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科苑名人:中国光学界著名专家马祖光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4-11-07

 

  马祖光简介

  马祖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界著名专家、国际激光领域知名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首席教授。1970年,他创办了哈工大光电子技术专业。1981年,他从德国回国后,任光电子教研室主任、教授,同时担任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1994年,他创建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2003年7月15日,马祖光教授因病逝世,享年75岁。

  马祖光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他的“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研究,是国际上的一大热点,他寻找到了新激励途径,首先观察到荧光辐射。他领导的学科组开展了一系列对国防光电子应用有重大意义的探索和研究,获得多项国内外领先的研究成果。

  2004年9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的5000余名听众,绝大多数人的眼眶里都噙着泪花。人们的心中因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满怀崇敬,人们的心中被一个学者所具有的人格光芒所照耀。

  这天,中纪委、中组部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马祖光先进事迹报告会。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作出决定,授予马祖光“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国防科工委授予马祖光“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楷模”荣誉称号。

  马祖光,这个名字唤起了熟悉他的人对他的无限追忆。

  中国人的发现,荣誉应属于中国

  1928年春,马祖光出生于北京。

  1945年,他开始了在山东大学的求学历程。1950年,年轻的马祖光怀着一腔热血,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当物理教师。1958年,根据国家需要,马祖光创办了核物理专业。

  1970年,马祖光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紧迫的使命感创办了激光专业。这是马祖光创办的第三个专业,他从此为之奋斗了一生。

  哈工大激光专业的创建有几大特点:起步晚、起点低、物质条件差。在建专业10多年后的一次回忆中,马祖光很激动地说:“难哪,真难啊,我们是在没资金、没设备、没资料,甚至没有一颗螺丝钉,连桌椅板凳也没有的条件下开始干起来的……”

  创业之初,为尽快把激光技术推广出去,马祖光带领大家完成的许多激光民用项目,都获得了成功。1976年,他们接受了第一个国防重大项目——“某型号导弹加装激光半主动制导”。1981年,他们研制的激光器得到了国防科工委的好评并获了奖。

  马祖光带着明确的为国防服务的目的,于1980年到德国汉诺威大学作访问学者。他选定了“钠双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态跃迁”这个被预言为近红外激光发展中的一个难题。德国的科学家说:“美国、苏联、法国、德国等国家对这个难题已探讨多年,都没有成功,你就不要做了吧。”马祖光暗下决心:“这口气一定要争!”他平静地对德国人说:“请允许我试一试。”

  别人白天用实验设备,他只能在早9点上班以前,晚6点下班以后才能用设备。52岁的他,拼命地干着。半夜,他常常赶不上12点的末班车,只能步行数里回到住处。3个月过去了,只有失败。实验室的负责人要求他改课题,马祖光坚决而礼貌地说:“希望再有10天时间。”德方同意了。

  10天,只有最后10天的早晨和夜晚!苦战了7个晚上的马祖光,终于发现了Na2的新的近红外连续谱区,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了这一谱区的荧光辐射。夜色茫茫,整个汉诺威城在沉睡。此时,马祖光却兴奋地流下热泪。他激动地面向东方:“祖国啊,您的儿子向您汇报……”

  德方认为马祖光用的是德国的设备,所以在论文中,把他的名字写在了第三位。在国内从不争名利的马祖光跟主任争得很厉害:“这个发现,是中国人做出来的,这个荣誉应该属于中国。”最后,汉诺威大学研究所所长不得不写下了书面证明。马祖光说:“在国外我争的是国家的声誉、中国人的尊严。在国内我可以不要名,但在国外,国家的声誉、民族的利益是一定要争的。”

  回国后,海关的人惊讶地发现,他除了出国时带去的衣服和鞋子,还有一大堆笔记本和为实验室买回来的小型仪器。  

  在德国,他为节省时间,也为节省外汇,两年竟吃了150斤挂面。节约的外汇1万多马克,这些本属于自己的钱,归国后他全部上交给国家了。他说:“出国的机会和钱是国家给的,我不能用它买自己家的东西,能节省的就要节省啊!”

  一位曾跟马祖光打过交道的市委书记说:“马老师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和老马列结合起来的人。”

  与世界科技界同等对话

  激光专业成立之初,马祖光就提出一个口号:“我们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与世界科技界有同等对话的权利。”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激光专业改名为光电子技术专业。1994年,哈工大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马祖光为这个实验基地建设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在实验室建设上,他精打细算。到1996年,他们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1600多万元,科研经费固化率达50%以上,占当时全校70个实验室的1/10。目前哈工大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的研究基地之一。

  一流的实验室基地和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激光专家先后到实验室参观,有的和他们进行合作。

  马祖光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先后提出和凝练了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X光激光、非线性光学技术、红外激光技术和激光空间信息技术等多个具有创新性的世界前沿科研方向,带领学科组以多项创新工作和一流成果,奠定了这个学科在国内外同领域的地位。

  光电子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马祖光先后建立了硕士点、博士点、光电子技术研究所;马祖光开拓了四原子准分子激光研究新领域,填补了国际空白;1986年,马祖光提出开展“小型化X光激光”研究,这是国内最早提出该研究方向的单位之一,这个研究方向被列入“863”计划;课题组在国际上第一个做出离子准分子短波长激光。

  教师千万不能误人子弟

  马祖光常跟学生说:“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顾大局,让荣誉,要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在学术研究上,马祖光对虚假、腐败的现象深恶痛绝。学生们都知道,要想在马老师那里搞歪门邪道,是绝不可能的。

  2002年,马老师已74岁,他和一个博士生连续做了6个小时的实验,那位学生被导师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所感动:“马老师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实验室,眼睛时刻盯着测试仪器,数据出来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多了。天下着雨,我搀着马老师,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到他家门口时,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阵发酸:导师啊,多像我的父亲。”

  电子工业部委托马祖光主编一本激光统编教材。他多次召开编者会,再三嘱咐:“千万不能误人子弟。”25万字的书,他对每一章、每一节,甚至包括标点符号,都仔细推敲。他说:“严谨是做学问最起码的态度,可不能在知识界里当奸商啊!”

  马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每位博士生开题,马老师必须参与。学生们常说:我们要做课题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如马老师掌握得多。

  马祖光妻子说:“老马常常在夜里一两点钟的时候,还坐在床上看学生的论文。每个不准确的数据,不准确的英文翻译,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他都用红笔圈出来。有好多次改论文,他夜里都犯了病。唉,他太累了……”

  凡是和马祖光接触过的人都说:“马老师是个真正的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他一生都在办专业,一生都在培养人。”

  事业重要,我的名誉不算什么

  评院士,中科院在审阅马祖光的推荐材料时,却有这样一个疑问:马祖光作为光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可在他的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却在最后。在航天学院关于马祖光的论文署名一事,早已成为美谈。

  马祖光的同事说:教研室的许多课题他都亲自定方案,亲自指导,定期检查,按理说,他的名字署在第一位,这是很正常的。但马老师说:“事业重要,我的名誉不算什么。”

  知道马祖光评院士过程的人,都为他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从1997年开始,哈工大为马祖光申报院士。他不但不同意申报,还让人把申报材料从校人事处追回来。1999年,推荐院士不需本人签字,学校将材料寄出。马祖光知道后,竟十万火急地用特快专递给中科院发了一封信:“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2001年,评院士要求必须有申请者本人签字,他坚决不同意签字。在申报期限的最后一天,校党委书记李生以校党委的名义出面做他的工作。

  李生回忆那一次的情景,当时马老师说:“我年纪大了,评院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应该让年轻的同志评。我一生只求无愧于党就行了。”李生跟他谈了很多,告诉他,你评院士不是你个人的事,这关系到学校,是校党委做出的决定,你是一名党员,应该服从党委的安排。马老师说:“我一生都听从党的安排。”李生马上接着说:“那你再听从一次。”就这样他不得不签了字。

  党员在利益面前不能伸手

  房子、票子、车子,这是很多人放不下的,而马祖光全放得下。

  “文革”之初,全家三代人被撵到一间仓库里,只有一个炕,书架还放在炕上。落实政策后,学校分给马祖光两间房,这两间是分别在两个单元与人合住的房子。住房条件虽不好,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后来,学校又盖了一批新房,这时马祖光正在帮同事跑房子。学校照顾有影响有贡献的教授,要给马祖光调房子。他摆摆手说:“我是党员,不用照顾。”

  那些年他需赡养长年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岳母,再加上给患病的爱人、儿子看病。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马祖光却把钱看得很轻。带回国的德国马克全部上交,而他作为“863”领域第一批专家,第一次得到4000元津贴,也当奖金分给大家,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马老师自己的钱。

  1986年,马祖光应邀出席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大会发给他500美元奖金,他当即用这笔钱给实验室买了一套“中性衰减片”带回国。

  马祖光的妻子说:“那年,我儿子突然决定考托福,当时我拿不出30美元的报名费,家里没有,我为难地到处去借,人家都不相信,说老马经常出国连这点儿美元都没有?”

  马祖光评上院士后,按院士的待遇,学院给他配办公室,配车,他坚决不同意。

  他曾在一份总结中写道:“共产党员在贡献上是要区别于普通人的,要处处走在前面;在利益面前,更不能伸手。”

  我这个蜡头不高了,要尽量燃烧

  “从物理、核物理到激光专业,他一生都在办专业,他是累倒的。”

  75岁的马祖光是2003年7月15日去世的。在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他做的事太多了!在他的岗位上有这样一组记录:

  5月22日,修订光电子技术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

  5月23日,马祖光主持修订光电子技术专业博士生、硕士生招生简章。

  5月25日,他参加学校“凝练重大科研方向”会议。

  5月27日,他组织本学科讨论“凝练重大科研方向”问题。

  5月30日,他组织学科进行关于“激光推进技术”课题协调会。马祖光认为,激光推进是激光领域出现的新研究方向。

  6月10日,他组织讨论“激光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6月11日,他参加本单位学科岗位聘任讨论。

  6月13日,他主持学科论证“激光推进技术”。

  6月16日,他参加了学院召开的由专业教师参加的关于物理电子学学科建设座谈会。

  6月24日,他参加博士生张新陆、陈云亮、哈斯乌力吉的开题报告会。

  7月1日,他主持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会,讨论本科生和硕士生选题。

  7月3日和4日,他参加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7月7日,他参加2001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7月11日,也就是他去世的前3天,他给和他一起创业的老教师王雨三打电话。王雨三一提起这件事就泣不成声:“马老师在电话里对我说,希望我在教学上辅佐一下年轻教师,把他们带上来。他说,他还亲自拟定了一份教学计划,下周一起讨论。他对专业在21世纪前30年内如何发展,均有设想。我们在电话里谈了很长时间,他嘱咐又嘱咐,就是对学科发展放不下心,我万万没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和马老师交谈……”

  有人劝马老师别这样拼命了,身体要紧。马老师回答说:“这把年纪,就像蜡烛要燃尽一样。我这个蜡头不高了,今后能做点儿事的年头不多了……”

  2003年7月15日这天,马祖光这位75岁的老人,放下了正在做的光电子学科30年内的学科规划,放下了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也撇下了瘫痪在床、相濡以沫50载的妻子,永远地走了……

  [新浪]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