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娘娘寨遗址重重锁迷雾:东虢国的岁月诉说(图)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5-11-28
作为御敌护已并取水用的护城河,见证了太多的历史与苍桑。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图 太阳 薄雾 太阳将要升起,薄雾也将散去。
2700多年前的东虢国在人们心中留下一团浓雾,这团浓雾会随着娘娘寨遗址的发掘而渐渐散去吗? 自河南省郑州荥阳市豫龙镇北行,坑坑洼洼的道路让三轮钢筋扎起的车篷疯狂作响,马达轰鸣声中简陋的车身恍然变成西周时郑国的战车,跌跌撞撞地奔向东虢。 半个小时的颠簸,十数里的行程,我终于站在豫龙镇寨杨村西北的娘娘寨遗址前,这一天是公元2005年11月19日。 少见的西周古城遗址 远远的,一处突兀于地面5米左右的城墙进入视野,随同的当地人用手一指:那儿就是娘娘寨。 如果不用心,你不会注意到它的不同寻常。 与周围长满麦苗的庄稼地相比,它仅仅是高出地面数米,从土壤上讲,它就地取材筑土成墙、围墙成寨,寨内同样是平整的庄稼地,青青的麦苗在寒风中依然呈现勃勃生机。 但,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城。 远处望去,用土夯筑的城墙上零零散散长着几颗小树,风雨侵蚀过后城墙上明显松动的夯土、不同程度的滑坡,见证了它经历过的近三千年风雨。 沿城墙环行,让人惊奇的是土城墙没有一处断开,依然围拢成环,除了寨门,你从哪儿也进不去寨子。城墙脚下被人踩出一条清晰的小道,看来喜欢围着娘娘寨环行的人为数不少。 娘娘寨寨门位于正东,其实所谓的寨门只是城墙的豁口,入寨门缓缓上行三十米,方达寨内土地的平面,西北方向数十名当地村民正在考古人员的指挥下清理探方(成规格用来考古挖掘的土坑),几个探方内的泥土已清理完毕,寨子西城墙下一段深五六米的护城河也显露出来。 娘娘寨早已有之,但对古城遗址的发掘却刚刚开始。 南水北调中线渠线确定后,考古人员对沿线文物进行普查,结合此前在娘娘寨地面和城墙中找到的陶片,遂决定对娘娘寨发掘。 今年4月底,大规模的勘探发掘开始,考古人员在寨内土层下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碎陶片,战国土层下还发现春秋时期的灰坑,以及西周陶片,更在城墙外发现一处护城河。 这是一次让人惊喜的发现,这片2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随后被考古人员确认为一处重要的西周时期城址。年代如此久远、保存如此完整的城址实数罕见,它的出现让考古界人士欣喜不已。
先人们已经作古,抚摩远古可以想像先人们的苦与乐。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图 典籍中短暂留名的东虢 这片神秘的土地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黑土层下埋藏着什么秘密,娘娘寨是历史上东虢国的城池抑或兵寨吗? 正在探方内发掘的村民不时会找到一些陶片,抑或是一具完整的人骨架,娘娘寨出土的文物初步将这处遗址的年代确定,而史料则将历史上东虢的地理位置限定,娘娘寨在东虢境内。 《史记·固本纪》等文献中记载,西周初年,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周文王弟弟姬叔被封于今陕西境内,史称西虢,弟弟姬仲则被封于虢地,是为东虢,故址在荥阳境内。 在民国17年重修的《汜水县志》中,关于周初封虢的记载更为详细:虢叔封于制,是为东虢,今县(汜水县,如今的汜水镇)东上街镇,传为东虢城故址。 虽然娘娘寨遗址的发掘开始不久,当地村民却已经相信这就是那个历史上的东虢国。正 在发掘的村民会指着探方内的一个地方告诉你:这就是东虢时人们用过的陶片,这就是他们的住房,这些话未必正确,却看得出他们在发掘工作中受到的熏陶,和对这处陪伴他们左右的娘娘寨的感情。 北魏《水经注·济水》中记载:"索水又东,迳虢亭南,应昭曰:'荥阳,故虢国也',今虢亭是矣。"水经注中提到的索水,当地人今天称之为索河,虽河水不大,但索河自西向东,在娘娘寨北城墙不远处缓缓流过。古人没有水井,聚集栖息必定依水而建立家园,这又是一处佐证。 西周亡后,平王东迁,西虢部分族人随之东迁,迁至上阳者称南虢(今河南陕县),迁至下阳者称北虢(今山西平陆南),其宗庙社稷在下阳。北虢、南虢分别于公元前658年和公元前655年被晋献公所灭,东虢于公元前765年被郑国吞并。 正因东虢在历史上时间不长,且年代久远资料缺乏,其踪迹更为难寻,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它恰如一团浓雾。 郑州市考古所所长张松林说,娘娘寨这个遗址,考古界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觅,但一直没有发现,此次挖掘如果确认,将有助于揭开东虢国的神秘面纱,对西周的考古、封国制度研究以及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意义重大。
多年前的日子,古灶台上先人们曾在此做饭炒菜,如今能否闻到久远的菜香?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图 传说中美丽善良的娘娘 东虢为郑所并,娘娘寨却保留下来。 在娘娘寨发掘地,村民会指着探方内壁上不同的土层告诉你:下方的土层是春秋战国的,上方的土层是明清时期的。几位年长的老先生更会对你侃侃而谈,首先告诉你为什么这里叫娘娘寨,然后一直讲到清朝时寨子里还住着人。 提起娘娘寨的由来,老先生们会告诉你曾有一位美丽的无盐(音)娘娘在寨内居住,与娘娘在此一起驻扎的还有很多士兵,士兵们在寨子南边开辟了放养军马的跑马坡,不时进行操练。如今村子南边确有一个地方叫马坡,这让老先生们觉得这个传说一定是真的。 至于这是哪个年代的娘娘,娘娘的名字怎么写,没有人会告诉你,因为他们也不知道,"那是很早很早前的事了",这是通常的回答。 让他们记住这位娘娘的,是一口可以让所有人吃饱饭的大锅,这救了很多穷苦百姓的性命。 老人们讲,娘娘会亲自为将士和当地穷苦百姓做饭,娘娘的一口大锅可以让所有的人吃饱饭,更为奇怪的是锅灶里烧的竟然是三根铁条,这个故事村里多数人都知道,不过他们在转述时会把铁条说成"铁劈柴"。 老先生们还会告诉你,娘娘走时在寨子埋下18坛金子,把大锅扔到了寨子北边的索河中,后来村里的人到河里游泳,可以从大锅上用作提手的“耳朵”中间钻过去。 用铁条烧饭村民们显然不信,但他们却相信历史上确有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娘娘,并会告诉你最近六百年内娘娘寨内发生的更为真实的事情。 娘娘寨所在的村子叫寨杨村,村里的人多属杨姓。一位杨老先生说,明朝初年,杨姓村民的祖先被迫从山西洪洞县迁到这里,刚来到时即住在娘娘寨里,"因为都姓杨,又住在寨子里,所以村子就叫寨杨了"。 老先生说,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寨里渐渐住不下,于是迁到寨子东边,而后在600年的时间内6次迁移,到了寨子南边现在的位置。 杨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共有20多代,杨老先生说他们都知道这块地方曾住过一位美丽善良的娘娘,而娘娘也时刻护佑着周围村子的人们。 渠线上的抢救性发掘 数千年风雨过后,娘娘寨遗址略显沧桑。 村里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他年幼时寨子还有大门,大门的两块大门板拆下来后可以搭成台子唱戏,而寨墙要比现在高出几米,寨墙很宽,上可行人。 门板已不知踪影,寨门成了一个豁口,寨墙四周虽完整墙上已无法走人。不久的将来,从寨子西北穿过的南水北调渠线,更会将娘娘寨遗址正发掘的部分淹于水下。 墨汁书就的渠线数据写在两根短木棍上,木棍被砸进娘娘寨西北角的土地中,村人指点:两根木棍的连线就是在此经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线的中心线。 恍然间,时间变得如此紧迫。 对埋于地下的陶片、人骨来说,后人的举止是让他们重见天日,还是惊扰了他们沉睡前年的美梦? 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工程开工前找到更多的文物,而不是让他们再永远淹于水下。这项工作,他们正全力进行。 娘娘寨将不再完整,村边将新增百十米宽的水面,这是村民眼中的历史变迁。 从娘娘寨返回,浓雾稍散,冬日的风却凛冽起来。在不久的将来,村上人是否还会讲起无盐娘娘的美丽传说,孩子们听着传说,是否会抬头发问:那娘娘住在什么地方呢? 记者手记 陶片●传说●文明史 对一处刚刚开始发掘的遗址进行打探,其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不多的出土文物,与整个遗址相比太小的发掘面积,考古工作者尚未对此做出定论,这些都让我迷茫:究竟该如何纪录这些将被长江水淹没的文明。 所幸有陶片出土。 娘娘寨目前出土的陶片不少,现场工作的考古工作者根据不同的陶片推测文物可能的年代,以此推断数千年前的历史,陶片是铁证。 出土的文物不仅仅有陶片,还有完整的人骨架、也或是几块枯骨,但他们与陶片一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文物工作者确定遗址年代的主要证物。 遗憾的是,虽然已有十多个探方发掘完毕,但与整个娘娘寨遗址相比,这些还是太少,还不足以对它下定论。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引起我的注意,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动听,还有它以另一种方式承载的历史。 用铁条烧火做饭固然不可信,可以让所有人吃饱饭也只是美好的想象,但百姓口中的无盐娘娘定不会是生编乱造。 我相信史上确有此人,只是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没有关于她的记载,也或我们尚未发现,而她却已进入百姓的生活,传承数千年。 这是原生态的历史,原生态的文明。 当娘娘寨的西南大部被渠水淹没后,它还是原来的娘娘寨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更愿意选择沉默。 当春秋的陶片压上西周的土层,当战国的人骨压上春秋的陶片,继而唐宋、明清,文明得以延续,文明史得以延伸。那么,当南水北调的渠线压过这篇土地,是否是人类文明史的再次延伸?(郑州晚报记者 宋振科 文/图) [郑州晚报]
|
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Tel:010-62063238
自来水、循环水消毒系统改造,通过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可以取消不安全的液氯消毒方式,更能保障饮用水有利人体健康。 Tel:010-62063238
|
Copyright© sciencehum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人网站工作部暨北京鼎正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