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16
文/陈则义
秦二世时,百姓由于不堪秦朝的暴政,纷纷起兵反秦,出身农民无产者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与出身世家贵族的项羽各是一支起义军领袖,共同拥戴楚国王室后裔楚怀王联合抗秦,灭秦后形成群雄逐鹿书面,经过四年苦战,实力大弱于项羽的刘邦却从群雄中脱颖而出,击败项羽,平定海内,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也最长久的王朝之一--汉朝。
按说刘邦实力远逊于项羽,从自身说,刘邦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上阵,而项羽勇冠三军,力能拔山举鼎;从兵力上说,楚汉相争开始时刘邦仅有十万人马,而项羽拥四十万雄兵;从所处地理位置说,刘邦被项羽有意识地封到地势偏僻,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四川,周围又用秦朝三员降将:章邯、董欣、司马翳重兵包围;而项羽雄居关中地区,坐拥中原广袤的土地。在综合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刘邦的胜面极小。而刘邦却能够于短短的四年之内灭亡楚国,围杀项羽,他究竟靠的是什么?分析起来主要有三点:一靠用人;二靠重赏;三靠招降纳叛。
刘邦在用人上绝对高人一筹。汉朝初建时,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刘邦笑问群臣:“列侯诸将,佐朕得有天下,今日一堂宴会,君臣同聚,最好是直言问答,不必忌讳。朕却有一问,朕何故得有天下?项氏何故致失天下?”当有两人起座,同声答道:“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的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为封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体,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辨别呢。”高祖听了,瞧着两人,乃是高起王陵,便笑说道:“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立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项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群臣闻言,各下座拜伏,称为至言。就是这“三不如”的说法,体现了刘邦的用人之明,是最终以弱胜强,打败项羽的关键所在。
刘邦舍得封赏也是致胜的原因之一。正如高起、王陵所说:“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的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为封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体,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辨别呢。”虽然刘邦以用人为最关键的因素,但不可否认,当时的人们受春秋战国时的分封制影响颇深,认为有功封王、封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于秦朝年代较浅,人们对秦朝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并不十分认可。刘邦在楚汉相争期间大举封王、封侯,不失为十分正确的策略。当然,刘邦坐稳天下后,为了防备各诸侯王坐大乱国,又陆续以莫须有的罪名收拾了所封的异姓诸王。并制定了非刘姓不王的规定。
招降纳叛是刘邦终有天下的又一重要策略。刘邦采用张良、陈平等人的计谋,千方百计离间项羽的手下,分化瓦解他的有生力量,使得谋略不足的项羽把仅有的忠心耿耿的谋士范增赶走,使其他人望而却步。有投到刘邦门下者立即重用,高官厚禄,使项羽手下将士逐渐离心,纷纷转投到刘邦手下,就连项羽的叔父项伯都吃里爬外,在鸿门宴上先是给项羽通风报信,继而于席间拔剑保护刘邦,项羽的至亲都不维护他,安得不败!
以上三项是刘邦战胜项羽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如战略失误也是项羽致败的原因之一。如鸿沟结盟,项羽本该留下刘邦的父亲与妻儿为人质,直到退到安全地带再放他们回来,而项羽傻呼呼地以为刘邦是个正人君子,结盟后立即放了刘父及妻儿,使刘邦再无后顾之忧,奸诈无比的刘邦岂肯放虎归山,乘项羽毫无防备突然袭击,撕毁盟约,一举消灭了项羽。
[博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