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南造船厂的强国船梦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07-17
江南造船厂在140年历史中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资料图片 老焊工讲述新中国造船史传奇故事,郑和精神数代延续百折不挠 □本报记者闾宏上海报道 从上海吴淞码头到长兴岛,航程只有1小时。王要武去的时候是今年5月,江水已经开始变暖。江南造船厂新的造船基地正在修建。两个码头已经建好,石子、水泥在一船船往岛上运。“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基地的雏形都还未出现。但是我会去想它将来的样子。”62岁的王要武从江南造船厂退休两年后,和厂里其他老工人一起去参观了位于长江口的长兴造船基地。基地建成后,他工作了42年的船厂将从黄浦江边整体搬至这里。 “江南厂长兴基地一期工程有5平方公里,规模是现在江南厂的5倍,完成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450万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平说,它将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 这个有着“中国第一厂”称号的古老船厂试图在未来重拾辉煌。近六个世纪以前,郑和带着浩浩船队从西洋航行归来之后,中国的造船业陷入了三百余年的沉寂。从江南造船厂的诞生开始,中国的海上大国梦想重新苏醒。 在王要武眼里,江南造船厂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企业,140年的历史一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梦想。“最通俗的解释是,江南厂的每一条船都有一个故事。” 大国船厂 1958年的一个夏日,16岁的王要武坐在家门口乘凉,天将黑未黑时,邮递员骑着车来到他面前,给了他一封江南造船厂技校的录取通知书,“技校毕业就能进船厂了。”王要武和他的家人都很高兴。邻居们也都来恭喜,“阿唷,你家儿子了不起,考进了李鸿章办的厂。”李鸿章创办江南船厂是这个传奇故事的开端,而且影响深远。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青铜甬道上的中华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江南造船厂是其中的一个部门。江南造船厂的建立,结束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停滞时代。 作为一个具有3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中国的海上实力曾经令人瞩目。1405年,一只由260多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郑和的带领下,载着2万多人,航行13万多海里,向沿途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国造船业的光荣。 87年后,哥伦布才带着3艘小型的轻快帆船和87人,开始了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远航。郑和七下西洋被视为中国航海事业的盛极阶段。但此后,明统治者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相反,停止再造出海大舟,并实行更严历的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个中原因为何,学界至今还在争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航海事业从此由兴转衰。 中国的国运衰落也从海上开始。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了中国大门,自此,挂着外国旗帜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 重造中国大船,此时被赋予了振兴国运的期望。江南造船博物馆中至今存有李鸿章的一份奏折,发黄的纸面上仍清晰可见“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字样,这正是1865年他创办江南制造局的初衷。 从晚清到民国的江南造船厂不断地根据图纸和科学著作,让“西方制造”在中国落地生根。江南造船厂宣传部的曾明说,船厂的历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国科技的开放史。 中国在1868年制造出第一艘载重600吨的明轮兵船。船厂自己设计了木质船壳,安上了自己造的汽炉和从国外购买的旧机器,在7月23日那天,它从浦江出发,驶至美英两公馆中,开炮庆贺。第一炉钢在1891年炼出,当时有参观者记录:“用极大水力之钢机压之,每方寸之力,重三千吨,殊骇听闻。”按照西方图纸制造的中国最早的后膛炮现在还存放在江南造船厂中。 “其实江南造船厂的船舶制造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近代工业落后,是因为当时江南造船厂在为国外造船时,所用的一个螺丝钉都是从国外运来的。但这个厂的总装实力已经很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08所的张炳炎院士说。 1918年,从江南制造局独立出来的“江南造船所”接下了中国第一张国外造船订单:为美国运轮部造4艘载重量10000吨、排水量14750吨的运输舰。2年后,四艘起着中国名字的美国船陆续下水,引起世界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称“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浴火重生 1960年,技校毕业的王要武走进黄浦江畔这个叫高雄路2号的地方时,看到的是一个历史痕迹斑驳的船厂。清政府期间建造的小楼立在厂区一角,国民党时期制造飞机的厂房仍被使用,临时用油毛毡、三隔板搭起的简易屋棚里,工人师傅在加工船配件。 江南造船厂的第一次辉煌己被连年战乱破坏。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自此一直未能恢复生气。而国民党撤离上海时,把江南厂的船坞、船台、发电机和主要车间炸毁,使其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能力。 “我也是后来才听说,国民政府很害怕将这家船厂完好地留给新中国。解放后,国民党又派飞机来轰炸过。”王要武回忆说。 王要武进厂时,这里已正式更名为“江南造船厂”,有1万多名员工。“我当时真没想到这里藏龙卧虎。”“刚解放时,江南厂主要建造三类船只。”江南造船厂厂史办的王荣富说,制造最多的是用于民航的3000吨左右的长江客轮;第二类是沿海航行的客货轮;后来逐步开始制造一些用于保卫海疆的500吨的小炮艇。 “在这个厂里,能看到一些外面见不到的东西。”王要武进厂不久,就感觉到了江南造船厂与新中国国家利益的关联。 王要武首先接触到的是潜水艇。那是新中国在建造的第一批潜水艇。1955年,苏联专家委员会主席祖鲍夫带领专家团来到江南造船厂,帮助中国制造第一艘潜水艇。此前,11名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已经前往苏联的索墨尔福造船厂学习过。 王要武就是跟着这些工人师傅学习装配潜水艇。军工车间是完全保密的,进出都要看特别通行证。进入军工车间的每个工人都被组织核查家族三代的成份,然后学习保密条例、军工条例,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做工。 每次做完活,王要武都要按照规定将电焊条的废弃部分收起来,归拢到指定的筐里,“这些东西是不能带出车间。因为其他国家能通过这些电焊条知道船舰钢板的性能,所以这些废弃物也是要保密的。”按照厂里的规定,即使对家人也不能说自己在做些什么船。“当时不断被教育,自己的工作是代表着国家利益,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谋生工具。”王要武说,这是至今都难以忘记的信条。 神话时代 “那时候的人好像都在口号里过活,要么是提前提前再提前,要么是造船速度一定要超过日本。”王要武说,正是在这些口号的刺激下,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 从1958年到1979年,江南造船厂的科技体系里,普通工人的智慧前所未有地被重视。沈鸿在20世纪只读过3年书,后来成为设计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第一艘万吨轮的直流电焊机是工人们用矽钢片自己改装的,片段电焊渣技术是工人们照着英国杂志上的只言片语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完成的。“当时没有西方技术力量可以依靠。江南造船厂就是靠着这些工厂智慧,支撑起了一个国家的重工业体系。”做过电焊的王要武说。 不仅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1959年后,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苏联也单方面撕毁了援助中国154个项目的合同,撤走了所有专家。王要武至今还记得厂长向全体职工贯彻党的“三自”精神时激动的神情。 “那时候要我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和自我奉献。毛泽东说了,美国人有的我们要有,美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结果真的。一切从没有变成了有。”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工业神话”。这种机器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有了万吨水压机就等于拥有了一套重工业体系。总设计师沈鸿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提出,中国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目标为1万2千吨。沈鸿后来回忆,当时既没有图纸,也没有核心技术,但他知道上海工人后来果然是工人的智慧起了作用。现在已经88岁的电焊老工人唐应斌在当时被称为“电焊大王”,由他负责焊接关键部位———立柱和横梁。最重的下横梁有300吨,由100多块比砖头还厚的钢板拼焊而成,只有用电渣焊才能焊那么厚的钢板。唐应斌之前从未使用过这种技术,只是从国外的杂志上看到过。“当时江南造船厂就像一个大实验室,到处堆着钢板,充满了实验精神。”如果将万吨水压机的全部焊缝折成100毫米厚,它的长度可延伸3公里以上。这在国际上也是很少能完成的事。因此,1965年唐应斌到巴黎去做了电焊技术报告。 关于江南造船厂就围绕万吨轮的土法创新,工程师蔡得福至今记忆犹新,总共实现了300多项技术革新,这些土法让工厂的机械化程度从1959年的37.9%提高到了97.8%。 王要武还记得当时盛行的口号是,“一切为缩短修船、造船周期而斗争。”车间工人会用敲锣打鼓送喜报的方式传递跃进的热情。5000吨“和平28”号的造船周期从16个月一直压缩到5个月零12天。而同期日本建造的吨位与“和平28”号相仿的“峰岛丸”,共花了138天,比中国晚了53天。 曾经为江南造船厂设计过船的中科院院士张炳炎也感叹,“要是以现在的物质条件,再加上那个时代人们的干劲,中国工业发展的速度会比现在快很多。” “向阳红10号”传奇 即使在“文革”期间,江南造船厂的强国船梦也没有停歇。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是江南造船厂的又一个传奇。它和“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共同完成了观测中国洲际导弹首次全程飞行的试验。这意味着中国战略武器和航天技术的体系得到全面完善。 “向阳红10号”的设计师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08所的张炳炎院士。他亲眼看到了当时国内船舶制造业与国际间的差距。 1965年,中国一条1万1千吨客轮交由法国大西洋船厂制造。张炳炎被交通部派为驻厂监造师。他能以船东的身份在法国人的船厂随意观察,“我每天都去四处看,厂里的各个角落我都非常熟悉。”船台上,张炳炎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机器,它顺着一根轨道,进行着自动焊接。这样的差距随处可见。“当法国人已经在10:1放样、无余量对接时,国内船厂的工人还在拿着一根细长竹条趴在平整不变形的木头地板上,进行1:1放样。”江南造船厂在这样的条件下建造远洋科考船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之前,新中国还从未有船只远涉重洋,去跟踪卫星和导弹的飞行。“船如果翻了、坏了,被大风浪吃掉了,那就是一个国际笑话。”张炳炎1971年开始参与设计“向阳红10号”,1975年,江南造船厂开始施工建造。 一批在民用船舶设计上有出色能力的技术人员被调上了“向阳红10号”的施工一线。他们看到液压机组中的“阀板”上油管密布,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当时的轮机加工技术人员做了45天,才最终完成。其中涉及到导体的自感和互感、交流电的趋肤效应等性质原理的比较分析,“很复杂的,江南厂的技术员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到国外去做学术交流。”当时的技术员,后来成为江南制造厂总工的叶长松说话时明显流露出自豪。 “向阳红10号”上的实验室有近百间,仪器设备近9000台,还有一架“超黄蜂”型直升机。极高的平衡能力是远洋船设计时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技术难题。张炳炎说,液压机组是平衡船舶的关键,“我当时想出来,在船里建造两个上下相连的水舱,可以注几百吨水。风浪小时,水集中在上舱,重心高了,船身稍有倾斜,马上就能回复。风浪大了,将水放到下舱,重心低,船体就稳,摇摆就不会太厉害。”“向阳红10号”第一次到太平洋就遭遇到12级风浪,当时,风速是64米/秒。海面上的涌浪有十一二米高,拍落到甲板上的水有齐腰深。船上有一个顾问是有远洋经验的智利船长,他跪在地上,不停求上帝保佑。但“向阳红10号”最后顺利闯过了这一关。“向阳红10号达到的抗风浪能力,发达国家设计出来的船只也不过如此。”张炳炎说。 落户长兴 如今,王要武已退休2年,但他时不时还会到厂里去,和老朋友聚聚、喝喝茶,聊些厂里的情况。他目睹着自改革开放后江南厂所发生的变化。“一切都开始同国际接轨了,船舶制造迅速地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对高大船体上挂下的自动焊接机器,王要武早已习以为常,这比数十年前张炳炎在法国首次看到的更为先进。厂房中,多了许多电脑。放样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在将来,计算机要进行深度联网,从设计、到放样、到制造加工,要一体化。”张炳炎说,中国的造船业要进一步向数字化推进,最终实现完全计算机放样。 造船模式的改进将使得效率成倍增长。目前,从签合同到交船,中国的造船周期一般是在二十一二个月。“而以前中国造一条船五六年是很正常的。”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中国的船舶制造已连续十年在世界排名第三。 张炳炎说,去年全世界共造船6000多万吨,中国造了800多万吨,占总体份额的13%。“中国今年打算突破1000多万吨,希望能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8%。”中国的目标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只是现在承载这一梦想的,不再仅是江南造船厂一家。 中船集团去年在上海已建成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外高桥造船基地。外高桥造船厂里,有两台600吨的龙门吊,两座30万吨级的船坞。去年曾为比利时打造一艘17.5万吨的散货轮。这意味着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已能建造世界上吨位最大的好望角型散货轮。 江南厂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世界公认的高难度尖端技术产品———液化气船,现在,除了江南厂,沪东中华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等一些船厂都已拥有了这项制造技术。 今年6月3日,江南造船厂迎来140周年的生日。在这一天,在中船集团的长兴基地,一个国内最大,年造船能力450万吨的新江南厂开工建设。 “得到这块基地,江南厂的发展会快很多。”王要武说。中船长兴基地处于长江河口,依长江,濒东海,具有8公里长的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江面开阔,水深12米,是发展造船的天然优质基地。 王要武说,目前在黄浦江边的江南造船厂只能造7万5千吨的船,“并且每次造船时要动用大量人力去挖江底的淤泥,黄浦江的水太浅,江中央的水深只有9米。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平也认为,江南厂从现址到长兴,是一种跨跃式的突破。“今后,将不会受到这种限制,可以建造任何一种船舶。” -链接 中国造船业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有1400多个港口和21万艘运输船舶。我国外贸进出口物资90%由海运承担,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据统计,如今的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多家发展到700多家,拥有近百个专业齐全的科研机构,科研技术人员近7万人,形成布局基本合理,大、中、小企业并举,造船、修船、配套、海洋工程协调发展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形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地方和其他船舶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新京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