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访郑和足迹:肯尼亚发现中国双龙坛(组图)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6-19
拉木,地处肯尼亚东北部海岸。从空中俯瞰,拉木机场与其说是一个机场,不如说是一段公路,飞机正在调整方向准备降落。时隔两年多,记者再次来到拉木———一个与中国结下特殊关系的肯尼亚小岛。 与上次相同,记者为踏寻郑和的足迹而来。这不,上次结识的阿巴斯船长就坐在滨海路旁,东望着从机场西驶而来的船只。他一看见记者就热情地打招呼,还主动陪同记者来宾馆,郑重其事地说,有“要事密告”。 阿巴斯说,2002年12月,附近帕泰岛的渔民从附近海域里捞出一对“双龙坛”,人们都说坛子是从那艘沉没在附近海域的中国古船里漂流出来的,因为当地人不但知道郑和沉船的故事,而且懂得“龙”是中国的象征。消息不胫而走,一位居住在拉木城仙拉镇的英国古董商便收买了中国坛子。“再具体的情况就要向博物馆询问了”。 记者急忙向博物馆奔去,博物馆副馆长斯沃里故作深沉,言谈中只字不提“双龙坛”,而是谈起记者上次采访后在当地引起的反响。他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当地出版的报纸,并把有关中国记者来拉木踏寻郑和足迹的报道读给记者听。接着便单刀直入地说:“你是为‘双龙坛’而来的吧,一定想看看了。” 我们从拉木乘坐一艘小木船南行,经过10多分钟后来到仙拉镇。上岸后,在狭窄的沙子巷道里左穿右拐,来到一个大户人家,一位穿着格子花裙、名叫特勒斯的高个子白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门。院落很大,满地是白沙。从沙滩、沙巷道到沙院落,拉木岛真不愧是一座沙岛,拉木城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城。走进院子一个浓荫遮盖着的角落,特勒斯蹲到楼梯旁,用手抚摸着一只淡红色的坛子说:“就是这只坛子”。一眼看去,坛子上的“龙”比较清晰。记者急于想知道坛子上是否有关于制作年代和地点的标记,提出能否观看坛子的里外底部。特勒斯解释说,由于年代久远,长期置于海底,里外底部都粘有海洋生物,特别是外底部的珊瑚已形成块状,与坛子紧紧粘在一起,使坛子无法稳定放置。“为了放稳坛子,同时起到保护作用,我特意给坛子下面堆放了一层厚厚的沙子,还给坛子里面装了一些沙子。” 我们将坛子里面的沙子倒掉,将坛子搬到大院,以便观察得更加清楚。这是一只六耳陶坛,重约10千克,高约70厘米,口径约20厘米,中部最大直径超过50厘米。在明亮的光线下,尽管坛子表面被各种海洋生物和海水腐蚀,“双龙戏珠”的图案却清清楚楚。“龙”身上的纹路也比较清晰,留有一道道深深的小圆点。仔细观看,两条“龙”都是三个爪子,其中一条“龙”的一个爪子脱落了,特勒斯用手抚摸着脱落处说:“爪子能够脱落,说明它可能是坛子烧制后粘贴上去的,而三爪‘龙’又说明这只坛子来自民间,不代表官方,因为在中国古代,五爪‘龙’代表皇帝,是皇权的象征。”特勒斯的这番话说明,他这个古董商还挺内行。遗憾的是,我们翻来覆去、里里外外认真察看,坛子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痕迹,无法准确判断其具体年代。 拉木群岛一带以前曾发掘出不少中国古瓷和其他中国文物,但都是一些碎片,残缺不全。当地考古专家表示,“双龙坛”作为打捞出来的第一件完整的中国文物,不但填补了一大空白和缺憾,对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中国古代宝船沉没帕泰岛附近海域提供了最有力的物证。作为一名古董商,能够收藏到当地发现的第一件完整的中国文物,特勒斯自然如获至宝,十分高兴。他也急于想知道这一特殊文物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特地热情邀请记者到室内“喝茶”。 特勒斯除在大院里摆设着从海里打捞出来的船上用具外,室内还陈列着不少东方工艺品。他对古老的中国文化、尤其是瓷器和航海颇感兴趣。谈到“双龙坛”的来历,特勒斯说:“2002年圣诞节前夕,我正在家中修炼瑜伽功,宾馆的一个小伙子急匆匆来找我,说是帕泰岛的渔民在捕捞龙虾时,从海里打捞出来两只中国坛子,因为感觉特别沉重,原以为是一堆大龙虾,未料是坛子,无不失望,差点又放回到海里去。宾馆寻找买主。我到宾馆时,另一只‘双龙坛’已被人买走,只剩下这一只了。”特勒斯津津有味地说。 问及坛子的价格,精明的特勒斯不愿透露实情,只是讲文物难以定价,各种人对“双龙坛”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价值标准:“在渔民眼中,坛子等同于龙虾,甚至还不如龙虾值钱,他们也许会把坛子以低于龙虾的价格出售。”当说到另一只坛子时,他以肯定的口吻说,自己见过,“和这只不一样,比这只要好得多”。 [人民日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