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8-21
1942年2月12日
黑龙江萝北县。194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黑龙江省萝北县梧桐河附近。几个模糊的身影在山林里慢慢移动着。雪整整下了一夜,每一步前行都很费力。一切似乎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这个时候,在不远的灌木丛里,一双眼睛正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他们
……
梧桐河之行
五十余载光阴悄然流逝。在梧桐河附近时常徘徊着一位老人。她漫步在山林之中,表情凝重,似乎在找寻着什么。她叫李敏,是一位东北抗联的老战士。梧桐河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她心头的痛。50几年前,她的老上级,抗联将领赵尚志就是在这里牺牲的。
李敏(抗联战士):赵尚志部下的机枪射手他给我说了很多带感情的话,我们赵司令走了,我们感到很难过,还有三军同志还有六军的同志也很多都是这样的,知道赵司令牺牲了大家都含着眼泪。
曾担任过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的赵尚志,是东北抗日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1908年,赵尚志出生于辽宁朝阳县,深重的民族压迫和少年时代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勇于反抗的性格。青年时期的赵尚志曾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而两度被捕入狱。为了创建抗日队伍,赵尚志甘愿化名到孙朝阳率领的义勇军队伍中当一名马夫,在被围困的紧要关头大胆献策而立下战功。从队伍中拉出七个人和一挺机关枪起家,赵尚志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两年间将队伍发展成赫赫有名的抗联第三军。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劣条件之下,赵尚志指挥的抗日联军纵横千里,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打乱了日军“治安肃正计划”,从而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以至于敌人感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却在1942年被日军残忍地杀害。
赵尚文(赵尚志之妹):那时候我还在西安,我在西安,就是一张旧报纸,还不是有意怎么得到,就是一张包东西的旧报纸,无意中看到一条消息还很少,就说赵尚志牺牲以后由李兆麟做三军军长。当时就给我吓一跳,就像血都凝固了似的,怎么牺牲了呢?当时我眼泪就流出来。
今天在这里走过的人们,已经很难去想象这平静的山林里曾经有过的杀戮。然而对于亲人和抗联战士而言,赵尚志的牺牲是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更令他们无法释怀的是赵尚志牺牲之后,据说头颅被敌人割下,之后就下落不明。
李敏(抗联战士):当时(头颅)敌人割走了,后来听说是敌人在报纸上登了,这是我们在苏联有人,但是没看到报纸,但是不是很准确的,都是传说的。
赵尚文(赵尚志之妹):就寻思最大的心愿,叫他入土为安,人总得入土以后,就寻思这个头骨怎么找能找到呢。
时间的流逝依旧无法冲淡这一切悲痛的记忆,李敏深深地了解,几十年来多少人在苦苦寻找着赵尚志的遗骨。也许这是人们缅怀这位抗联英雄的唯一方式。
苏军的搜寻
1945年8月9日,苏军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从而宣告了伪满洲国丧钟的敲响。昔日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在苏军和抗联部队的打击之下溃不成军。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广播中宣布了《停战诏书》,5天之后,日军全部缴械投降,苏联军队正式接管长春。
字幕:1945年10月
长春。这天夜里,进驻长春的苏军支队接到上级的命令,对长春“伪帝宫”和“八大处”等日伪盘踞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搜索秘密的进行着,这次任务显然不同于以往,因为搜寻的目标不是日军,也不是武器,而是两个中国人的头颅。这天晚上的搜寻令人失望,目标始终没有出现,然而在场的苏军战士牢牢地记住了这两个中国人的名字:杨靖宇、赵尚志。
一个特殊的请求
几天前,一个中年人风尘仆仆的赶往长春,此前是为了向进驻长春的苏军提出请求,尽快在这座刚刚光复的城市寻找老战友杨靖宇和赵尚志的遗骸!这个中年人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周保中在来长春的时候是代表东北军的使命来的。他是配合苏联军队来接管长春。同时东北局在他来之前交代他一个任务,根据我们掌握,就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牺牲的这两位重要的东北抗联将领,一个是杨靖宇,一个是赵尚志,这两个人的遗体还在长春。
回到阔别已久的长春,周保中的内心无法平静,多年来他始终怀念着和他并肩作战的抗联同志,如今他在日本投降后作为第一个中共代表,来到当时的伪“满洲国”首都所在地,他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抗联烈士的遗骸。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周保中到达长春以后,首先和苏军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接触,把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意见转达了,希望得到苏军的支持。当时苏军的驻军元帅指示安德列耶夫上将,这是一个参谋长,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协助周保中寻找赵尚志和杨靖宇的遗骸。
苏军的搜寻仍在继续,上级似乎不愿意放弃这个艰难的任务。因为这个命令来自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然而数天的搜寻,目标始终没有出现。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本来就是周保中还可以继续在长春把这个事情搞个水落石出,但由于东北局要求他回哈尔滨汇报工作。他临行的时候,叮嘱安德列耶夫上将继续协助中共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遗憾的是他走了以后,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不久国民党占领了长春,这次的事情的第一次寻找,就到这里为止了没有找到下落。
战争时期的长春,形势变化多端。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建立了第一个人民政府。然而不到一个月时间,市政府解散,苏军撤离,长春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抗联烈士遗骸的寻找不得不被迫中断。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长期致力于东北抗日历史的研究,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采访一位敌工组成员的过程中,他无意中获知了长春地下党寻找抗联烈士遗骸的艰辛历程。这么多年来,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始终牵动着他的心。如今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应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告知后人,否则随着岁月的流逝,寻找烈士遗骸的曲折历程,那些为之不懈努力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人,将被渐渐遗忘。
秘密会议的召开
1948年对于长春而言,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之下,长春经济萧条,通货膨胀,饥饿灾荒无处不在。为了夺回长春,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了积极的斗争。此时离苏军搜寻被迫中断已有三年时间。这一天,在长春一个隐秘的联络站里,中共长春敌工组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上,众人专注地听着一个中年人的发言。这个中年人叫李野光,是长春敌工组的负责人。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当时的长春敌工的负责人李野光,李野光同志到东北局,这个联络处请示工作的时候,临行的时候,有关领导叮嘱他一件事情,就是说在前两次东北局要找的这两个人,两位烈士的遗骸,直到现在还没有下落,东北局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东北局要求长春敌工组,一定要在国民党撤退之前,因为这时候长春仍然被国民党曾泽生的部队来统治,就说在撤退以前,务必要设法寻找到赵杨两位烈士的遗骸,以便对人民有个交代。
此时的长春依旧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占领之下,敌工组工作困难重重。会议上组长李野光转达了东北局寻找烈士遗骸的指示。同时他还提供了一条线索。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李野光提供了一个线索,他说赵尚志和杨靖宇的头颅可以肯定是在长春,为什么呢?他说两年前一个冬天,他和一个日本商人在交往喝酒的时候,无意当中谈到了这个问题,这个商人当时当一个故事讲的,他说你们中国人确实是比较厉害,就连我们关东军的总司令梅津美治郎都被你们吓出了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美治郎住在八大部的关东军总司令部一个楼上,半夜忽然被吓醒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楼下曾经有密封的两个玻璃瓶子,这玻璃瓶子里装着两个头颅,这两个头颅是谁呢,是你们当时抗日联军的首脑的头颅,但究竟是谁呢,这个商人说不清楚。
虽然大家充满了种种疑虑,敌工组最终还是通过了一项决议:先从李野光提供的线索下手,将目标锁定在日本商人提到的关东军司令部,
趁国民党失败前的混乱之机,寻找烈士的遗骸。
这里是日本关东军在长春设立的司令部,曾几何时野心勃勃的侵略者在这里策划了无数险恶的阴谋。然而1948年当长春敌工组成员来到这里的时候,曾经戒备森严的关东司令部已是人去楼空,传言中所说的标本瓶更是无处可寻。
意想不到的线索
此后,敌工组成员利用各自的关系分头打听标本瓶的下落,一连几天几个行动组得到的消息都令人失望。就在大家到处碰壁的时候,李野光又一次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线索。这天傍晚,李野光到酒馆赴宴。做东的是他的一个同乡。这次同乡请客,是为朋友李友珊送行。李友珊是国民党新一军的少校军医,次日将随新一军转移到沈阳。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他(李野光)就利用这个机会,他就感到李友珊是一个军医,所以他就在饭桌说往这方面引,说日本投降以前,据说是有很多仪器和标本,人体标本,都交给你们了,你们往沈阳去的话能拿的了吗,怎么运啊,这个时候,这个李友珊说是有这么回事,但是交给的这些标本和仪器没有交给我们,是交给了长春医学院。据说那些标本里头有人的头颅呢,有可能,好像是听说,说是有两个人得头颅,还有一只瓶子里装着一个人的心脏,说是谁呢,但不清楚。
李野光不露声色,但他知道一个重要的线索出现了。就在他还想继续追问的时候,医师朋友却转移了话题。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本来李野光还想继续的深谈,想把这个线索搞清,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他这个同学叫王维民把这个话给岔开了,往下不好说了,这事情就到次告一段落。但是尽管如此,他毕竟他得到一个更加清晰的线索就说这个东西,不但有,而且也知道有两个头颅,还有一颗心脏,那么就说是三个烈士的遗骸。得到这个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找到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长春医学院。
打探情况
1948年2月的长春医学院,戒备森严。此时负责打探情况的敌工组成员只能远远望着医学院主楼,根本无法接近——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已派1个连的部队担任护卫。除少数持有特别通行证的内部人员可以进入外,任何陌生人都休想靠近。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长春医学院当时是由国民党的56师来护卫,这个医学院实际上不是一个医学院了,而是一个国民党驻兵的地方。这怎么样去接近呢,这个敌工组怎么样能够接近呢,那是很困难的,因为重兵把守,即便真在这里查找,长春敌工组这几个人不可能搞到这个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出的办法是应该派出一个人,打入内部。
潜入敌部
把守了数月的长春医学院,依旧戒备森严。对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哨兵而言,这也许又是平静的一天。这天傍晚,就在哨兵快要换岗的时候,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叫白殿生,是警备司令部新招的一名炊事员。事实上,他另外一个隐蔽的身份就是敌工组成员。
此次白殿生奉敌工组组长李野光之命潜入医学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探抗联烈士遗骸的下落。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但他到了这个长春医学院以后,虽然进到这个里面,也发现了这里全是国民党军队的天下,他一个伙夫要想接触到这个教学主楼。因为他要是有的话,也搞清楚了,必然在这个主楼,主楼有化验室,而且有地下室而且是这两个地方,但是进这个主楼是很难的,第一个当时这个主楼驻扎的这个师,熊师长为首的司令部。第二呢,门里门外,都是护卫森严,由于战争期间,那不用说你一个伙夫轻易进去不行。而他虽然是一个伙夫,到这里分的只是给一般的伤兵做饭,而给这个司令部做饭的是另一伙夫,所以他没法接触。
此时的李野光心事重重。打入医学院内部的白殿生毫无音讯,寻找头颅的进展无从得知。据说中统特务也开始介入此事,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正在敌攻组处于低潮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又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经过李野光百倍的努力,派到医学院里的这个敌工组成员,白殿生不幸被捕,而且据说在长春南岭遭到枪杀。
临危受命
白殿生被捕后,长春形势变得非常紧张。李野光领导的敌工组在短短几天里连遭重创。5个行动小组几乎都有人被捕入狱。1948年6月23日深夜,李野光命令敌工组人所有成员迅速撤离长春。临行前,他来到位于东二条的建华医院。这是他保留在长春的最后一个秘密据点。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这个联络点的主人叫刘亚光,他多年以行医为业,但是他是中共的秘密党员,临走的时候,由于刘亚光没有暴露,他的职业掩饰的很好。说我们都要走了,但是走以前,我给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赵尚志杨靖宇的遗体的工作不能放松。你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打入长春医学院,接任了白殿生的工作是最合适
,因为你是医生。
敌工组撤离之后,没有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刘亚光继续了处于动荡之中的长春。国民党军队面对东北民主联军的包围,决心死守长春。通往城外的所有道路已被全部封锁,城内人心浮动。刘亚光和城外敌工组的联系自然也被切断。尽管联系已被切断,通过李野光安排的内线,数日后的刘亚光还是顺利进入了长春医学院,此时他的身份是骑兵二旅卫生队的医生。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当时他也到这个地下室去看了但是由于这个时候,他到这个地下室,由于长春兵临城下,这个形势比较严峻了国民党时刻都在企图外逃这个过程当中,就说原来控制很严的这个大楼呢,已经不是那么重兵把守了,而地下室敞开大门,他进去一看呢,什么都没有。
数日的打探毫无进展。刘亚光无法知道白殿生的牺牲是否与失踪的烈士遗骸有关?
如果真是白殿生将遗骸转移了,那么标本瓶现在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呢?
9月的一天夜里,负责值班的刘亚光回到了宿舍休息。此时已过凌晨,长春医学院陷入了一片沉寂。突然,值班室的门被人推开。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在刘亚光接受任务进入长春医学院以前,李野光告诉他这里面曾经有一个内线,这个内线的代号叫老舅,但是他来了以后,他就查访谁是老舅,但是遗憾的是始终找不到,现在他才看到这个老舅原来就是他的医务室主任黄仁中。所以这时候就说他才感到这个问题接上头了。
消息的泄漏
也就是在这个夜晚,刘亚光从老舅口中得知了白殿生被杀害的原因。时间回到1948年的3月。夜幕低垂的长春似乎已经遗忘了白天空气中散发的紧张。国民党官府内依旧是夜夜笙歌。一个副军长的家庭酒会正在进行。就在惺惺相惜的觥筹交错之中,没有人注意到一个神秘人物的到来。他就是中统长春站特务头子——赵武成。这个狡猾的特务头子穿行于人群之间,时刻紧绷着神经,收集着人们的只言片语。这个晚上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夜晚。因为他意外获知了抗联烈士头颅的下落。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偶然当中听到有人说这个问题。就说日本军撤退的时候,曾经把杨靖宇和赵尚志的头颅转移到长春医学院。
片刻工夫之后,一群国民党士兵冲进长春医学院幽深的地下室。拉网式的搜索开始了……
消息的泄漏
片刻工夫之后,一群国民党士兵冲进长春医学院幽深的地下室。拉网似的搜索之后,赵武成发现自己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在一个放置着实验器皿的木架上,赵武成似乎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结果他们在一个木架子上,果然发现有三个圆柱的瓶子底的痕迹,但是瓶子不见了,由于这个整个地下室里落满了尘埃,这个木架子上曾经放过三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子,这个痕迹已经告诉赵武成这个实物就在他来以前,已经秘密转移了。
赵武成做梦也没想到,三个标本瓶竟然在地下室里神秘失踪,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取走标本瓶的人就藏在自己的部队里。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赵武成经过在医学院里部队里几天的蹲守他发现一个可疑的人物就是伙夫白建生,他认为他的来历就与中共有关,另外行迹可疑。所以将他逮捕,经过严刑拷打,白建生绝不承认,坚不吐实,最后把他在南岭枪毙了。
标本瓶出现
赵武成没有猜错,从地下室取走标本瓶的正是白殿生和内线老舅。事实上,白殿生潜入医学院后不久就和老舅取得了联系,并在一个深夜悄悄将标本瓶转移了。告知白殿生牺牲的经过之后,黄中仁领着刘亚光悄悄潜入后院。小心翼翼地将乱草扒开,标本瓶出现在刘亚光眼前。
在微弱的手电光照射下,刘亚光仔细辨认标本瓶上的纸条,这一看他不禁大吃一惊。瓶子的标签上一张写着杨靖宇,而另外一张上写着陈翰章。
窦应泰(东北地方史志专家):黄主任才告诉他这两个瓶子装的人头一个是杨靖宇还有一个是老北风陈翰章。当时这个陈翰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抗日将领,原来是他俩,但是并不是他们要找的赵尚志。另一个瓶子里确实装的是一个心脏,这个心脏是常基隆的。
决心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之后,窦应泰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然而他遗憾地发现,这些曾经为了寻找抗联烈士遗骸而不断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人们,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岁月的流逝让这些勇士的脸孔渐渐模糊,正是因为如此,历史更应该铭记他们的名字:长春敌工组组长李野光,为寻找付出生命的敌工组成员白殿生,临危受命的地下党刘亚光,还有那些已被遗忘了名字的无名英雄。
送别英灵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东北局决定将杨靖宇等人的遗骸移送到哈尔滨。11月2日,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抵达长春火车站。敌工组组长李野光亲自将英雄的遗骸交到前来接灵的军官手中。悲怆的哀乐久久回荡在站台上。天地似乎也在为送别英魂的这一幕动情。也就在这一天,进入寒冬时节的长春飘起了大雪。抗联英雄们终于可以安息在这片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然而,赵尚志遗骸依旧下落不明,没有人知道这样的寻找还要持续多久。
李敏久久徘徊在梧桐河的山林里,不愿离去,每一次的回忆都会让这位抗联老战士的内心愈加沉重。她不知道找回赵尚志遗骨的心愿何时才能实现,更不知道在沈阳,还有一个人和她有着同样的心情。
他叫姜宝才,是沈阳军区电视艺术中心编导,一位长期致力于东北抗联题材创作的作家。2004年,他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李俊岩合作,拍摄一部反映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献片。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我作为一个军人,在东北当兵20多年,一直在抗日游击区,现在当兵,听了很多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当时了解不深,尤其近十年来我对抗联历史有意进行研究,我发现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抗日联军来讲它那种悲壮性,对我们民族光复解放它的贡献,我们以前了解不多。我们以前了解不多。我讲一个数字,东北抗日联军3、4万人最后就剩了,后期抗联回来的,从苏联回来就是七百人,那些人哪儿去了?都死在山林里。
走进那段悲壮的历史,十四年从未间断的抗联枪声似乎还在姜宝才的耳边回荡。亲历者的讲述,档案中的记载,实地的探访,当这段往事在姜宝才眼前缓缓展开时,赵尚志这个传奇英雄的故事吸引了他的目光。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62年来,他的亲人、他的战友这片土地的人们都在寻找,我们党领导也在寻找。记得四几年,八一五光复之后,陈云同志、周保中同志很多人都提及赵尚志的头颅,他的下落问题,要进行寻找,也没有什么下落。为什么与我有关系?前人讲的故事深深影响到我们,这么一个非常悲壮的英雄、让我们崇拜的英雄,头骨哪儿去了。
赵尚志遗骨之谜深深触动了姜宝才的内心,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时,一份日本战犯的口供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战犯的忏悔
1950年7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先后有九百多个日本战犯来到这里,接受长达十四年的改造。也就是这段生活改变了这些被战争扭曲的灵魂,醒悟之后的他们在沉重的忏悔中直面曾经的罪恶。
1954年4月5日,一个编号353的战犯被带到了管理所的办公室接受审问。这个战犯叫东城政雄,曾经是伪满三江省兴山警察署的特务主任。被苏军抓获之后,1950年他被遣送到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这一天,东城政雄吐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秘密。十二年前,正是他策划了谋杀赵尚志的梧桐河计划。
壮士一去不复返
1941年12月中旬的一天清晨,中苏边境——黑龙江省萝北县境内的大马河口,几个模糊的身影在江边晃动。在苏联边防军的协助下,东北抗联将领赵尚志率领数名战士,从苏联渡江回到了中国。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赵尚志率小部队从苏联回国时候穿的衣服是日本军装,他们都是带的一些武器和炸药,都没有苏联的标志。
当这支队伍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东方升起黎明的曙光。谁也没有想到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他们袭来。此时东北的山林里危机四伏。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帷幕刚刚拉开,日伪特务布满在各个隐秘的角落,警觉地收集着有关抗联的情报,对于他们而言,这绝对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大好时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做冯界德的特务发现了赵尚志一行人的踪迹。关于赵尚志情报的到来让兴山镇警察署署长田井久二郎欣喜若狂。在他和东城政雄的精心策划之下,一个诱使赵尚志上钩的“梧桐河计划”开始了。
1942年2月12日的深夜,黑龙江省萝北县的山林里。赵尚志带领几名战士向梧桐河方向慢慢地移动。前几天,队伍中一名新吸收的成员提供了一个情报,据说梧桐河警力空虚,日本警察多已撤退到鹤立县城。急于打开局面的赵尚志决定兵分两路夜袭梧桐河警务所。这个时候,在不远的灌木丛里,一双眼睛正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他们。 就在他们沿着雪地上踏出的小径,奔向梧桐河警务所的途中,队伍中的一个人,突然停住不走了。这个人正是日伪警察署派来的特务刘德山……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子弹从赵尚志后腰部下边打进去,从前胯部窜出来,当时就血流不止,当时赵尚志非常镇静,看刘德山向王勇孝开枪的时候,赵尚志回手一枪就把刘德山两发子弹,一发击中胸部,一发击中头部,当时就把刘德山击毙。
击中刘德山之后,赵尚志也倒在了雪地上。此时等候在密林里多时的日伪警察向着昏迷的赵尚志慢慢包拢。抓获赵尚志之后,日伪警察立即用雪爬犁将他拉到了梧桐河警察所。
东城政雄断断续续地述说着,因为害怕遭到严惩,他和同样被关押的战犯田井久二郎约定,誓死保守这个秘密。良知最终战胜了一切,正是他的口供彻底揭开了赵尚志被杀之谜。在这份编号为199号的敌伪档案中,详细记载了赵尚志被捕之后发生的事情。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根据敌伪档案记载,赵尚志说我是赵尚志,然后他看到周围一些伪警察,你们不也都是中国人吗?和我一样都是中国人,但是你们当了卖国贼可耻可杀。当敌人问到抗联和地下党一些秘密的时候,赵尚志缄口不语,瞪着眼睛斜视审判的一些人。
当时日伪档案的记录者用“表现了一个大匪首的气概”来形容被捕之后的赵尚志。此时,笼罩大地的黑暗逐渐褪去,东方升起了黎明的曙光。在警察分所潮湿的仓库里,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黎明。1942年2月12日上午9时,年仅34岁的赵尚志停止了呼吸。这是赵尚志牺牲之后日军拍下的照片。离开人世的赵尚志到最后都没有合上双眼。驰骋疆场一生,不是牺牲在千军万马之中,而是死在一个日伪特务的暗枪之下,也许是这位抗联将军含恨离开人世时最大的遗憾。而这一天离除夕夜只有两天时间。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赵尚志作为一个英雄他具有英雄气质、英雄气节,特别他的悲剧性,我们从军人特有那种情愫来讲,赵尚志是非常特殊的,他知道自己要死,他就面对了死,他从来没想能活下去,他不知道走到哪天。但是赵尚志有句话,当时在苏联野营期间,我死也要回到祖国,死也要死在祖国,我死也要死在抗日的战场。
尘封的忏悔书
1986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迟。翻看着抗联战友的照片,遗憾充满了李敏的内心。当年策划杀害赵尚志的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早已在1963年被特赦送回日本。茫茫人海已是无处可寻。她无法预知,赵尚志遗骨的寻找何时才会出现新的线索。事实上让她更意想不到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1954年6月,在战犯管理所的一间学习室里,东城政雄写下了忏悔书。(稍停)数月前的招供,让赵尚志被杀之谜真相大白,然而没有人知道,深埋在他内心的还有一个秘密。深深的负罪感已经折磨了东城政雄很久。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在忏悔书中吐露这个深埋在内心十几年的秘密。然而让东城政雄没有想的是,上交的忏悔书并没有得到重视。岁月的流逝让这份档案连同深埋在东城内心的秘密渐渐地被人们遗忘。
日本学者的到来
这一天,抗联老战士李敏家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来者叫做山崎枝子,是一位从事战争史研究的日本学者。从日本东京到佳木斯,从佳木斯到哈尔滨,她一路寻访着当年抗联战士的足迹。李敏缓缓地叙述着那段远去的历史,很难想象这个老人曾经经历过的险恶。事实上,她的内心无法平静,岁月流逝,60几年前在沙场上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会有机会同来自日本的学者讲起那段悲壮的往事。
李敏(抗联战士):突然我想这个女作家不错,也是希望和平吧,也是比较正义的。所以我讲完了以后,突然我就想我可不可以通过这个女士打听打听,赵尚志的头骨在哪里,讲完了以后我就说我有个问题能不能讲,我们抗战总司令赵尚志的头骨现在找不到了,杨靖宇的头找到了,就是赵尚志的头找不到。
李敏提出,能否协助找到策划杀害赵尚志的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也许他们会知道赵尚志遗骨的下落。这个请求似乎有些突然。随之而来的是久久的沉默。
李敏(抗联战士):他当时很愣,他说这个题目很大,半天没说话,后来嗨嗨,可以。
就这样李敏将寻找赵尚志头颅的重任寄托在山崎枝子的身上。尽管她知道希望非常渺茫。不久后,一封来自日本的信交到了李敏的手中。写来信件的正是日本学者山崎枝子。山崎枝子在信中写到:“她回到日本后,经过多方了解,得到了东城政雄仍然活着的消息,并很快地和他取得了联系。 ”
1987年2月,在日本神户一个安静的茶馆里,山歧枝子见到了东城政雄。山歧枝子在回忆的文章中写道:东城政雄虽然已经76岁,记忆力却相当好。据他说,策划杀害赵尚志的另一主谋田井久二郎,从中国返回日本后不久就病死了。而他对数十年前自己犯下的罪行仍然记忆犹新。
1941年2月的一个深夜。佳木斯城外的松花江上,两个模糊的身影拖着一个麻袋包裹的重物缓慢地移动着。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赵尚志受伤以后活了八个小时,王勇孝活了11个小时,最后也牺牲了,根据王勇孝口供这个人确确实实是赵尚志,这样的话敌人认定他是赵尚志的。然后敌人把尸首拉到佳木斯去了,佳木斯伪三江省警务厅。敌人非常残暴,把赵尚志尸体用锯把头锯下来,尸体扔到松花江里。
就在这天夜里,佳木斯警察署的士兵奉上级的命令,秘密地将赵尚志的遗体拖到了城外的松花江上,凿开一个冰窟窿之后,他们将遗体投到了江中。
东城政雄注视着手中的照片,陷入了沉默。这是他带着赵尚志的头颅前往长春领赏时拍下的照片。
查验头颅
1941年2月25日,东城政雄来到了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此行他乘长春伪满军政部派来的专机,将木箱从佳木斯运到了长春。木箱里装的正是抗联将领赵尚志的头颅。白木箱被放在了伪满治安部大臣于芷山的桌上。东城政雄恭敬地向芷山汇报剿杀赵尚志的过程。此时的于芷山早已按奈不住内心的狂喜,为关东军司令除掉赵尚志这个心腹大患,等待他的必定是重赏无疑。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赵尚志的头用一个木箱装着,他上飞机之前,他说这个头还是冻结着,但是上了飞机以后,因为在航行过程中空气可能温度很高,开始逐渐逐渐融化了。但是东城正雄回忆,左眼下边伤痕看着还是非常清晰的。到了长春以后,就把头送到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关东军一些高官,还有伪满治安部一些大臣都看过赵尚志的头,他们对他们所谓的讨伐成功表示赞赏。
然而令于芷山意想不到的是,箱子里的头颅已经散发出腐烂的气味。
1941年2月中旬,东城政雄将赵尚志的头颅送到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治安部大臣于芷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木箱。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箱子里的头颅已经散发出腐烂的气味。东城政雄告诉山歧枝子,由于当时头颅已经腐烂,保存不再可能,于芷山请示关东军总司令部之后,决定将赵尚志的头颅焚烧灭迹。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特殊的请求
位于清明街的这座佛教庙宇,是长春人熟知的般若寺。这里香火极盛,信徒云集,是东北地区颇具盛名的寺庙之一。如果没有东城政雄的交代,恐怕不会没人会将般若寺和赵尚志的遗骸联系起来。
时间回到1941年。当时的长春叫做新京,是伪满洲国首都所在地。从1931年沦陷至今,日本关东军以长春为中心,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已有十年时间。2月的一天,般若寺突然戒严。荷枪实弹的日兵把住了通往寺庙的过道。一个身穿日本军服的人进入寺庙,这个人就是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信奉佛教的他,此行的目的是来拜见般若寺的住持倓虚法师。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这个寺庙住持叫倓虚法师,这个人是很爱国的,他和关东军司令官个人关系还可以,所谓个人关系可以什么意思,关东军司令官也信佛教,他经常到庙里头来往,所以说和倓虚法师认识。
当时的般若寺是伪满洲国的护国寺,再加上主持倓虚法师在东北佛学界享有极高的名望。信奉佛教的关东军司令来此自然不足为奇。不同的是这一次,梅津美治郎的到来带来了赵尚志头颅即将招致焚毁的消息。令这位关东军司令没有想到的是,倓虚法师亲自出面,向他请求,将赵尚志的头颅掩埋在般若寺内。也许是出于对倓虚法师的敬畏,梅津美治郎居然破例答应了请求。
东城政雄告诉山歧枝子,赵尚志烈士的头颅的确是运到般若寺,然而之后是被这位同情抗日志士的高僧掩埋,还是被供奉深藏,他并不知情。
方丈作古
得到消息的李敏匆匆赶到般若寺,然而希望却再一次落空。光阴荏苒,倓虚法师早已作古。而般若寺现在的僧人对于伪满时期的事情都不知详情,赵尚志的头颅究竟掩埋在何处,更是一无所知。
李敏(抗联战士):整个庙的院内很凄凉。那是一个春天,树叶还没有发芽,所以院子里头后面的草啊,去年的苦草还在那里,墙根底下,种的花、草都在那么荒着,还不少。还刮着风,我记得我去那天是个阴天,觉得阴森森的,也很凄凉。
沿着寺庙的围墙,李敏久久徘徊在般若寺,倓虚法师的去世将赵尚志下落之谜一起带走,六十余载的寻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凄凉、感伤笼罩在李敏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更让李敏感到遗憾的是,山崎枝子在信中提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1954年6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一个编号353的战犯来到了管理所办公室递交了忏悔书。这个战犯正是策划杀害赵尚志的东城政雄。那份写满悔恨的文字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赵将军的头颅后来被埋在了新京市内的护国般若寺。遗憾的是这份忏悔书并没有引起注意。不久后忏悔书被保存在了战犯管理所的档案室里而无人提及。岁月的流逝让这份档案蒙上了厚厚的灰尘。错过之后,就是永远的遗憾。唯一的知情者倓虚法师已经去世,赵尚志头颅的下落也许就这样永远的被掩埋。
惊人的发现
赵尚志的头颅之谜深深触动了姜宝才的内心。在大量的历史档案中,他努力寻找着和赵尚志有关的一切线索。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本名为《历史的见证》的书吸引了姜宝才的注意。这本书是曾在中国接受过改造的日本战犯回国之后自发编写,书中汇集了数十位日本战犯写下的忏悔书。突然,姜宝才在书上意外地发现了东城政雄的名字。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我突然发现,东城政雄在“我杀了赵尚志”这篇文章的结尾提到,这个头颅当时他怎么送到长春的,后期他说这个头颅埋在长春般若寺。就这个消息使我非常心动一下。我写了很长时间的文章,我就想到长春,到般若寺曾经埋过,有可能埋过赵尚志头颅的寺院,我要看一看。
2004年6月1号,姜宝才来到了位于长春市的护国般若寺。般若寺之行对于姜宝才而言,只是缅怀英雄的一种方式,他没有想到此行竟然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在般若寺里,姜宝才决定向僧人们打听有关赵尚志头颅的情况。然而他得到的回答都是一片茫然。在般若寺的后院,姜宝才遇到了一个叫做释果慈的僧人。闲聊中,姜宝才再一次提到赵尚志头颅的事情。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我就追问一下,难道一点不知道,埋着一个头骨这个事情不知道,他说真不知道,不知道赵尚志,也不知道抗日联军这个事情。后来他恍然大悟一种感觉,他说有个事,昨天挖出个脑袋,昨天在后院挖出一个无名头骨,修院墙的时候。
无名头骨,姜宝才心里陡然一紧。他当即请释果慈找到挖出头颅的民工李和。李和向他讲述了发现无名头颅的经过。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当时那个墙根都露出来,我一看那个墙根是很老的墙根,白灰砌的。那就是说这个围墙是很久远,至少跟寺院是同期的一个墙根,头颅他说就是埋在紧挨墙根十公分,多深,他说地下半米多深。后来我说头骨什么症状,他说就是一个头骨。我说别的没有陪葬?他说没有陪葬。
姜宝才了解到,作为伪满洲国的护国寺,般若寺并非外人可以随便进出的,寺里埋着一个无名头颅自然显得十分蹊跷。关键的一点,孤零零的一个头颅深埋在墙根下,这显然与东城正雄交待的的事实完全吻合。姜宝才内心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可能就是赵尚志失踪62年的头颅。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我认为它就是赵尚志的头骨,基于这种考虑,我问头骨在哪儿?僧人说,昨天,上午发现,下午两个人,果慈和一个居士他们俩把头骨,用他的话说把头颅用红布包上,搁黑塑料袋,他们拎着到长春郊外的静月潭。
头颅已经不在般若寺,埋在净月潭一个不知名的山头,姜宝才失望地离开了般若寺。
颅骨的挖掘
第二天下午,姜宝才带着赵尚志的两个外甥李龙、李明以及抗联老战士李敏一行人赶往头颅埋藏地——长春净月潭公园。
李明(赵尚志外甥):那一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不得了,考虑到真正要能是,不是,老是在这个当中怀疑,可能吗?这么轻易就能被发现吗?这个想法一直不定,在这个车上李敏阿姨表现特殊的亢奋,这个我确实有体会,我就跟李敏阿姨旁边坐着,她一路上唱歌,她眼睛瞅着窗外,唱的全是赵尚志作词的歌,她不停地唱,跟谁也不交谈,就是唱歌。
在僧人释果慈的带领下,他们在林中绕来绕去,寻找着前几日掩埋头颅的小山丘。据果慈师父说,头颅埋葬地,也只是脸盆一般大小,一场小雨就能让这小土堆荡然无存。所幸的是经过仔细的辨认,最后在一片遮天蔽日的树林中,终于找到了头颅的掩埋地。他们把带来的花卉和用藤草编成的小花圈放在土堆上。之后便是静静的默哀。默哀之后,赵尚志的外甥李龙亲自起灵。
李明(赵尚志外甥):那个心情太怪了,特别特别的亢奋,像发抖的那种感觉,简直是不一样。但是心里还是没有底,是不是,你别看有那个想法,起的时候完全当是的那种感受,完全是那种感受。
数十年苦苦的寻觅之后,希望再一次出现了。然而对于这个无名颅骨是否真是赵尚志的遗骸,谁也没有把握。
颅骨的鉴定
2004年6月21日,般若寺发现的头颅被送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法医科。负责这次鉴定的是主任法医刘英坤和张立岩。送来颅骨的人没有透露任何信息,然而现场异常紧张的气氛已经让法医们隐约感到,这一次的鉴定非同寻常。颅骨交到了张立岩的手中,他似乎感到有点意外,颅骨体积偏小,乍看像是女性的头骨。室内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这个头颅是男的是女的,这是第一位的。性别是第一位的,如果是说女性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泡影了。何况我在寻找之前他们不愿给带路的时候,人家很多人说那个头骨就是女的,女性头骨,他们讲女性头骨的征状,那头骨很小,有人说那就是当年溥仪的妃子谭玉玲的,谈了很多东西阻碍我往前走的一种声音吧,但是我感觉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怎么也得见见赵尚志的头骨,这个头骨是不是。
在场的人们很难从法医的表情中提前得到什么。他的沉默,带有着很大的悬念。送检的颅骨体积偏小,但是张立岩很快地排除了女性的可能。因为颅骨上的眉弓发达,突出于额骨表面。这显然是男性颅骨的特征。再加上颅骨的上项线明显,颧骨表面肌肉的附着点清晰,颅骨属于男性个体可以确认无疑。
姜宝才(沈阳军区作家):他说男性,我那个心情,这么多天最好的一天,最好的一刹那,心突然好了,别人说女性,他说多少女性也好,是什么人也好,是妃子也好,末代皇帝妃子也好,毕竟我没放弃,我去找了。但现在果然就是另一种判断,是我一种潜意识的判断也好,是我们亲人期待也好,是男性,起码是一半,这是当时一种感觉。
性别的判定让在场的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年龄的推断。按照常理,推断年龄主要是根据颅骨中的牙齿和骨缝,然而般若寺发现的头骨,下颚骨早已缺失,看来只能通过骨缝的愈合程度进行判定。
张立岩(哈尔滨市公安局主任法医):你比如说冠状缝、矢状缝,还有人字缝,这个愈合的都很紧密了,没有缝隙了,几乎交错的都很紧,这就说明他应该是一个成年男性。同时我们看到颚缝,就是上颚这块的(颚缝)这个程度来看他应该是个成年人,这样从性别是男性,年龄上应该是成年人,35岁左右。当时比较粗糙的就是20岁到40岁之间。
颚缝基本愈合,冠状缝大部分愈合,颅骨的大量特征无不为年龄范围的界定提供最有力的证据。颅骨的身高推断是由刘英坤来进行的,此时法医的一个眼神都深深牵动着人们紧绷的神经。刘英坤首先进行的是颅围的测量,这是推断身高的常规方法。鉴定仍在进行,对于急切的亲属,这也许是最漫长的一次等待。
颅骨的各项测定数据已经出来,经过精密的公式计算,身高推断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考虑颅骨风化造成骨皮质缺失,对测量的影响,身高的数值应在160至163公分之间。身高测算的数据让在场的人们欣喜无比。因为根据敌伪档案中记载,日军杀害赵尚志之后对其遗体进行了测量,1米62,是当时记录的身高,这显然和法医通过颅围测定的身高范围不谋而合。
尽管如此,法医们都很清楚,鉴定到现在所推断得出的年龄范围和身高,都只能说明这个头颅符合赵尚志的条件,并不能证明这就是赵尚志的颅骨,显然鉴定结果的出炉还需要一个关键性的证据,那就是找到一个具有排他性质的特征。
此时的法医张立岩依旧专注地观察着手中的颅骨,以往他面对的是刑事案件的侦破,每一次鉴定都是在破解一个死亡之谜,他并不知道,这一次揭开的却是一个历史谜团。突然,在颅骨眼眶下方张立岩似乎发现了什么。
张立岩小心翼翼的比较着左右眼眶的区别,仔细观察之后他判断左眼眶下方的纹理有些紊乱,也许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这里曾经受过伤。
张立岩(哈尔滨市公安局主任法医):因为骨的结构它是一个立体,它有厚度的,像颅骨的骨板它都有厚度的,包括面颅骨,这个你必须得用一种特殊的检验方法,就咱们现在正常说检查活人可以用的,像CT了,放射线了,这个都可以,我们就想通过拍放射线看看骨的立体结构。
颅骨的放射线检查在哈医大二院进行。此时,亲属们在屋外焦急的等待着。因为这个鉴定结果对于确认颅骨的身份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专家赵俊清,对东北抗联历史做过极为深入的研究,赵尚志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抗联英雄一直吸引着他的目光。多年积累之后,他将《赵尚志传》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就在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细节。
赵俊清(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在1932年10月,11月份这个期间,赵尚志和巴安游击队队长张甲洲领导队伍攻打东兴县城,在这次战斗中非常激烈,赵尚志在组织战斗的过程中,一颗流弹击中他左眼下边下部,当时下边一些游击队员回忆说赵尚志满脸是血,这个有回忆录,当时有一个叫宋孝儒的同志他是巴彦游击队的队员,亲眼见到赵尚志受伤。以后赵尚志家属也回忆过,他受伤以后曾经到哈尔滨和亲属家,还有一些地方治过眼伤。
这么说来,赵尚志在生前的战斗中左眼曾经受伤,并且留下了三个月牙形的伤疤,这也就意味着,如果CT检查的结果一旦证实张立岩的推测,那么这个颅骨的身份基本就可以得到确认。CT检查结果出来了,事实证明送检颅骨的左眼眶下缘的确存在过骨质缺损。
《赵尚志传》中的记载和CT检测的吻合使得颅骨的身份得到了证实,此外在这份敌伪档案中,人们发现,赵尚志被杀害之后,日军在尸体检查报告上记录,赵尚志左眼下有三个月牙形伤疤,这无疑更是确认般若寺发现的头骨的确是抗联英雄赵尚志。
2004年12月,中国公安部颅骨检验报告正式公布。根据送检颅骨的骨性特征推断的结果,与档案记载的赵尚志烈士的体质特征相符。颅相重合检验证实,送检颅骨与赵尚志照片符合出自同一个人的条件。
魂兮归来
六十二年来几代人苦苦追寻的背后,是对英雄的牵挂和怀念。时间的流逝无法冲淡悲痛,更是无法阻隔后人对于英雄的敬仰之情。半个多世纪的寻找,英雄头骨失而复得,不朽的英魂终于归来了。
李龙(赵尚志外甥):在97年迁回去的时候就建了一个墓,赵尚志的墓。什么叫魂兮归来,就魂回来吧,是那么一种心情。就这么从97年到04年七年,天天喊魂回来吧,魂回来吧,而且这个墓就要在他的爸爸妈妈的墓的前头,好不容易唤回来了。
辽宁省朝阳县尚志乡,静默的远山。人们静静地献上了鲜花,静静的默哀。这里就是英雄赵尚志之墓。漂泊了半个多世纪的英魂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安息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下。
[新浪网-北京科影厂《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