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20
2001-2005年,通过中国科协及全国性学会和科学家个人的共同努力,共有357位中国科学家人进入相应国际组织不同领导层任职,这五年来当选国际组织执委以上人员有101名,其中下列人员当选国际组织主席或副主席职务:
1、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夏军研究员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
2、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当选为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副主席。
3、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吴忠良教授当选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副主席。
4、2002年8月,中国天文学家方成当选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这是继叶叔华之后,第二位我国天文学家获此殊荣。
5、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大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钱易院士连任该组织副主席。
6、2004年4月,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会议上,顾基发当选为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主席。
7、2004年7月,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会议上,陈志当选为亚洲农业工程学会副主席。
8、2004年8月,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会议上,冯长根当选为该组织第一副主席。
9、中国地理学会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会议,刘昌明当选为该组织副主席。
10、2004年8月,中国地质学会参加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会议,张宏仁当选为该组织主席。
11、2005年2月,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王如松当选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12、2005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刘钝当选国际科学史分会第一副主席。
13、200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张柏春当选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副主席。
另外,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更好地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经国务院、外交部、科技部、中国科协批准,有关研究单位、大学以及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参加,成立了12个国际组织中国委员会,这些中国委员会中有20余位科学家在相应国际组织担任执委或专业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中国委员会以组织、协调我国科技团体和科学家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为目标,以跨部门、跨学科、跨学会的组织方式集中了国内优秀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和管理人员,参考和对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在国内展开相关学术活动,研究国际组织动态,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以国内研究为基础,积极向国际组织提供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报告,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中的综合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合作研究,利用国际组织的资源,发展对我国有利的课题研究。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太平洋科学协会等中国委员会在重要的国际跨学科计划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委员会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全球变化课题的研究,参考全球变化问题的迫切性以及全球变化领域的学科跨度大和综合性的特点,提出我国 “十五计划”优先自主领域。他们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报告,反映了我国在这些领域中的综合成果。2003年,太平洋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符淙斌院士主持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季风亚洲区域全球变化集成研究核心计划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由国际组织代表和区域科学家代表组成的科学委员会,作为核心计划的科学指导机构,并建议由符淙斌担任第一主席。同时,会议一致通过在中国建立核心计划的国际项目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现在中国建立核心计划的国际项目处已正式开展工作。另外,中国科学院建立的东亚大气研究中心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委员会合作的重要成果。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