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17
颉利可汗儿子墓志面世
本报讯(记者原建军实习生梁靖)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征战天下,威震寰宇,被长城内外大漠南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然而,如此文韬武略的明君也曾向敌人低头称臣。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刚刚登基,突厥颉利可汗便率十余万大军南下,所向披靡直抵长安郊外的渭水北岸。当时长安城中仅有数万守军,李世民不得不率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高士廉等六人来到渭水,与颉利可汗订立“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虽然颉利可汗最终被唐将打败俘虏,但李世民终生都把此事称为“渭水之耻”。昨天,碑林最新征集到的一块碑刻竟然就是颉利可汗儿子的墓志,意义独特。
弥补了颉利可汗家族史料
墓志石为正方形,边长60厘米见方,厚10厘米,盖篆题五行二十字,“大唐故屯卫郎将赠那州刺史阿史那婆罗门志铭”。志文楷书,共计十五行,满行十五字,无撰书者姓名。记者看到墓志上刻着“阿史那婆罗门者,右卫大将军归义荒王咄絆之子也。咄絆本突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之子“以弱龄入参戎旅,勤肃之美着于阶闼,稍迁右屯卫郎将,以永徽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遘疾卒官,有诏哀伤,追崇礼纑,赠使持节那州诸军事、那州刺史。以六月三十日,葬于灞原”。志主阿史那婆罗门,正史无有记载。史书中曾记颉利可汗有一子叫“叠罗之”,另一子为欲谷设,阿史那婆罗门是否为其中之一,抑或是另外一子,有待考证。碑林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安兴说,关于颉利可汗家族的具体情况,目前由于资料的限制暂时还难以理清,但这方墓志的发现,其内容可补史阕,为研究东突厥史、颉利可汗家族世系及其葬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验证突厥贵族万户入长安
志文中未记阿史那婆罗门的生年,仅记其以“弱龄入参戎旅”“稍迁右屯卫郎将”,其卒后,唐高宗又下诏赠其“赠使持节那州诸军事,那州刺史”。这些官职的封赠,都反映了唐朝对突厥旧部降将的优厚政策。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东突厥灭亡之后,突厥酋长降唐者“皆授中朗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说,志主是颉利可汗之子,因而得到这样高的追赠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反证了史书上大唐王朝对少数民族政权宽厚与开放的文字记载。
顺藤摸瓜可能发现可汗墓
《新唐书》:“贞观八年春,正月,癸未,突厥颉利可汗卒。”唐太宗闻讯“命人从其俗,焚尸葬之。”关于其葬地,《新唐书》记“起冢灞东”。但到底在灞东何处,无人可知。不过,根据这方《阿史那婆罗门墓志》所记,以及提供墓志人员提供的线索,可以判断此方墓志就出土于西安东郊灞桥区新筑镇细柳原一带,即今灞河以东,这就和史书中所记颉利可汗的葬地方位极为一致,由此可推测阿史那婆罗门也许就附葬在其父颉利可汗的墓侧。西北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李健超说,如果判断成立,这方墓志就为我们研究颉利可汗的实际葬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就为突厥可汗陵墓的大发现埋下了伏笔。
[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