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9-07-23
文/冯学荣
没有人亲眼目睹过历史,一切历史书,都不能百分之百还原历史的真相,其原因非常简单:书写历史的人,都不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这是历史永远不可能绝对准确的根本原因。
唯一对历史真相无限接近的途径就是多方兼听,如果偏听偏信,断然是不会有历史的真相的。尤其是哪些是非对错彼此交织在一起的诸多事件,很多都不可以简单地判断为一方全对、另一方全错。
我们知道部分英国商人向大清国销售鸦片、凃毒清国人民,却不知大清国广东官员对英国烟商的敲诈勒索和狼狈为奸,“广东涉烟官员的俸禄仅为其实际收入的三十分之一” (《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我们被告知“列强向清国输入宗教乃为宗教侵略”,却不知今日中国世风之日下其重要原因之一恰恰乃为宗教社会引导的缺位。同为黄色人种的韩国人信奉基督后,民风向善。
我们都认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却不知当时英国市场全面对华开放、而清国只开放广州一地、而且是官府垄断外贸----这样的双边贸易关系,是否平等,列位诸君自知。
我们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光荣正确,却不知清政府对鸦片“事前默许、事后没收”的做法实际上并无异于抢劫。
我们都只知道英国女王因议会的决定发动对清战争,殊不知英军使华的一个重要使命只是“解救被林则徐不依文明司法程序判处死刑的英国商人”(《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我们都听说过“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光明伟大,却不知道事件的背景仅为英国士兵在广州城郊寺庙因好奇而开棺看尸、菜农韦绍光之妻被英军士兵调戏。这种芝麻绿豆般的民间纠纷也可以上纲上线、登堂入室、封以爱国大义。
我们都知道“各国列强”在租界推行“会审公廨”、“侵害清国主权”,却不知道事情的背后有多少外国侨民在司法观念落后的大清国遭受冤狱。
我们都知道慈禧杀害六君子,却不记得慈禧最初对变法并不反感,而戊戌事件的直接原因却是谭嗣同行事太冒进、鼓动袁世凯谋杀慈禧。
我们都说慈禧太后下令围攻各国使馆乃反文明之谬举,却不知道事件的背景是有人向她提供了“各国要求老佛爷退位”的错误情报,乃令其狗急跳墙。
我们都知道四川保路运动“义薄云天”,却不知道当时国民发起保路抗争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出于他们都已购买中国铁路的股权,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乃侵犯了民众的预期投资利益,仅此而已。
我们都知道批判康有为保皇思想落后,乃不知观察事后中国之历历磨难,与其当初,还不如行君主立宪、渐进改革,则之后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国共内战、乃至今日中国经济之落后,或都可以避免耳。
我们还知道“八一三事变”的原因为“8月9日两名日本士兵酗酒驾车闯入虹桥机场寻衅(两个士兵如何可以“寻衅”一个“机场”?)”,却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乃为:无论是8月9日“日兵寻衅”,还是8月13日当天两军偶遇,都是中国军队先开枪杀人。由此进一步联想三个月后的南京大屠杀,真不是个滋味。
我们只知道对反思历史的同胞一律扣上“汉奸”之帽,却不知道从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乃大大有利于培养国民的理性素养、有利于民族之进步。
文章的最后,我引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论(中山大学出版社)》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一个国家文化、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其前提为“人”的现代化。
全文毕。
[博客网 2009-07-20]
相关报道
历代王朝崩溃的共同特点:迷信“有兵在
文/顾 肃
关于王朝更迭的规律,人们研究过无数次,以下这篇载于《南方都市报》的杂文很值得一读。它只讲了一条道理,即统治者不知道见微知著,了解危机积累的状况,而只迷信“有兵在”,最终一败涂地,江山变色。而新的政权上台后,到一定时候,甚至刚建立政权时,也迷信“有兵在”,于是再积累腐败和社会矛盾,再像被其推翻的政权一样更迭。
所以,1940年代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里与毛泽东长谈,一个重点就是如何避免王朝兴衰的周期律,避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规律。毛泽东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不会走历代王朝的老路,因为我们克服周期律的法宝是民主。言之凿凿,行之缈缈。毛掌权后的行为特别是晚年的极左路线加上个人独断成了食言者的生动例子。
如今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王朝更迭的规律?因为历史永远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光靠强制力维持政权是不够的,还需要人心。这就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问题。过去时代的合法性靠道德、法统和开明统治,即领导者讲究德行,不那么贪婪无耻,给人民休养生息,给予一些言论和表达自由,同时通过法度来约束统治者自身。但只要封建专制制度不除,这种合法性总是有限。于是,即使是开明的统治者也几乎无法随血缘关系而延续,最终仍然无法避免王朝崩溃。
到了现时代,则是靠民主和法治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定期选举领导人,并且全社会依靠法治,无人成为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者。至于社会冲突矛盾如何解决,也是靠捍卫人权和自由,给人民自由表达怨气的机会,给统治者以警示,调整政策,特别是社会政策,防止过大的社会、阶级和族群差别导致社会激烈的冲突。和谐社会也者,就是及时倾听人民的呼声,以公正分配和福利安排来避免社会冲突;但是,没有根本的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和谐社会同样会言之凿凿,行之缈缈。
甚至在20世纪,王朝崩溃的规律仍然明显可见。前苏联东欧政权曾经迷信“有兵在”,结果当人民的不满积累到爆发,政权崩溃几乎是一夜间的事情。罗马尼亚的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夫妇是在几天内就被处死的,以平民愤,而柏林墙也在20年前轰然倒塌。关键是人心,统治者失去了人心之后,水泥高墙和枪林弹雨也止不住政权的崩溃。有人相信“有兵在”,于是不断地给武装力量加码,高投入,发展和利用一切先进的强制手段。前苏联发展了强大的特务机关和强制武装力量,发展了几乎可以毁灭人类几十遍的核武器,以为这样就可以与另一个核大国美国相抗衡,同时吓唬住反抗的民众,以保政权永固。但是,在积累民心维护合法性上,统治者做得太少,最终既无自由又无生活水准普遍提高的民众,只好用脚来投票。如今我们有人则在相信“有兵在”之外,也迷信只要GDP增长,就万无一失。这同样是一个误区。社会矛盾和人心不满并不一定在GDP增长后就完全消失。自由和公正、民主与法治才是GDP之外维护合法性绝不可少的手段。
以下为《南方都市报》关于政权崩溃规律的文章,特此推荐。
**************************
南方都市报:所有王朝崩溃时的共同特点
一个王朝的崩溃是件令人着迷的事情。从宏大的历史上看,似乎都是一股势力猛然崛起,然后经过或多或少的时间,终于变得沛莫能御,然后势如破竹地攻打下京城,然后是扫平全国,或者传檄而定,或者剑及履及,一个崭新的国家就这么诞生。
这是宏大的史书所构成的一种印象,加之所谓必然性的因素,让我们对于历史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恢宏壮丽的感觉。实际上,这种印象未必是对的,更多的是那种慢慢焚烧的野火与地火,只是在冲出地面之前,不论是在史书还是民间的传说里,那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多人就此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太平天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之一。在此之前,晚清已经只剩了一个空壳,即使这个空壳也被船坚炮利的洋人轰得千疮百孔。洪秀全不过是个不得志,而且读书也不好的人,即使借着我们这里的造反传统拉起一票人马,在没出广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示出了颓势。不但大肆封王许愿,连后宫都置办整齐了。
如果深入研究太平天国的话,就会知道其荒唐已经到了极点。所谓的“天朝田亩制度”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所到之处焚书坑儒不算,还把治下的人民分成男女两营,如果发现有苟合之事,立刻会招致灭顶之灾。与此同时,那些王爷之类的高官则纷纷大建王府,建设自己小后宫。
等级制度之森严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甚至已经发挥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古人虽然讲究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毕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面子上总还是过得去。而只有那种完全不知道如何用文化维系关系的政权,才能把所有的等级差异如此明显地表现出来。某侯爷的家人触犯了某王爷的威仪,不但自身落得身首分离的下场,连那个侯爷也要负荆请罪,最终被羞辱一顿。如此荒唐的政权竟然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总是有道理在。这个道理不妨从晚清最后几年的一段轶事当中去寻找。野史有记,号称自己要“八表经营”的张之洞办了一生的事,虽然始终被李鸿章目为书生,但自然也算是有自己的局面。当临终的时候,末帝溥仪的生父、时任摄政王的载沣虽然与之政见不合,但也是亲临床榻看望之。张之洞毕竟是四朝老臣,临死之时还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抚民众。摄政王载沣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
张之洞从此再无一语有关国计民生的大计献于摄政王大人之前。在他看来,清朝已经是完了。虽然张之洞没有所谓现代政治思维,但他知道,但凡是统治者勒兵观变的心态一出,这天下从此就算是无可收拾了。
回到洪杨的太平天国,其实这就是所有给予旧王朝致命打击的关键所在。在尚未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的时候,看上去所有正在风光的统治者都是异常强大的,在这之前,他们已经镇压过多少次反抗,并且都轻易得手了。“有兵在”这句话就是支撑所有统治者最厉害的春药,让他误以为自己的位子是很稳固的。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是采取强硬的措施,没有人能扛得住专业的大军。当初皇帝拨内帑二百万两、赠“遏必隆”宝刀于赛尚阿之时,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这就是所有王朝崩溃时的特点,在那之前已经有过多少次不成功的事例,而种种东西都在老百姓的心里埋藏着。这次不能爆发、这里不能爆发,总有一个哪怕是荒唐的机会爆发出来。星火燎原,固然星火是原因,但离离原上草才是星火可以燎原的根本,受害者的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参与者越来越多。今天这个火星很容易就灭了,明天有阵微风又吹过来,烧起来的范围大了一些。谁也不知道哪颗火星最终会引燃那场焚天的烈火。
陈胜吴广起义不过是因为戍边失期,而李自成是因为裁撤役卒而下岗。微风起于萍末之时,仿佛说着“有兵在、有兵在,那是谁的兵?”
[博客网 2009-07-19]