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东方
我们从小接受到雷锋精神的教育,对这个神圣的名字有着从骨子里发生的崇敬之情,但联想到政治宣传及雷锋故事中所述的事情,经过仔细推敲,觉得有相当多的疑问,本人不是想污辱雷锋这个神圣的名字,只是通过质疑,还一个人性化而非神话的雷锋。
一个普通的士兵何以在镁光灯下成长。雷锋从入伍到牺牲仅两年时间,但几乎从一入伍就在部队宣传人员的“关照”下成长,两年间光由正规新闻人员拍摄的照片就多达几百张,还到沈阳军区所属的很多地方做过报告,在雷锋入伍前,有过在鞍山开推土机的二年工作经历,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先进模范,应该在鞍山也做过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事迹,但我们在其先进事迹材料中几乎看不到在鞍山的突出表现,这说明在入伍之前,雷锋还只是一个普通工人,没有值得“挖掘”的事迹,那么为什么一入伍就从一个变通的人变成了一个全国人民学习的神,变化那么快。更值得疑虑的是,雷锋做的任何一件“不留姓名”的好事,很快就会被新闻报道员(部队基层单位没有记者,都叫报道员或新闻干事)抓到了,当然报道员不会整天蹲在一个士兵身边,但由于名气太大,本团报道员及上级报道员肯定会隔三岔五地光顾,不留姓名的事迹很快就被“挖掘”出来了。由于受到部队各级新闻单位的聚焦,雷锋的行动就不一定是他的本意了,估计有很多是为提供新闻素材被逼出来的,这是我军新闻报道的老传统,到现在都没有改多少。再说由于有这么多个的关注,他能象普通人一样生活吗,不干点先进事迹对得起这些荣誉和新闻关照吗,从一点可以看出,雷锋从入伍到牺牲,他的生活几乎是在橱窗般的新闻关照中生活的,部分先进事迹可能是被逼出来的。
关于雷锋捐款的问题。在雷锋事迹中,有雷锋一次性奇给某灾区200元的报道,当然也是隐姓埋名但后来被挖掘出来的,他还给其它人提供过经济帮助,2001年还报道过雷锋在抚顺某储蓄所存款100元(报道所说其利息已超过100元了),这说明雷锋的捐款加存款有400元左右,另外雷锋生前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罕见的奢侈品,这么多钱和物对当时任何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财产,更别说一个每月6元津贴的士兵,本人绝非怀疑雷锋有什么经济问题,以当时的条件和他的职务,他没有任何以权谋私的条件,也不可能用手中的方向盘为自己捞取好处,6元津贴扣除生活必须品能节余3元就不错了,何况雷锋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购买笔记本和钢笔,要知道当时中国的生产能力有限,这些东西的价格并不比现在便宜多少。那么雷锋的这些钱是从那里来的呢?是从鞍山当拖拉机手存的,依本人估计即使当时有存款也不可能存那么多,他在鞍当学徒一年独立工作一年,当学徒是肯定没有多少钱存的,即使独立工作也存不了多少钱,何况以现在的观点来看,雷锋是一个消费很超前的人,他的手表、皮箱、毛料衣服都是当时买的,而且很喜欢照相,包括当时在天安门前照的相,当时照个相对很多人还说还是一个奢侈的事,当工人时绝对存不了多少钱,当2年兵加起来也不到150元津贴费,他捐的存的这么多钱对当时正处于极度困难中的中国人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捐这么多钱有两种可能,一是夸大数字以体现雷锋的无私,二是把单位的捐款记在雷锋的帐上以制造新闻效应,保住典型。在那个造神的年代,什么事都可以造出来,以粮食为例,全国饿死不知多少人,可上报的数字是人均生产粮食3000厅的大丰收,搞得国家领导人不得不动用全国精英研究粮食多了怎么办的事。而我军在造神上比地方有过之而不及,前几年轰轰烈烈宣传高建成时,就要求他的妻子把社会的捐款全是回赠给社会,部队再以原数量给她补回,在北京抗洪表彰大会上,一人捐给高建成老婆5万元,但她没有立即捐出,就这事她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出镜率也少了。即始是现在,我军造神的老传统也还牢牢继承着。
关于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日记作为雷锋先进事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人民的重要教材,他在日记中写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段话成为我们学习的经典语言,连毛主席都发生了此人懂点哲学的感叹,那么这些日记是不是雷锋自己写的呢,只要看看雷锋所写的日记,可以说雷锋就不是一个人性化的人,而是一个一心想救世界的神,全篇日记中记载的不是学习毛著的体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感想,不是反修防修的决心,就是永保红色江山的想法,里面基本没有涉及个人隐私和人性化记载。以现在的标准衡量,雷锋除个头矮小外,还是靓仔一个,而且还是军区模范,雷锋当兵的年龄要比一般入伍士兵大2岁左右,而且当兵前就已是人人羡幕的工人了,按说比一般士兵要成熟,生活经历更是当时的普通士兵无法比拟,何况当时军人形象没现在这么低,光*一身军装就足以吸引异性的目光了。但日记中通篇没有他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有的男女交往的记载和想法,也没有自己心仪的女孩,没有生理现象等基本生理和生活记载。虽然部队有严格的规定,但没有规定不准谈恋爱,只是不准在驻地附近谈,女性――作为精力旺盛、体格强壮的年轻士兵的永恒主题,在他的日记中没有出现一次,其它的个人隐秘记载更是没有。从此判断,雷锋的这些日记不是个人生活记录,而是纯粹给别人看了,纯粹是为了教育别人更写的,那么这些日记是不是他写的就值得怀疑了,我军在新闻报道中喜欢演义一些语言,喜欢编故事,这是我军新闻报道的老毛病,因为从连队到军区,都有专职和业余报道员,每年有多少篇见报是有硬指标的,而军营范围又那么小,干得基本上是重复的事,没有新闻素材就*编,就*报道员的想象力,把老鼠吹成大象是常有的事,把无事说成大事也屡见不鲜,前两年辅天盖地的雷锋出国了,西点军校开始挂雷锋相、并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而且都是主流媒体报道的,现在揭穿了,完全是子虚乌有,所以雷锋的日记完全是不是他写的很值得怀疑。
对雷锋的过度宣传有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宣扬自己是一个“尊老爱幼、助善扶弱”的优秀民族,雷锋所有的一切只是遵守了我们民族本应有的美德,对雷锋的过度宣传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这种违背人性化的神化宣传必然难以持续和深入,现在的情况也说明这一点,“三月来了一阵风,三月过后无影踪”是现实人们对学习雷锋活动的贴切描述。
我们的民族需要英雄,我们的生活不能缺楷模,但无论英雄和楷模,都不能违背基本的人性,不能违背生活规律,神化宣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博客网]
相关评论
学习雷锋已历43春秋 雷锋精神不因时代变迁凋谢
中新网3月5日电 43年前,普通士兵雷锋,以其短暂的23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中国青年报刊文指出,雷锋以自己可见可感的行为,对人生的真谛做出新的诠释,由此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发展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成为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有人说,雷锋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政治激情澎湃的时代,因而政治意识过于强烈……今天还需要这种特定年代的精神榜样吗?
笔者认为,雷锋精神之所以历尽风雨仍为世人关注,根本原因在于雷锋精神乃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与共产党人道德价值观的集大成者,这是一种丰富发展了的道德价值观。雷锋内心深处和行为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是无可置疑的,假如他心中没有善良、友爱和互助,没有感恩回报的传统美德,也就不可能做得那样好。正是由于雷锋身上拥有人性的光辉,包含着人类世界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要素,从而为一代代人所传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继续提倡学习雷锋精神,自有其时代内涵和意义。和谐社会就是将人与人之间的碰撞降到最低限度,将友爱与互助变成大众普遍自觉的行为准则。由于雷锋精神中存在着丰富的友爱与互助的因子,展示着亮丽的人性之美,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然,雷锋所做的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蕴涵着高尚人性之光的最能贴近大众的小事才带来亲切和感动。
还有人说,雷锋是40年前的典型,当时国内弱势群体多,很多人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也有人把雷锋当作计划经济时期树立的一尊神像,认为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不需要雷锋精神了。
一种精神是凋谢,还是勃发,关键是看什么呢?雷锋精神历经时代变迁,虽几经潮起潮落,终究没有陨落,就是时代要求和社会呼唤的结果。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颐养。据媒体披露,目前中国的自杀率达到了2.3/万。人为什么自杀?一般来看,当人的精神压力大到濒于崩溃状态,如果得不到缓解,结果就是自杀,包括社会变革剧烈、发生大的非人力能够控制的灾难、社会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等等,都易于导致精神出现蜕变。比如一些自杀者,其往往不在富裕之时,也不在贫穷状态,而是贫穷向富裕迈进的过程中,精神大厦倒塌。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于社会转型、经济出现飞跃性发展的国家,我们国家目前就是处在这样的状态下。
有人讲,雷锋帮助的都是物质上的困难者,总体表现是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帮助,这其实并没有真正认清友爱与互助的本质;且不说一个社会中的强势弱势者本身就是处于变动过程中的,同时物质与社会地位的强势并不意味着心理和精神上的强势。比如,有些自杀者并不都是物质上的弱势者。所以,如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友爱与互助加强,人的心理压力也会得到舒缓。即使完全从物质和社会条件上看问题,帮助弱势群体也是永恒的需要。虽然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弱势群体的绝对量会越来越小,但一个社会中的相对弱势者却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比如,当前存在着大量的下岗职工、贫困学子、被无故欠薪的农民工等等,他们都需要物质与精神上的关照。延伸开来,雷锋精神并不局限于对弱势阶层的帮助,因为他坚守的是助人为乐,“活着,就是为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信念。显然,对于所有的人而言,对他人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会温暖一个处于困境中的心灵。
雷锋成长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今天这个时代更开放,大众视野更开阔,价值追求更丰富。正如我们不可能将今天发生的事情移植到过去一样,我们也没必要把过去那个时代的事物复制过来。所以,我们倡导的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更重要的是以雷锋精神中最基本的要素指导今天的行动。可以断言,只要友爱与互助常驻我心,人类社会就是美好的,这便是雷锋精神中的核心部分,不因时代变迁而凋谢。
从本质上讲,一个人一生经历过的更多的是小事,大事对人的境界是一种检验,而小事则构成修养。当一个人不断去做好每天遇到的每一件小事的时候,我们的境界就会得到提升,我们的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当全社会的人都能做好每天面对的大量小事时,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便产生出来。或许,这就是虽然每一代人对雷锋精神都有各自的理解,但每一代人都有与雷锋精神息息相通之处。(公方彬)
雷锋精神与人伦、人性
文/霍铭
雷锋牺牲时只有22岁,也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前后的年龄,他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凝结成一种品质,成为受人类普遍尊重的精神。
究其实质,是人伦与人性的在时代中的充分展示。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日记,1961年10月20日)。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在大厅悬挂五位“世界英雄”画像,第一位就是雷锋,学员们经常讨论雷锋精神,阅读《雷锋故事》和《雷锋日记》,以此培养学员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应该承认,虽然我们的教科书一再强调四大文明古国,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四大古文明的衰落与湮没,在近几个世纪的世界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文明以不争的事实,引导世界潮流,推动着时代的进步。无论科技教育人权,他们是走在前头的。他们把雷锋作为典型来学习,就表明雷锋精神内涵具有世界性。雷锋是各个民族都应该学习的楷模,根本就是人伦与人性的充分展示与升华。
人伦就是长幼有序,宣扬孝悌,实行孝悌。
人性就是从人的基本需求渴望来满足人的正常要求,生理的,物质的,精神的。
但在国内,学习雷锋之所以成为一阵风,有了题词,有了宣传,有了具体的日子,却缺少实质性引导大众理解领会。
宣传月中,雷锋张扬于前台,而过了三月就湮没无闻,这极不正常的说明我们的人民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雷锋,怎样学习雷锋,学习雷锋什么,应该怎样学习。
雷锋精神充满人伦情理。
他尊老爱幼。这虽然古以有之,但能够主动自觉的落实于生活中,时时处处施爱,随时随地播情,这种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在人伦中,爱自己的老人是很容易的,爱别人的老人则是情操和精神。因为人类毕竟是人类,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乎?但是,我们的社会中,不是仍然存在违背人伦,戕害亲情的事情吗?因为金钱,父母怨怒,手足反目,时有发生。
这就更说明雷锋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们宣传的雷锋精神停止于具体的时间做一些具体的小事,完成任务,万事大吉。
因为缺乏对事件的实质性意义和精神的领会,学习和宣传成为一阵风是必然。也只能是一阵风。
人性体现在人应该有把持自己的能力,应该懂得关爱他人;被关爱的人懂得回报,懂得更广泛地施爱,使爱的范围扩展延续。
但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却十分可笑而可悲:人们不敢帮助一些弱小者。试看:到在血泊中的伤者,因为曾经出现的欺骗,而无人向他伸出援助的手;有的人围观血淋淋的场面,还睁着眼睛笑;有的人以取笑弱者来娱乐;有的人丢弃手足情以满足一己之私。
冷漠。
有这样的现象,婚姻登记处,登记即将结婚的男女的财产,婚后的收入AA制,乃至朋友间聚餐,也AA制。这个普遍而迅速广泛开的现象,说明了人性中存在不稳定性,可塑性与可变性,但是就应该因此而因噎废食?人们的互不相信,成就冷漠的社会,人们却都生活于其中。
是社会中的欺骗太多,还是生活着的人们对人性缺少真正的认识理解?
应该承认,自私是人类的专利,但是文明进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渐近完成的阶段,人们对经济的关注不是其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并造福社会;而是个人享受,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础上的个人享受普遍而深入,甚至于家庭。满足人性的需求没有错,但在满足自己的人性时,能够想到他人就是精神品质的表现了。
雷锋的可贵,高尚,伟大,才使人伦与人性充分展示!
我们学习雷锋,应该将他帮助他人的内涵品质延续发展,而不是展示皮毛来镀金。
我们应该把自己丧失的人伦与人性拿回来!
说自己不懂得雷锋精神,只是不愿意真正懂得罢了。
[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