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7-30
雅典人心中的智慧女神
希腊首都雅典有一座被称为“雅典卫城”的高城,1987年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座高城诸多神庙中最壮观的是建于公元前447年―前431年间伯里克利当政时期的雅典娜神庙。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就出生在离雅典城不远的阿洛佩凯。
无论在雅典卫城的任何地方仰望这座神庙,它的背景都是蓝天白云,就像耸立在天上。近看,所有的墙壁都有稍微的弧度,这使得整座巨大的建筑给人以轻巧之感,仿佛要飞腾起来。雅典人造雅典娜神庙一定受到了古埃及人造卡纳克神庙和造金字塔的双重影响,但精神取向没有造成神对人的统治和压抑,而塑造了神与人的亲切感,在广阔无垠的大海和天空中营造出欲飞的自由精神。古希腊神话早有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父”宙斯,但雅典人对神话中宙斯的女儿雅典娜情有独钟,把最高的崇敬献给了这位智慧女神。雅典人的精神将孕育出对西方产生万代影响的理性思维,同雅典人这个时期的尊崇取向是水乳相融的。
在雅典娜神庙的下方,有雅典当年宽阔的市区广场。广场的四周,曾经环绕着壮丽的神殿、商店、音乐厅和政府机构,审讯和判决苏格拉底死刑的法院也在这里。世界上的城市都是由于人口汇集,商店、市场等贸易聚集区的出现,有城堡,并有了市场,才叫城市。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这广场中与人谈话,其实,苏格拉底就是在这广场和市场中打开他的眼界,孕育了他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上最神秘深奥的人物
那时有一批四处游历自称为智者的人来到雅典,他们在雅典的市场和广场上以教导雅典市民为生。他们批评传统的神话,这些言论能在高高的雅典娜神庙下放肆地说出来,说明雅典人有一定的自由精神和对陌生知识的好奇心。青年时代的苏格拉底对这些四方游历者的言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整天就在广场上听他们讲四方见闻和令人惊愕的学说,并与他们发生争论。
他们坚定地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那么人该根据什么行事呢?苏格拉底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他曾说过“我只知道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这句话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引用。因为这个自称“一无所知”的人竟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这好像多么矛盾又多么深奥。我想苏格拉底讲自己“一无所知”,大约就是听了这些四方游历者的言论之后,他原有的知识系统正面对着一个需要重建的时期。
毕达哥拉斯也在这个时期来到雅典。他说过一句日后影响深远的话:“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神圣的雅典娜神庙下,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苏格拉底似乎悟到了,判断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要根据它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来衡量,而不是依据“神”的标准。苏格拉底开始意识到了四方游历者的“怀疑论”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事物的好坏存在着变化,在辩论中可以产生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索是重要的。
苏格拉底吸收四方游历者的思考方法,并进一步产生了他自己的思想,他以一种新的声音在广场、市场等各种场合与不同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同样有过的辩论中,他发展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也使很多人受到启发。
很多人从与他的谈话中加深了对四方游历者的认识。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智者”。他纠正说,他不是智者,他只是“爱智者”。重要的不是“智”,是“爱”,是对这个世界,对世界上自己所不知的事物充满求知的热爱之心。这是一个哲学家内在的品质,求知的动力,力量的源泉。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遭到指控,雅典法庭以其不敬雅典公认的神,败坏青年,给雅典带来巨大灾难的罪名,判处他死刑。他的朋友、学生等人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要他逃走,但苏格拉底拒绝了。他如果选择向法庭认错,并答应从此离开雅典,他用不着逃走,也是可以不死的。因为苏格拉底当时的影响很大,法庭更需要的并不是要剥夺他的生命,而是要他向公众宣布他的思想是有害的,以维护雅典人对神的信仰。但苏格拉底做不到。他深信人类是可以有智慧的。他曾经向陪审团阐述了他的思想,他的辩诉曾说服了陪审团的很多成员,但最后在500名陪审团员的投票中以微小的票数之差,被判定有罪。他认为这个判决是错误的,但判决合乎国家法律,必须服从。更何况,在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中,生与死也不是衡量生命价值的绝对尺度。为坚持真理而死,正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生命并不是最重要,真理更重要。他不能选择逃走,他还需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他的生命告诉公众:他是有信仰的,他信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他没有错,他是个爱智者。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按惯例,法庭给他最后的机会,让他选择认错,还是选择死亡。苏格拉底选择了当众喝下毒酒,他的躯体死了,但他的思想从此翱翔在雅典娜神庙的上空,深远地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
知识的助产婆
由于苏格拉底的死与耶稣之死相似,苏格拉底被后世誉为希腊的耶稣。由于苏格拉底与中国的孔子都没有留下个人著作,但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也被誉为西方的孔子。
人们对苏格拉底的了解,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相信自己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深信理智的思想是正确生活的首要条件。他的哲学不是研究自然,而是研究人。在古希腊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刻有一句著名的铭文:“认识自己。”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主张也可以用这句铭文来概括,他赋予了这句铭文更丰富更易于被理解的哲学含义。
他并不反对神话和神,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他认为人只有从自己心里认识神才能认识真理。构成苏格拉底哲学的另一个主题即“美德即知识”的伦理观,那也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从这个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又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道德即是知识,知识蕴含着善。他的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 。
苏格拉底因此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主要特征是,他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是通过对话及讨论问答,使学生自己得到答案,这样学生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得到思维创造能力。人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才会有智慧。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助产婆。苏格拉底说他与人谈话也像为人接生一样,助产婆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帮助接生的人。苏格拉底的这种教学方法因此也被后人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也把教师喻为“知识的助产婆”。
这位“爱智者”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影响了学生柏拉图。他的思想到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古希腊哲学由此进入了系统化阶段。( 刘世君)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