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14
保定西周和战国古文化遗址考古成果显著
通讯员魏旭 记者蔺玉堂
本报保定5月11日电(通讯员魏旭 记者蔺玉堂)经过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抢救性考古发掘,河北省保定市西周和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显著成果。在保定市和北京交界的涿州高官庄镇北高官庄村以北200米处,发掘了一处西周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首次发现西周古窑址一处,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等上千件文物。
据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张晓峥介绍,这次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最主要的收获是发现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包括两座圆形半地穴式房址和一座陶窑址。房址直径在2.2米至2.8米之间,陶窑址由操作坑、窑门、窑室、烟室构成,窑室内残存有烧制的陶盆等器物。出土器物以陶器为大宗,陶质以夹云母、蚌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等。其装饰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少量的附加堆纹、交错绳纹。生活工具有鬲、盆、罐、甗、簋、豆,生产工具有纺轮、陶垫、石镰、石铲等。陶窑内烧结面厚达0.2米,里面残留的烧制陶器质地坚硬,器型规整。
据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召公被分封至燕国,其封地在今保定市北部、北京市南面一带,从考古发现的资料分析,此处西周文化是在原商朝领地上发展起来的,保留着浓厚的商文化特色,但仍保持着一些土著文化传统,如出土的宽折沿袋足鬲为晚商典型器物,同时器物中大口盆的口沿下宽大的附加堆纹,是受土著围坊三期文化的影响。这一遗址连同北京琉璃河、镇江营、白浮等构成“保北京南西周文化共同圈”,成为战国时期称雄北方的燕文化的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
相关报道
河南温县陈家沟遗址考古发掘出300余件文物
中新社郑州五月十二日电 (记者 朱晓娟) 今日从河南文物部门传来消息称,河南温县陈家沟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目前共揭露面积四千九百五十平方米,清理出龙山文化、两周时期和汉代灰坑四百八十余座,各个时期墓葬五十五座,龙山时期壕沟二条,东周时期陶窑八座,出土和修复了陶、石、骨、蚌、玉、铜、瓷等不同质地的文物三百余件。
去年四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其中龙山文化遗存发现不多,目前揭露的遗迹现象有壕沟、灰沟和灰坑,主要分布在遗址南部和中部。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有少量石、骨、蚌器和螺蛳壳。
西周时期的遗存在遗址的各个部分都有发现,文化层多被晚期破坏,只留下一些遗迹,主要是灰坑和墓葬。西周灰坑数量不多,以圆形坑为主,出土物不太丰富,其中出有较为完整陶鬲二件。西周墓葬目前共发现五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五座墓葬全部都有随葬品,大多放在头部,以鬲、簋、豆、罐等实用器的不同组合为主,还有少量长条形蚌饰、小铜饰、玉玦残片等。
东周时期遗存最为普遍,分布于整个遗址,出土物也最为丰富。目前发现的主要遗迹有陶窑、墓葬、马坑、灰坑、居穴等。其中一座墓葬是该遗址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墓葬,在它的东部还有一座陪葬马坑。东周时期的灰坑数量众多,有一些灰坑中出有完整的人骨架和动物骨架,另外还发现了加工制作石圭使用后的石料废弃坑。
汉代遗存在该遗址中也有发现,主要分布在中部与东部,个别探方内堆积有地层,其他的多为灰坑和水井等迹象。
遗址内还零星出有唐宋时期的铜钱和瓷器等。铜钱主要是“开元通宝”、“皇宋通宝”、“政和通宝”、“天禧通宝”等,瓷器主要是碗、碟类,玉璧底,多施黄釉、豆绿釉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