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论评:第一碗面条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重大发源地
来自中国西部青海省的一项考古发现——四千年的面条,看似并不多么惊人,但实际上所蕴藏的信息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面条的地点拉加,是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也说明,中国农业的成熟是非常早的,早期农业也非常发达,甚至可以上溯到万年以前历史;这同时还表明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这碗面条绝不同于一般的食物,足以让现代中国人震惊中国早期先人创造文明的博大智慧。
首先,面条质地均匀考究,这说明做工非常讲究细节,工艺的完美性。从当时的工具利用来讲,这种面条只可能是拉出来的,中国拉面可能是面条的最早起源。在西北等各地,拉面至今是各家各户最为基本的饮食手艺。
当提及的是,拉面的发明很有可能与陶瓷制作有直接关系。在陶瓷制作中,对于陶泥可以做成各种形状,这就易于使人联想到将粮食磨碎后加工成各种形状,因为这种加工成熟的食物是可以满足较长时间里携带不变质的需求,极为方便古人做猎守、出征和远出活动。面条可能就是这其中的发明制作之一。
其二,面条的成分是小米和粟米,说明中国农业种植的多样性。一般来讲,在科技不够发达的远古时代,小米的产量是非常低的,亩产达到800斤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要满足古人的食物需求,仅仅种植小米是非常不够的。小米只能是用作制作面条一类的特需粮食。
其三,小米制作面条的加工工艺是比较有特色的。如果将小米直接磨碎是很难加工到如此精巧的面条。我认为,很可能小米在加工成面条之前先期经过浸泡,再磨浆下滤,其滤浆通过沉淀滗去上清液后,将剩下的沉淀物晒干后就可以用作制作面条了。这种工艺和现今人工加工淀粉的工艺是一样。也只有通过此种方法才可能将小米加工成面条。在古代,一些高档优质陶瓷加工中也是需采用此种办法的。
其四,使用小米做成面条,应该是比较讲究氛围和规格等级的食物了。从做工考究上也可以看出这种面条不是用于一般餐桌就食或普通日子就餐的,应具有礼数意义。
其五,“意大利面条的起源说法各异,有的说来自意大利中西部古国的伊特鲁里亚人,有的说来自古罗马人,甚至还有人说是阿拉伯商人传过来的。”我们通过这一碗面条的发现就基本上证实了面条是通过古代商人传播过去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来自阿拉伯的商人了。汉朝“丝绸之路”的开拓更是将中原文明带到了西欧。面条的传入欧洲应该是发生在这一段时期。面条发现地——青海,也正是“丝绸之路”的覆盖范围,处于当时中西商人频繁活动的地域。
“在意大利罗马城北,有一个公元前四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墓,墓内壁画上画有佣人用水和面做成面条的全过程。”这个发现说明了面条传入的准确年代,这也表明这个人在面条传入意大利做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
所以,这碗面条的发现完全显露出了人类文明史的进化历程,是远古农业文明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重大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食物见证。此次考古发现,足以再度刺激现代中国人创造现代文明衰落的羞耻心。
[巴人 2005-10-21]
相关报道
科学家发现世界第一碗面条来自中国
考古学家最近指出,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碗面条不是来自意大利而是来自中国。
一碗保存良好的黄色面条在中国西北部黄河附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经过检验,历史长达4千年之久,至此,用无可辩驳的证据把关于面条发源地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此前,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他们的祖先曾在2千多年前发明了面条。
面条是在青海省的拉加(音)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的,这些面条很细,直径大约0.3厘米,长50厘米,颜色发黄,和今天的拉面很相似。
像拉面一样,他们也是用手工拉抻做成的,不过古代的面条不是用面粉做的,用的是小米。这一新发现发表在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证明中国比意大利早2千年,就可以制作出面条并且煮熟。
现在,意大利面条的起源仍不得而知,说法各异,有的说来自意大利中西部古国的伊特鲁里亚人,有的说来自古罗马人,甚至还有人说是阿拉伯商人传过来的。
在意大利罗马城北,有一个公元前四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墓,墓内壁画上画有佣人用水和面做成面条的全过程。事实上,伊特鲁里亚人和古罗马人更喜欢烤东西吃,比萨就是个例证。
发现面条的地点拉加,是石器时代的遗址。在4千年之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洪水摧毁了村庄,现在整个村庄被掩埋在三米深的地下。
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李厚源(音)博士带领的科研小组,负责考古发掘工作,他们发现一个倒盖着的碗状物,翻过来一看,才发现是面条。
为了查明面条所使用的原料,小组把碗中的面条和现在的面粉做对比。现代的意大利面与亚洲面条通常是用小麦粉和面包粉制成。而古代的面条则是由小米做的,不含任何面粉。
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证据,那就是古代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早期的基本作物和食物生产都是依赖小米的。
(摘自10月13日英国《泰晤士报》,原题:中国面条比意大利早2千年,作者马克·汉得森,罗淑珍译)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