宁曾对中国的传记作品提出过批评,他对两位提出要给他写传记的中国记者说:“在徐迟写了《哥德巴赫猜想》以后,我在大陆看到很多科学家传记,不是说他们往树上撞,就是往墙上撞,不是累了往头上浇冷水,就是饿了啃干馒头,科学家都是这样的吗?那么科学的乐趣在哪里?” 
  2002年《中华读书报》曾发文探讨中国科学家传记原创匮乏的问题。其实,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原创科学家传记经历了第二个高峰,以华罗庚、杨振宁、吴健雄等人的传记为代表,科学家的传记从通讯发展到了图书的水平。单从数量上看,进步是相当大的,今年上半年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就出版了两本中国科学家的传记:《吴汝康传》、《张香桐传》。而去年出版的《钱三强传》更是原创传记中的佼佼者。 
  打造《哥德巴赫猜想》的历史条件已经过去,年轻一代的读者已经不满足于“陈景润式”的偏执,他们需要更丰满的“人”。目前出版的传记作品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吗? 
  科学家是怎样一个人 
  记者曾在一位酷爱传记的读者那里看到满满一书架传记图书,其中科学家的就占了四层,翻译与原创比例为3:1,他明确向记者表示,更爱读翻译的作品。 
  从书名上看就暴露了原创作品在风格、个性上的不足,大多原创作品被简单地冠以传主的名字,而翻译作品则丰富得多,《别闹了,费曼先生》、《会思想的萝卜》、《奇异之美》、《星云世界的水手》这样的书名,很容易吊起读者的胃口。 
  目前,国内传记大都采用——童年—求学—科研,或者再加上出国与归国——的相同格式,在哈佛大学研究了两年传记的学者、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主任赵白生说,国内的科学家传记,读过以后,知道了传主的生平、科学成果,却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人。 
  暴永宁在“译者前言”中谈到国外科学家传记发展时,举了伽利略的例子说,国外的传记作家曾回避他对宗教势力妥协的一面,他们从完全回避,到断然批判,到客观评价,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 
  综观我国科学家的传记,目前还处在回避负面因素的阶段。赵白生以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 为例,解释说,李远哲在美国求学时,实际上是经历了相当大的挫折的,花同样的时间,别人写了200多页的论文,而他只写出了四十几页,还充斥着文法的错误。他读过的好几种李远哲的传记,对此一节都略去不谈。 
  回避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是科学家形象塑造的另一个误区,一个同行曾告诉记者,他采访一位著名科学家时,提到了一位和他同样有名的同行科学家,这位被采访者马上表示出完全的不屑:“他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有什么资格做学问。”当时这位记者很震惊于对同行的诋毁,事后他才知道,这是他的常态,几年后,这位记者看到了这位科学家的传记,对矛盾固然只字未提,对传主的品格更是一味褒扬与赞美。 
  而国外的传记对这种矛盾却相当坦诚,在莱得曼的自传《上帝粒子》中,他公开承认自己对丁肇中的偏见和敌意,以及丁先他数年拿到诺贝尔奖时,他那种酸葡萄心理。 
  记者在采访几位传记作者时,有一种感受,他们大多对传主有一种很崇敬的心理,谈到对传主的印象时,充满激情和景仰。他们的景仰之情相当的真诚感人,而或许就是这种景仰,使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人物的性格缺陷。《阿西莫夫逸闻趣事》的作者在序言强调说,自己崇拜阿西莫夫,但力求实事求是,“我相信,阿西莫夫的过失和伟大一样,都是他自身的组成部分”。 
  翻一翻传记的写作经过,还可以看出大多作者只采访传主的亲友,很少有人采访和传主有矛盾的人,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另一个原因,则在传主身上,赵白生认为,中国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善于表达个性,也不善于鼓励别人表达个性。《吴汝康传》的作者李路阳谈到的采访体会,或许可以印证这一点,她说,吴汝康不善修辞,很少用夸张的字眼,细节常常叙述得并不仔细,需要反复追问,甚至查找资料才能补齐,对生活事件不太精心,对自己在文革中的磨难,叙述得非常淡然,而对学术问题却很有兴趣。这其实也是中国科学家的性格。因此在中国科学家传记中,也很难看到像在《上帝粒子》中写到的,莱德曼跑到列车员那里要座位时说:“我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被当成疯子这样的生活趣事。 
  没有钱谁来写 
  尽管中国的科学家传记创作不尽如人意,而传记作者们的精神却相当感人,为了采写3万字的通讯,郭梅尼只身跑到宋健家乡采访,为了掌握更多的资料,她在自己家中招待宋健的同学住,3万字前后写了2年,最后得到的报酬用她自己的话说:“不能叫赚钱。”李路阳则更是个忙人,能写书、能写剧本,做什么都比写传记赚钱。“人情”两字是她们的支撑和动力,“应该为这些杰出的科学家留下点儿什么。”说起来最让李路阳欣慰的是,在采访期间,吴汝康两次中风,直至失语,她终于在他有生之年,为他“抢救”了一生的事迹。 
  然而单靠“人情”很难支撑整个传记创作行业,按目前的稿费标准,一本20万字的传记,不过几千元,而记者认识的一位专门给企业家写文章的业余作者,稿酬都能达到一个字一元钱。 
  去年刚刚庆祝过从业50年的郭梅尼已经年近70,她说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能把她策划的一套传记“通向科学之路”做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钱,没钱就没有人肯来写。 
  “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是赵白生对传记创作的客观评价。他说对比起来,我们的传记创作无利可图,相比之下,国外的传记作家,几本书下来可以在繁华地带买房子。利益的诱惑,使很多文人等着给传记做“枪手”。 
  目前国内的传记作者,除了少数像郭梅尼这样在金钱上相当单纯的老一代科技记者,或者像李路阳这样因为感动,偶尔“票”一把的作家外,清一色的是传主的亲人、秘书、学生,传记写作对他们来说是“非功利”的,熟悉传主是他们的长处,写作经验不足,考虑市场不够是他们的短处,他们中几乎没有人,会继续写下去,从“处女作”吸取的经验也再无用武之地。 
  科学家传记不可能像国外那样靠传主掏钱,要想发展下去,市场是唯一的经济来源。目前,国内公众的科学素养偏低,在同样水平的传记中他们首选的并不是科学家的传记。赵白生主编了“布老虎丛书”的一个传记系列,其中有思想家、艺术家、企业家、军事家、科学家、冒险家,卖得最好的是思想家和企业家的传记。(科学)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厂、农药厂、制药厂、染料合成工厂、电镀厂、焦化厂等排放的综合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