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23日),迟至1个多月后,曾引发“郑和是否最早发现美洲”古老地图的收藏者公布新西兰维卡特大学实验室对地图纸张的测定结果:真品。
那么,郑和最先发现美洲是否已成定论?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龚缨晏一笑了之:鉴定只说明地图是1763年绘制。却无法证明它想要暗示,中国最先到美洲,“根本两码事,像场闹剧。”
最新鉴定:纸张是真品
据华夏时报报道,昨天下午,曾引发“郑和是否最早发现美洲”古老地图的收藏者公布了新西兰维卡托大学实验室对地图纸张的测定结果。昨天下午,《天下全舆总图》的收藏者公布了新西兰维卡托大学实验室对地图纸张的测定结果。该测定结果称,地图纸张制作时期与绘制者在地图上签署的年代吻合,证明了地图为真品。地图收藏者刘钢表示,该检测采用了碳磁等现代技术,根据地图纸张的色变、气味和脆化程度,可以判断纸张的年代为清代中期。根据检测结果,他们的结论是:地图上的签署绘制年代1763年,是可信的。
同时,收藏者还写了万字长文,署名“此图无声胜有声”,其中引用各类材料,答复一些质疑。内容从绘制风格、特点说明图是真品。他还根据地理错误、宗教描述和信息来源,论证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是古老地图的原本。
还有,这位收藏者说,一些历史学家所谓地图的“硬伤”,实际是源于对历史的误读和避讳,甚至还有些武断。
由于1763年绘制这份地图,作者声称是模仿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既然前者是真品,原图也断然不假。
因此,收藏者最后下定论:在欧洲人“发现”那些新大陆之前中国人已对这些地域进行了勘探并把它们画到地图上。
此后,有国外专家对地图的“真实性作了肯定性的评论”。
至此,由今年年初,英国《经济学家》引发“中国人早于欧洲人发现美洲并首先完成环球航行。”的论点,在鉴定结果推迟1个多月发布后,似乎有了一个令国人惊喜的定论。
质疑一:关键问题无法证明
对鉴定结果,对收藏者长文的逻辑和最后结论,浙江大学教授、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龚缨晏,昨天深夜,给本报发来一篇长文,一一质疑上述说法。事实上,从英国《经济学家》引发这场争论伊始,龚缨晏一直保持关注。
龚缨晏在长文中说,利用各种资料(包括古字画、古籍、古纸、中外古地图、新西兰维卡特大学的测定等等)都表明,这份古老地图是1763年绘制。收藏者最终要证明: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1418年,中国人就已绘制出世界地图,即《天下诸番识贡图》。
可是,无论是新西兰维卡特大学的测定结果,还是收藏者长文,都无法证明关键的一点:1763年的古老地图就是根据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绘制。
龚缨晏解释:1763年的古老地图是一码事,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又是另一码事。测定结果只证明古老地图是真品,但无法说明它的原图———《天下诸番识贡图》也是真品。
质疑二:古老地图作者可能不诚实
通过阅读古老地图上几处加了红圈的文字,龚缨晏发现这些文字绝对不可能出现在200多年前的1418年。“地图中有些话虽然加了红圈,但实际上不是来自郑和时代的《天下诸番识贡图》,而是来自16世纪末后。”
由此,这份古老地图的一些说法并不可信。龚缨晏说,结论可能有2个:古老地图的作者并不诚实,或者这个作者自己也是一个受骗者,“我们不希望21世纪的人们继续成为受骗者。”
龚缨晏说,如果收藏者能多阅读利玛窦时期的世界地图研究,其中不少是16世纪开始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人根据这些所摹的世界地图。两相比较,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这份古老地图就是根据欧洲传教士所介绍的世界地图绘制。
相反,如果把古老地图和郑和时代中国人所绘的地图略加对比,例如《郑和航海图》,也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传统。
龚缨晏最后也下了结论:收藏者在23日所写的文章和公布结果,恰恰显示他对历史事实重视不够。
看来,“郑和最先发现美洲”的争论,还将因这份古老地图继续。
■新闻链接 美国专家身份遭质疑
□张守刚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 之前,一些国内史学教授和地理学家指出地图存在“硬伤”,比如地图中竟然出现了简体字“余”,这些硬伤证明该图为“伪造品”,更有学者表示此地图是“现代不法奸商根据旧地图以及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炮制的伪造品”。发布会上,刘钢对这些“硬伤”进行了逐条反驳,但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这些解释很难自圆其说。”
现场一位专家更是直接发言,对美国地图专家汤普森的身份提出了质疑,“你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地图感兴趣?”而根据汤普森自己的介绍,他1979年获得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学位,15年来专注于古代新大陆地图研究,已经出版了5本专著,同时是美国一个相关研究协会的负责人。 (徐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