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公正平台   创造宽容环境

WELCOME TO 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树育健康心态   共谋高尚事业

科学热点
科学新论
专家论坛
科学观察
科学讨论
科学杂谈
科学轶趣
科学成果
科学论文

 

 

揭开顺治皇帝死亡之谜 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10-04

 

央视一套《发现之旅》10月1、2日播出

  (上集)

  字幕:清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正月初六

  这一天, 新年的欢乐祥和还笼罩着整个京城。然而,此时此刻的清宫,却看不到丝毫节日的喜庆。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字幕: 清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正月初九

  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八岁的孩子战战兢兢的坐在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上。这个叫作玄烨的孩子,就是后来威名赫赫的康熙大帝。

  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

  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清朝史籍对顺治皇帝的日常活动有着详细的记载,在《清史稿·世祖本纪2》中,光是顺治到南苑狩猎的记载就多达22次。相比之下记录顺治死亡的文字,无疑是少得可怜,只有短短十一个字。为什么顺治的日常活动能有如此详尽的记载,而关乎生死的大事,却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更让人们费解的是,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清宫档案中竟然只字未提?

  300多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威严的紫禁城依旧沉默不语,那段关于顺治死亡的历史,彷佛就在这样的静默中永远尘封了。

  李国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研究专家。有关顺治皇帝的死因,史料中存在太多的疑点,李国荣决定,从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中,解开这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题。

  (访谈:李国荣)

  记载顺治皇帝生平活动的《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顺治帝免去群臣的朝贺礼仪,而且祭祀太庙的仪式,也委派官员前往。壬子日,也就是初二这一天,顺治皇帝感到身体不适。

  (访谈:李国荣)

  其中谈到,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那么从初二到初六,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顺治的病情急剧恶化,到初六,已是"大渐"了。"大渐"这个词,在古代是专指帝王病重病危的,那么皇家档案里出现这样的字眼,说明顺治确实是病入膏肓。另外在初六这天,朝廷还传出谕旨,说是除了十恶不赦这样的大罪之外,其他的死囚各类罪犯一律释放,想以此来为顺治消灾祈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顺治到初六这一天,病得已经是相当严重了。

  也就是在记载顺治大渐的初六夜里,深宫就传出了顺治驾崩的消息。

  《清世祖实录》,作为记录顺治皇帝生平最权威的档案,在漫长的清朝统治时期,被专门保存在皇史宬的金匮里。别说平民百姓,就是朝中的文武大臣,不经特许,也很难看到片纸只字。在那段历史已经远去的今天, 探索顺治死亡的真相就是从这里开始。然而此时,一个无法回避的疑问摆在了面前。《清世祖实录》中用了200多字记载了顺治死前的活动,而描述他的死亡却仅有11个字,时间,地点,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是清朝皇室家谱《玉牒》,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世开始,记录了清皇族每位成员的世系的表述,并且详细记录各人的婚姻和生卒情况。然而,关于顺治皇帝的死亡 ,《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

  (访谈:李国荣)

  顺治皇帝得病,从初二到初七,短短的五天时间 就命丧黄泉了。由此可见,他得的不是一般的寻常之病。可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档案中的记载只是说顺治身体不适,而对具体的病因病症却只字未提,这样就给后人留下一个猜不透摸不着的谜。

  顺治究竟是患上了什么可怕的病症去世?疑问萦绕在李国荣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同样让人费解的,是顺治临死之前留下的遗诏。这份遗诏又叫罪已诏,一直以来倍受争议。因为在整篇遗诏中,充满了顺治皇帝的自责,经营殿宇靡费甚多,燕处深宫御朝绝少,自恃聪明不肯纳谏,前后开列了多达十四条的朕之最。

  为什么顺治会对自己平生所为如此内疚自责?这样的自责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离开人世时最后的心情,这其中究竟又隐藏着什么呢?

  关于顺治的遗诏,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相传,顺治皇帝迷恋上了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对此极为不满,设计害死了董小宛,顺治悲痛欲绝,最终不治而亡。为隐瞒事件真相,在顺治皇帝驾崩后,孝庄假借顺治之名,伪造了遗诏。

  对于这种传说,北京社会科学院的清史专家阎崇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访谈:阎崇年)

  民间有个传说,就是董小宛是冒辟疆的妾,是江南八大名妓之一。诗书琴画样样精通 长得又娇美,长得非常娇美动人。清兵南下的时候 就打到南京。有一种说法就是把董小宛被俘虏了,俘虏以后就带到北京。

  传说中,董小宛美艳惊人,才艺兼具,入宫后深得顺治的宠爱,最终被顺治立为贵妃,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董鄂妃。一代名妓成了皇贵妃,这引起了孝庄皇太后的不满,于是孝庄设计害死了董小宛。

  (访谈:阎崇年)

  死了之后,顺治就受了很大的的打击,痛不欲生,寻死觅活,所以太后曾经派人看着他免得他自杀。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宫中就传出顺治驾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里,贵妃去世,天子驾崩,为什么这一切如此巧合?就在顺治死后,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吴梅村,写下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然而,一些文人学者在诠释这首诗的时候,发现此诗迷离恍惚,字里行间似乎不仅仅是在赞佛。

  吴梅村在诗中写道:"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 在朝中任职的吴梅村,深知朝廷内情,又不敢明言,于是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用隐晦手法记入诗中,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史诗。当时顺治皇帝与董小宛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免猜想,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陛下,会不会就是顺治皇帝。

  此外,诗中还有这么一句:"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据《汉武帝内传》所载,双成全名叫做董双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的侍女。那么,这里的双成暗指的又是谁呢?《清凉山赞佛诗》中还写道: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 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这分明是个董字。

  联想到诗中提到的双成,全名叫董双成。而千里草影射的又是个"董"字,人们更加确信诗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小宛的顺治皇帝。如果吴梅村诗中确实以千里草和董双成的典故暗指顺治与董小宛之间的爱情,那么,他会不会也深知顺治死亡的真相,而用影射的手法将此写入诗中?

  反复研读吴梅村的诗句,人们对其中的一句诗,百思不得其解:"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据吴梅村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那么联系上下文来看,吴梅村是否在暗示,顺治皇帝并没有真的死在宫中,而是退位前往五台山出家了。

  (访谈:李国荣)

  根据清宫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也就是顺治八年的冬天,他在遵化打猎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静修的法师,法号叫别山。也就是从这以后,顺治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顺治十四年,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高僧憨璞(pú)聪见面。此次会面,两人相谈甚欢。憨璞(pú)聪对佛法的阐释深深触动了顺治。从此,顺治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访谈:李国荣)

  有一次顺治对来到北京的宁波天童寺的主持木陈忞说:"朕猜想我的前身一定是个僧人所以现在一见了佛家寺院,就不想再回到宫了。要不是怕皇太后掂念,我早就出家了。

  顺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后,他曾经一度伤心欲绝,无心朝政,病逝于养心殿也许仅仅是个对外托词,顺治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了。据《起居注》记载,康熙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此类活动本可以在北京举行,可他们偏偏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而且这样的活动不只进行过一次。如此看来,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许才是隐藏在礼佛背后的真相。而这也就恰恰能够解释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日往清凉山"。

  (访谈:阎崇年)

  庚子之变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她叫西巡。到了山西北边的时候,当地要接待她,接待 当时的物质条件就比较差,她是皇太后 那又器具不够,就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说那些用具跟宫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顺治当年用过的。

  康熙孝庄的五台山之行,神秘的御用器具,民间关于顺治与董小宛爱情的传说,这一切都在印证《清凉山赞佛诗》中迷离的影射。如果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关于顺治死亡之谜似乎可以还原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孝庄害死了董小宛,顺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为托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而孝庄唯恐此事为天下人所知,于是便假借顺治之名,伪造遗诏。遗诏中的种种自责,无疑也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莫虚有的罪名。

  遗诏不是出自顺治本人,而是孝庄所写。对于这样的说法,李国荣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从顺治的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分析,遗诏中的自责并非不合情理。

  (访谈:李国荣)

  顺治这个满族出身的皇帝,在他入主中原以后,面对着这片土地和臣民,面对着这里的生活和文化一切都感到陌生。那么他要当好皇帝,实施有效的统治,又必须尽量的去熟悉与适应这一切,甚至背离他自身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这就使顺治皇帝陷入一种困惑与矛盾之中,乃至于在他内心深处常常有几分自责的成分。

  顺治亲政之后,多次召见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并向他学习天文和物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顺治受到汤若望的影响,曾经一度笃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忏悔的性格。在位期间,他屡次下诏白责,并要求各种文书不能称自己为"圣"。既然遗诏的内容在情理之中,那么遗诏又是怎么撰拟的呢?

  (访谈:李国荣)

  顺治朝的翰林院学士王熙他曾写过一部《自撰年谱》。在这部年谱中王熙谈到,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这天,他被召入养心殿,在聆听完顺治帝旨意后,便到这个乾清门起草遗诏顺治的这份遗诏,是御前大臣们三次修改,三次进呈,顺治皇帝则是在病榻上咬着牙三次过目钦定。

  在王熙的《自撰年谱》中,李国荣意外的发现了关于顺治死因的线索。

  (访谈:李国荣)

  翰林院学士王熙在他的年谱中写到在他应召进入养心殿以后,病榻上的顺治帝对他说朕得了痘症,恐怕是好不了了。

  所谓的痘就是天花,顺治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只有五天的时间。他的病症与天花病极为相似。所以史学专家们认为顺治皇帝很有可能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王熙自撰年谱》的记载,让人们不得不将怀疑的目光投向顺治出家的说法。年谱中明确提到顺治身患天花,卧床不起,那么民间为何又会传言顺治为了董小宛到五台山出家?就在重新审视之后,顺治出家的说法又有疑点浮出水面。

  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详细追忆了自己和董小宛的相识:己卯初夏,他和董小宛第一次见面。己卯--也就是明崇祯十二年,这一年董小宛16岁,而顺治才两岁。

  (访谈:阎崇年)

  就她(董小宛)十四岁正红的时候,顺治皇帝刚出生。该到顺治十四岁的时候,亲政的时候,她已经二十八岁了。有史书记载,笔记也记载,就是到顺治娶董鄂妃的时候,董小宛早已经死了,不在人世间了。他们俩怎么结合呢?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孝庄也就不可能像传说中所讲,因为看不惯一代名妓成为贵妃,而设计害死董鄂妃,那么为什么顺治出家的传说会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被演绎得如此具体生动?

  (访谈:阎崇年)

  董鄂妃成为顺治的爱妃之后,生下一个儿子,就是皇四子,死了。董鄂妃非常悲痛,日夜啼哭,因伤成疾,不久就死了。

  爱妃辞世,留给少年天子无尽的哀思。顺治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顺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为顺治在万善殿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 在僧人传记《续指月录》中,李国荣找到了记载顺治净发出家的文字,然而之后的记载却将故事引向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访谈:李国荣)

  顺治皇帝剃光了头发要出家了,这一消息立即震惊了皇宫内外。当然最着急的要算是皇太后了。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召回京城。

  据《续指月录》记载,玉林琇到北京后,听说弟子茆溪森为顺治剃发,当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烧死茆溪森。顺治得知这件事情后,无奈之下只好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

  这么说来,传说并非空穴来风,顺治的确曾经削发为僧,只是他的出家最终并没有成行。

  就在顺治重返皇位的两个月后,正当京城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春到来的时候,深宫传出了顺治染上天花的消息。五天后,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

  从种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患天花而去世,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顺治患病去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然而清宫档案为什么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讳莫如深,难道顺治死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下集)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是清代皇帝主要的陵园之一。顺治死后,朝廷依照他的遗嘱,就将他葬在了这里。

  (访谈:李国荣)

  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十四岁那年的冬天,在打猎的过程中,发现并确定下来的。应该说呢,这是一次很特殊的打猎活动。因为皇帝行围打猎,一般都是在秋天举行,而这次呢,却偏偏是在冬季。

  事实上,这次行猎不过是一个堂皇的托词。顺治八年冬天,京城天花大爆发,死亡的阴影笼罩皇宫,顺治不得不远离京城,来到遵化一带的山野之中。名为行猎,实为避痘。

  一代天子,竟为天花所迫,不得不离开皇宫,将自己放逐于北方的寒山冻水之间。

  (访谈:阎崇年)

  天花,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传染性很严重的病,而且死亡率比较高。特别是满族入关之前,他在山海关外 当时是地广人稀,疾病传播的机会相对少一些。满族入关之后,到了中原地区,细菌传播就比较厉害。另外他们刚一进关以后,水土也不服。顺治进关才十八年,时间比较短,所以呢,很容易传染上这种天花的疾病。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不满八岁的康熙坐在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上。而康熙之所以能坐上今天的龙椅,是因为他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终身免疫。对于天花,当时的人们几乎是谈之色变。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隐去了顺治死于天花的事实。

  这是顺治年间,一个叫张宸的官员所写的个人笔记,书中这样记载,正月初七这一天,也就是顺治驾崩的第二天,朝廷在传谕大赦的同时,还传谕民间不许炒豆,不许点灯,不许倒垃圾。

  (访谈:李国荣)

  不许炒豆,不许点灯,不许倒垃圾 这些禁忌只有在皇帝"出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京城内外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与翰林院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中所记载也是基本吻合。所以呢,可以推断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天花死去的。

  史料的研究结果,几乎全都倾向了顺治死于天花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似乎能够消除所有的疑点,但是为什么几百年来,对于顺治的死亡,依然还有那么多的猜度和怀疑呢?

  王戎笙,中国社科院明清史研究专家,10年前,他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顺治遗诏的学术论文,从而引发了历史学界对顺治死因的再度关注。

  (访谈:王戎笙)

  我看过现代的医学和古代的医学,古代医学 ,比如说康熙朝的有一个叫张璐,他有一本书叫《医通》。这里面讲了天花的症状是非常之,讲了很多地方讲到。

  《张氏医通》中这样描述天花的症状:痘疮将出必先发热。痘疮成浆之时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应,自语呢喃,如邪祟状。

  (访谈:王戎笙)

  就是发高烧,当然他不会说多少度。发高烧,昏迷,人体抽搐这些症状。反正是说话的时候,胡说吧,那是昏迷的一种表现。我们说,顺治是患了天花,而且是很重的一种天花。发高烧发到39或40度,这个人就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思维,他就不可能去回顾自己在过去十年当中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哪些做的对,哪些做的不对,这是做不到的。

  既然顺治染上天花,临死前必定陷入昏迷状态,那么为什么在遗诏中,顺治又异常清晰地为自己开列了十四条罪状呢?

  (访谈:王戎笙)

  另外,他要解决他当时一些很大的一些难题。这些难题,首先就是说选一个接班人谁来接位当皇帝,选的是一个玄烨。就是康熙,当时很小,八岁。八岁的孩子必须有辅政大臣。要找一些跟多尔衮没有关系的人,因为权力大 ,他是辅政王权力大。要跟多尔衮没有关系的人,这个在逻辑思维不严密,头脑不清醒的话是很难做到的。他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要很快的解决,必须写到遗诏里面去。所以我认为,这就不是一个天花病人所能做到的。

  王戎笙的分析有理有据,但是在学士王熙的《自撰年谱》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记载:初六这天,王熙应召进入了养心殿。聆听完顺治帝旨意后,便到乾清门起草《遗诏》。最后,御前大臣们三次进览,顺治三次过目钦定。

  从天花的病症推断,顺治临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亲自口授遗诏。那么,王熙在《自撰年谱》中所记载的,顺治临死前口授遗诏,开列自己的十四条罪状,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谁来继位和辅政大臣两大难题,这些事情又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王熙自撰年谱》中记载,顺治是在初六午夜,也就是初七清晨子刻驾崩的。而据《平圃杂记》所载,张宸是在初八上朝时,才得知顺治驾崩的消息。

  (访谈:王戎笙)

  都说是病死或者是天花死,但是时间上不一致,这就是一个疑点。

  不仅顺治驾崩时间的记载相差了整整一天,顺治哪一天得病,史料上的记载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清实录》中记载,壬子,也就是初二那天,顺治感到身体不适。《平圃杂记》中却说,初二,顺治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而据《自撰年谱》记载,王熙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天进宫请安,但是都没有说顺治生病。而且初三这天,顺治还和王熙讨论事情。

  天花发病初期,体温急剧上升,之后便是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如果顺治真的染上了天花,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初二发病初期,冒着高烧到悯忠寺看太监吴良辅剃度。就算是回来之后才发病,第二天,恐怕也很难在就关系重大的事情和王熙谈论。而且让人们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王熙对于讨论的内容,仅仅用了--俱不敢载四个字简单代过。如果说王熙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苦衷,为什么他要如此遮遮掩掩,闪烁其词。

  究竟是为什么,史料在这么多关键之处的记载,会有如此之多异常明显的出入,这似乎很难用记述者的失误来简单地下结论?会不会是顺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隐情呢?

  1992年,一个普通的下午,居住在厦门的郑万龄,在家中整理父亲留下的遗物。郑家是郑成功的后代,郑万龄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不少和先族相关的书籍。然而,就在整理的过程中,一本书吸引了郑万龄的注意……

  (访谈:郑万龄)

  在我看到这本书,就是说已经很旧了,时间又很长了。那里面是《延平王起义实录》,所以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感到说这个书肯定很宝贵。

  郑万龄发现的手抄本叫《延平王起义实录》。延平王,是南明永历皇帝为奖赏郑成功抗清有功,而赐给他的名号。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郑成功的戎马生涯,从1912年抄写到如今,将近一个世纪,除了主人,从来就没有人知道过它的存在。

  (访谈:郑万龄)

  郑雨春是我爷爷的名字,那(《延平王起义实录》)就是我爷爷委托学校一个老师,叫郑叔成抄的。

  《延平王起义实录》一直由郑万龄的爷爷郑雨春保存,直到去世才传给郑万龄的父亲。手抄本前页"不可东移西借" 的训诫,让它时至今日才迟迟浮出水面。2004年4月20号,《厦门晚报》的头条新闻吸引了无数的目光。顺治被郑成功毙于厦门,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来自郑氏家族祖传的手抄本--《延平王起义实录》。

  《延平王起义实录》有着这样一段记载:有人密报郑成功,高崎之战中,顺治皇帝在厦门思明港被炮击没,清军将领达素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消息。

  (访谈:洪卜仁)

  我当时看了《延平王起义实录》,这本书的手抄本是从张宗洽先生那边家里看到的,我当时看了这本书,就感觉到很惊奇。因为它有一些说法,是以前我们在接触郑成功史料所没有发现的。当时也这样想了一下,这有可能吗?

  顺治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惊人之言的出现让专家们的目光聚集在《延平王起义实录》。就在研究考证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手抄本上还有一段关于太师郑芝龙被害内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顺治帝死因: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屡次写信劝儿子郑成功投降都以失败告终,但顺治并未将他治罪。

  (访谈:洪卜仁)

  这一次战役以后,因为顺治死了 死在筼筜港,死在厦门。所以呢,有一些清朝大臣里面跟郑芝龙有矛盾的就利用这个机会给新的皇帝也就是康熙皇帝告状,他说,人家可以打死你的父亲,指的就是郑成功打死顺治。那你为什么就不能把郑成功的父亲给他处死来报这个杀父之仇?康熙听了好像很有道理,所以也就把郑芝龙全家十几口给他处死了。

  2003年8月,一封来自厦门的信摆在了清史专家何龄修的桌前。让何龄修没有想到是,这封信给他带来了顺治被炮毙于厦门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访谈:何龄修)

  我看了这个信以后,我感到特别的惊讶。因为二百年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记载。这个书是《延平王起义实录》,是民国二年作的。等于清朝灭亡以后,这个书才出来,这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这个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不可思议的说法,在厦门却早有相关的传说。厦门海域,有一种很奇特的鱼。因为肚子里面没有鱼鳔,被人们称为无鳔江鱼。民间传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岛抗清,顺治皇帝御驾亲征,来到厦门。郑成功的部队沿岸与清军激战。就在这一次的激战中,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轰而死。

  (访谈:洪卜仁)

  皇帝死了,顺治跑哪里去了?就沉到江底。江鱼是厦门筼筜港的特产,鱼很小,本来是有鳔的。据说从这以后,所有筼筜港的江鱼就没有鳔。所以厦门有一句,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江鱼食皇帝肉,畅快无鳔"。就是太高兴了,能够吃到皇帝肉,所以它连那个鳔都不要没有了。这是一个传说。

  这个笼罩着浓郁神话色彩的传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顺治皇帝真的死在厦门海战当中了么?

  (访谈:洪卜仁)

  我认为顺治是可能亲征的。根据在哪里,因为我过去看过,他在这个,郑成功去攻打南京,当南京还没有解围的时候,顺治就曾经表示他要去亲征。后来就听说南京已经解围了所以他才取消。

  清兵统帅达素之死,也存在着颇多疑点。《延平王起义实录》中称,顺治被炮毙后,达素畏罪自杀。在今人研究郑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见闻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十月清调达素回京问罪,达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迫达素选择了这条不归路?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一场败仗?

  何龄修仔细研究了厦门文史专家提供的种种史料,不禁陷入了沉思。顺治皇帝被炮毙于厦门,这种惊人的说法毕竟只是存在于一份手抄本中,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相关凭证。

  (访谈:何龄修)

  我对这个炮毙顺治帝,最早的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就是看当时人有无这方面的一点线索。所以 我先看了杨英的《先王实录》,这是讲郑成功事迹的,这个里边没有记载。郑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复台湾之前,他有一次讲话,他讲话也只提到去年虽胜达虏一阵,就是说打败达素军队一阵,并没有说打死了顺治。

  为什么郑成功对这样一件重大事件从未提及呢?不仅如此,南明大臣张煌言在给永历皇帝的所有奏报中,也从来就没有过关于顺治被郑成功炮毙的片纸只言。

  (访谈:何龄修)

  按道理说,打死顺治皇帝是一个很大的功劳。天大的功劳,但是也没有提到就说明当时人并没有这种说法。

  顺治十七年,清朝将领达素带领清兵抵达厦门,之后便开始了和郑成功军队的激战。

  (访谈:何龄修)

  那么交战是四月,打得比较厉害比较激烈是五月,那么顺治被炮毙的话,不能超过五月五月以后没战事了。顺治十八年,新皇帝才即位,中间的空缺达到了半年以上。这个非常危险的时机,叫权力真空。

  皇位虚悬半年,权力真空必将导致政治混乱,这种情况在极权统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发生。如果顺治真的是在五月份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为什么康熙没有马上即位,而是足足过了半年才举行登基大典,留下权力真空如此之大的隐患,素来深谋远虑的孝庄皇太后会这样处理吗?

  《延平王起义实录》带给专家们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顺治是否御驾亲征来过厦门?又是不是真的死于郑成功的炮轰?除了一份家传的手抄本和一个遥远的传说,专家们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证。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答案的迷失让顺治死于厦门的说法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300多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威严的紫禁城依旧沉默不语。那段关于顺治死亡的历史,就在时光的流逝中变得模糊不清。究竟是什么夺走了一代天子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无法得到确却的答案。人们只能依靠着史料中的零星记载,尽可能去还原那段历史本来的面目。为了爱情遁入空门只是充满想象力的传奇,而顺治被炮毙于厦门则是一个似乎永远无法求证的谜。从各种史料和迹象推断,顺治死于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依然不是最终的定论。顺治神秘的死亡也许就在紫禁城的静默中永远被尘封了。然而,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难以猜测的谜题,才会显得如此耐人寻味。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诚信为本

经商做人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nbaoe@public3.bta.net.cn

 


 

快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污水中生物菌群难以氧化的含苯类有机物、氰化物、氨氮化合物等各种严禁直排江河的具有高度污染性的物质。适宜于处理化肥、农药、制药、印染、制革、化学合成、电镀、石化、焦化、微电子等各个行业排放的各种污水。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anbaoe@public3.bta.net.cn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电话:010-62063238   E-mail:welcome@sciencehuman.com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